
「十字軍」在現代媒體和激進伊斯蘭的口吻中,好像是近千年的歷史、精神創傷。但這種概念,其實是相當晚近的產物。
在中世紀,穆斯林並沒有感覺到「法蘭克入侵」是自成一個整體的特殊現象。這與西歐狂熱地將這些遠征軍看作是連續不斷的事件,形成明顯對比。對穆斯林而言,法蘭克人只是「敵人」,然而同時代的「敵人」還有很多。
拜占庭帝國、遜尼-穆斯林衝突、教友間的競爭,乃至於在十二世紀中葉忽地從東面闖進來的大遼殘部,耶律大石的契丹軍。更別提十三世紀,還有毀滅性的蒙古西征。
在這些「敵人」中,穆斯林並沒有意識到法蘭克人有什麼特別,它也不是最有威脅性的一支。
事實上,法蘭克勢力很快地就適應了地中海東岸合縱連橫的政治圖景,與基督教友互相攻殺,與穆斯林聯盟,這使他們在穆斯林眼中,更難與本地的勢力有所區別。
這種「不特殊」也就反映於歷史記載上。按照歷史學家Carol Hillenbrand的研究,中世紀伊斯蘭史料對法蘭克的紀載夾在一堆不同的事件之中,數量雖多但又很零散,顯見對當時的伊斯蘭學者而言,根本不成為一個整體現象。
在現代之所以「十字軍」會在伊斯蘭文化中成為這麼顯著的概念,按照牛津學者Cristopher Tyerman等人的說法,反而是十九世紀的新發明:
在面對歐美殖民主義入侵的當代脈絡下,伊斯蘭政治運動份子挪用了流行於西方的「十字軍」語彙,套用到了十九世紀的政治脈絡,是一種「反向創作」,而不是真的千年不斷的文明創傷。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attle-of-Ager-Sanguinis.jpg"
資料來源:
Cristopher Tyerman, 《The Crusades: A Brief Insight 》(Union Square & Co., 2009)
Carol Hillenbrand, 《The Crusades: Islamic Perspective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8, first edition in 1999 ) pp.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