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布課的老師說,她之前遇過一個學生,已經學習織布好多年,卻不知道該如何「補線」,這讓老師驚呼不可思議!織布老師好奇地詢問這位學生過去織布都是怎麼做的,為何從沒碰過需要補線的情況?原來她在「整經」的時候,每隔一小段就會停下來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再繼續。
這讓初學織布的我覺得太神奇,因為我也是這樣做,謹慎地依照自己畫的組織圖整經,還不時地停下來查看、數算,看看是否有誤。然而,不一樣的是,就算我覺得已經夠小心、夠仔細、夠縝密了,最後整理出來的經線還是會出狀況!
上課時,我認真觀察織布老師示範如何理線,發現她的手指只要輕柔撥弄著紗線,所有的紗線就乖乖聽話就位,非常神奇!看起來真是簡單,太美妙了!
學習怎麼倒紗、轉置工具和理線之後,我一回家就趕緊親手操作看看。不料,好幾條紗線糾結在一起不打緊,有的紗線還鬆垮垮的,完全看不出來它們各自原本應該在哪個位子?是哪裡來的線?該往哪裡去?當然,我就不會知道該如何讓它們歸位,更不用說碰到缺漏的線或交叉卡住動彈不得的線了!
老師一直鼓勵我們回家織做時有任何問題就提問,但我實在不知如何隔空陳述、呈現我遇到的各種狀況。
我要視訊詢問老師嗎?可是光要搞定紗線和織布工具的位置就夠我手忙腳亂了,身體還要被腰帶綁住,沒辦法隨意移動拿東西。鏡頭要怎麼調整?我要怎麼跟老師說明?我如何一手拿手機視訊,一手動手理線或織布?用手機架固定嗎?這樣可能太遠看不到,而且很容易被我織布的動作打掉到地上去。
經過幾番掙扎與奮鬥,最後,我只能投降,將這盤理不清的紗線重新一一捲回去,改天再試。
這是我第一次織布遇到最大的挫敗!費盡心思整理好的經紗,倒紗、轉置到織布器具上,卻無法順利將紗線理好,當然也織不了布。想跟老師求救,卻又怕講不清楚會越弄越尷尬。
卡在那裡解不開來,過度擔憂、羞於開口詢問的結果,真是煩悶又痛苦!
終於等到了上課時間!織布老師溫柔地詢問大家有沒有問題,老師說:「大家在這個階段應該會碰到一些狀況才對,學習時必須提出自己遇到的困難,老師才有機會教大家怎麼處理。」老師的話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她溫柔地提醒話語讓容易窮緊張的我安心許多。
由於我對自己上次畫的組織圖有點缺乏信心,加上老師上課當天拿給我們參考的成品圖案非常好看,我決定改做一個跟老師樣品一模一樣的圖紋,這樣萬一錯了也比較好對照。
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雖然很想創作,但是衡量自身還極為有限的能力,還是先依樣畫葫蘆地模仿製作較為穩妥,有真實的樣品可以參照,感覺踏實一些。
拿著老師的樣品,重新畫出組織圖,再小心翼翼地整經、倒紗,將經紗置換到織布工具上做整理。接著,老師再次示範「理線」的動作與方法給我看,過程中發現有繞錯的經線,老師說要把卡住的兩條線剪掉才有辦法繼續。
「剪斷?沒有關係嗎?不會散掉嗎?」我莫名地擔心。老師卻老神在在地繼續調教著手上密密麻麻的紗線,「你看,這裡少了兩條線,我們剛好可以來練習補線。」
漏線了!老師沒有罵我整經時不夠仔細或責怪我太粗心,反而讓我知道這是個學習補線的大好機會!
判斷漏掉的兩條紗線分別是橘色與白色,且位置皆是「上線」,老師要我另外剪兩條線給她,長度則是展開手臂的兩倍。她教我觀察分辨這兩條上線的位置與走向,再一一將缺漏的地方補上。老師還教我補上的這兩條紗線後段暫時織不到的剩餘部分,可以繞成一坨小饅頭用橡皮筋固定,而經線太鬆的話則可以用夾子夾住。另外,由於新手整經過程手感較差,整經拉線力道不一致的關係,經線有的太鬆軟、有的太緊繃,老師也教我如何在理線時做評估與調整,好讓經線的鬆緊度盡量一致。
原來這些都是可以處理的呀!不管碰到什麼情況,老師都有辦法解決,還耐心地教我怎麼做,我確實可以放心去織布,真的不必害怕做錯,只要再學習修正錯誤的方法就好了呀!
「錯了沒有關係,都可以處理!」織布老師的耐心陪伴與溫柔指導給了我繼續學習的信心!讓我有勇氣拿出先前挫敗不已的組織圖,決心再試一遍!這個組織圖雖然是根據既有的一些圖紋去繪製組合成的,但使用的紗線顏色及線條圖案的排列位置都不相同,做出來究竟會是什麼模樣,其實不是很確定。
「整經」需要不同顏色的紗線交錯運用,如果會間隔很遠才再用到的紗線,可以先剪斷固定,等需要時再重新綁線加入;如果是間隔不遠很快就會再用到的紗線,就先暫時固定一旁,需要時拉出繼續使用即可。前者雖然打了很多結,但經線排列較整齊;後者不用一直剪斷線、打結及重新綁線,卻容易讓前後經線交錯糾結。
由於我設計的這個組織圖顏色不停更換,就算有單一色塊的部分,距離也沒有很遠。跟老師討論過後,大部分就採取不剪斷的方式進行理線。
果然,理了二十組線後,就有好幾條線斜斜地糾纏在一起,對我來講,那簡直是一個恐怖又令人不知所措的畫面。我停下來,趕緊請老師幫忙看看,「這是正常的嗎?」老師說:「確實會這樣沒錯。」「有救嗎?可以處理嗎?」織布老師用溫柔的眼神看著我笑了笑。太好了!果然有老師在,就沒問題!
「老師,那我就用這個來學習怎麼處理糾纏的線喔!」好開心地,我跟織布老師就這麼約定!
怕做錯,是因為錯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焦慮。錯了,布就織不成;錯了,織出來的布就會歪七扭八、漏洞百出;錯了,若不懂得除錯,就得拆掉重來,曠日廢時。
知道怎麼修正錯誤後,確實讓我放心許多,可是,「除錯」也是需要練習的。如果錯誤是那麼容易排除的話,我不會有那麼多「怕犯錯」的直覺反應。
織布老師眼明手快,能輕易地看出問題所在,行雲流水、完全不著痕跡地把錯誤導回正途,但這可是三十多年織布經驗的累積啊!所謂知易行難,道理懂了,不代表也能馬上做得到。即使已經學習了一些技術與方法,實際在整理紗線的過程中,仍然不斷碰到新的關卡。
有一次,紗線整理很久一直弄不好,搞得我心煩氣躁,心一橫,乾脆放任不處理,就這樣直接「硬織」下去,看它會如何?
結果?結果就是紗線一直掉,非常難織,最後雖勉強織成一個布面,但瑕疵顯而易見,讓人一眼望穿。花了很多時間調整織作,得到一塊羞於見人的成品和一段任性的、寶貴的經歷。
我學習織布、學習整理紗線,也學習重新整理內在思緒和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