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缺愛症狀」?從內耗到自我療癒的必經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每一次人際衝突中,你是否總感到內心疲憊不堪?渴望被理解和認可的同時,又不願放下自尊?這種矛盾心理,讓你害怕被看穿,甚至不敢靠近他人。

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一位心理老師談到療癒,我才驚覺——底下每一條我都中了!我確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缺愛症狀」,也終於理解為什麼我常獨來獨往,還以為那是「清高」。

缺愛症狀的九大特徵

  1. 防禦心很重
    心牆高而厚,難以打開心扉。進入親密關係時,總希望伴侶能理解、包容自己。
  2. 心事重重
    常帶著沉重表情,內心積壓情緒,不敢表露,卻渴望溫暖與關愛。
  3. 內心孤獨
    外表社交活躍,但內心空虛,常感孤單和落寞。
  4. 親密關係難以長久
    焦慮、恐懼與不安讓你容易逃避問題,難以維持長期穩定關係。
  5. 個性強勢、內心脆弱
    強烈自尊掩飾脆弱,言語犀利、態度強硬,實則渴望被理解。
  6. 回避衝突
    面對人際衝突時,容易退縮或逃避,像回到孩童模式。
  7. 不喜歡傾訴
    難以分享內心感受,習慣靠獨處或睡眠釋放情緒。
  8. 難以處理情緒
    情緒波動大,孤單、傷心時難以排解。
  9. 活在他人的評價中
    缺乏自我認同,過度在意別人眼光,容易內耗糾結。

缺愛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常養成兩種本能反應:補償過濾

  • 補償:希望伴侶成為理想父母,給予無條件關注。當對方無法滿足,就會感到失望或憤怒。
  • 過濾:放大伴侶的不足,忽略對方的好,敏感察覺愛的不足。

事實是,世界上沒有人能無條件地愛你——除了你自己。缺愛不可怕,關鍵是學會自我療癒,成為自己的父母,重新養育自己。

給每一個勇敢的缺愛女孩

你的勇敢、你的不服輸、你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實都是在尋找被愛和被看見。從「愛自己」開始,把別人沒給的愛,先給自己!


💡 立即行動:如果你也想從缺愛的內耗中解脫,找回自我認同與幸福感,加入《幸福心理學14天身心修復計畫》,每天只需15分鐘,幫助你:

  • 覺察情緒,管理壓力
  • 建立自我安全感與健康邊界
  • 與自己和他人建立高品質關係

👉 點此報名幸福心理學課程,開始你的自我療癒之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nia幸福商學院
8會員
34內容數
我是Sonia你的幸福引導師 過去15年都在高科技產業資深專案管理PM, 目前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幸福商學院 專注教你用AI打造一人副業, 從零開始建立30萬月收入的被動現金流。教你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家人! 不露臉經營|AI電商帶貨變現|聯盟營銷|AI SEO網站 💌 想開始⮕ 私訊我聊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焦慮型依附的人,在情感中過度親密,錯把互相依存解釋為愛;逃避型依附的人,過度獨立,難以展現真實、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附的人,則是既親密又獨立。 能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透過自我揭露建立更深刻的關係;同時又能為自己設立清楚的界線,不會在感情中失去自己。 而我是如何在過去一年中,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需要是一種索求;需要並不是愛 愛是給予,是一種付出 你願意給自己,你需要的情感支持嗎?
Thumbnail
需要是一種索求;需要並不是愛 愛是給予,是一種付出 你願意給自己,你需要的情感支持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