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次人際衝突中,你是否總感到內心疲憊不堪?渴望被理解和認可的同時,又不願放下自尊?這種矛盾心理,讓你害怕被看穿,甚至不敢靠近他人。
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一位心理老師談到療癒,我才驚覺——底下每一條我都中了!我確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缺愛症狀」,也終於理解為什麼我常獨來獨往,還以為那是「清高」。
缺愛症狀的九大特徵
- 防禦心很重
心牆高而厚,難以打開心扉。進入親密關係時,總希望伴侶能理解、包容自己。 - 心事重重
常帶著沉重表情,內心積壓情緒,不敢表露,卻渴望溫暖與關愛。 - 內心孤獨
外表社交活躍,但內心空虛,常感孤單和落寞。 - 親密關係難以長久
焦慮、恐懼與不安讓你容易逃避問題,難以維持長期穩定關係。 - 個性強勢、內心脆弱
強烈自尊掩飾脆弱,言語犀利、態度強硬,實則渴望被理解。 - 回避衝突
面對人際衝突時,容易退縮或逃避,像回到孩童模式。 - 不喜歡傾訴
難以分享內心感受,習慣靠獨處或睡眠釋放情緒。 - 難以處理情緒
情緒波動大,孤單、傷心時難以排解。 - 活在他人的評價中
缺乏自我認同,過度在意別人眼光,容易內耗糾結。
缺愛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常養成兩種本能反應:補償與過濾。- 補償:希望伴侶成為理想父母,給予無條件關注。當對方無法滿足,就會感到失望或憤怒。
- 過濾:放大伴侶的不足,忽略對方的好,敏感察覺愛的不足。
事實是,世界上沒有人能無條件地愛你——除了你自己。缺愛不可怕,關鍵是學會自我療癒,成為自己的父母,重新養育自己。
給每一個勇敢的缺愛女孩
你的勇敢、你的不服輸、你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實都是在尋找被愛和被看見。從「愛自己」開始,把別人沒給的愛,先給自己!
💡 立即行動:如果你也想從缺愛的內耗中解脫,找回自我認同與幸福感,加入《幸福心理學14天身心修復計畫》,每天只需15分鐘,幫助你:
- 覺察情緒,管理壓力
- 建立自我安全感與健康邊界
- 與自己和他人建立高品質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