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主觀EDITS正在默默剪接你的世界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 一場誤會,從一個皺眉開始

簡報做到一半,主管突然皺了皺眉。

你頓了一下,聲音變小,心跳忽然加快,腦中開始冒出無數小劇場——
「我是不是講太快了?他剛剛是不是不滿意?是不是我報錯數據了?」

你開始手忙腳亂,投影片操作出錯、語句也變得斷斷續續。

整場報告下來,你心裡始終懸著那個眉頭,彷彿整個簡報只剩下那一瞬間的挫敗感。

會議結束後,你忍不住問坐旁邊的同事:「你覺得剛剛主管是不是對我不太滿意?」
同事搖搖頭:「他剛剛手機震動了,在看訊息吧,我沒覺得他有反應什麼欸。」

你一時愣住了。

原來,那不是批評,不是不滿,甚至根本不是關於你。

但你心裡早就默默剪了一段情節,把這場簡報變成一部「自我否定」的心理劇。

raw-image

🎞 我們的大腦,其實每天都在偷偷「剪片」

你以為你在觀察現場,其實你在觀看自己「內心編輯過的版本」。

就像導演一樣,我們不自覺地進行五種「主觀剪輯」,從中建構出符合自己情緒與信念的世界。

這五種編輯行為,構成了我們每天不斷啟動的心理編輯系統——
E.D.I.T.S.


🎬 E.D.I.T.S.:你怎麼剪接,就怎麼感受世界


✂️ E — Emphasis(特寫)

🔍 你放大哪裡,焦點就在哪裡。

就像鏡頭特寫主管那一皺眉,你的腦袋開始重播那一幕十幾次,
但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你表達流暢、架構清晰的一場報告。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放大符合預設的訊號,
如果你心裡已經擔心自己表現不好,那個皺眉就會變成「鐵證」。

🧠 我們放大的,不一定是事實,而是我們內心最在意的碎片。

當你放大失敗,就很難看見亮點;反之亦然。


✂️ D — Delete(刪減)

✂️ 你看到的,只是事件的一小段。

像快轉影片略過中段,只留下結尾的印象。

你可能還記得客戶說你報告「不夠深入」,卻忘了他也說「整體結構很清楚」。

你只記得主管沒回訊息,卻沒注意他剛好一整天都在外出差。


🧠 我們經常刪掉那些「不符合情緒主旋律」的資訊。

主觀不是不完整,是選擇性不完整。


✂️ I — Insert(插入)

🎙 內心自動加旁白,補滿沒說出口的空白。

你聽到對方沉默,就默默補一句:「他是不是覺得我很差?」
你看到主管筆記沒寫,就推測:「他應該覺得我講的都沒價值吧?」

事實是,他可能只是沒睡飽、正在思考,或正好肚子痛。

🧠 我們補的不是事實,而是恐懼、期待或過去的記憶。

大腦會用「舊經驗」來解讀「新場景」。


✂️ T — Theme(情緒配樂)

🎼 心情是你的主觀看世界的背景音樂。

一樣的對話,心情好的時候,你覺得是關心;
心情煩躁時,卻覺得是在挑剔。

當你已經疲憊了一整天,任何一句建議都像批評。

情緒就像配樂,一套上去,整部片的氣氛就變了。


🧠 你看到的情境,經常是被心情染過色的版本。

感受不等於事實,但我們常常用感受下判斷。


✂️ S — Shade(濾鏡)

🎨 立場就是你對世界套的濾鏡。

當你對某個同事已有偏見,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你過度解讀;

當你不相信自己,別人即使鼓勵你,你也會懷疑那是否是敷衍。


🧠 主觀不是沒有原因,而是習慣先入為主。

看不清別人之前,我們常常先看不清自己。


🔍 主觀不是錯,但無意識會讓你走偏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剪輯習慣」,
但如果你從不察覺,就會以為那就是全部的真相。

你會以為主管總是在挑你毛病,
你會以為同事都不欣賞你,
你會以為自己真的不夠好——

只是因為你從頭到尾都只剪進了那些片段。


✅ 結語|停止自動剪輯,重新觀看真實素材

你怎麼剪,就怎麼看世界。

所以當你覺得「哪裡怪怪的」,先別急著下結論,

問問自己:
  • 我是不是只看到我害怕看到的那一塊?(Emphasis)
  • 有沒有忽略什麼正面訊號?(Delete)
  • 是不是我自己加了太多想像?(Insert)
  • 這感受,是事實還是情緒配樂的效果?(Theme)
  • 我的濾鏡,是不是早就把整場染色了?(Shade)

你不是要變得「完全客觀」,而是要學會看懂自己的主觀。

因為——

只有看清自己怎麼剪接,你才有機會重新導演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05會員
413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筋膜是身體裡的隱形網絡,主觀是心理裡的隱形結構。兩者都會卡住你,卻常常被忽略。本文用筋膜問題做比喻,帶你理解主觀上的沾黏與緊縮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判斷與行動。只要透過三種日常保養方式——伸展、釋壓與補水,我們就能讓身心重新鬆動,找回內外一致的順暢感。
Thumbnail
2025/05/12
筋膜是身體裡的隱形網絡,主觀是心理裡的隱形結構。兩者都會卡住你,卻常常被忽略。本文用筋膜問題做比喻,帶你理解主觀上的沾黏與緊縮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判斷與行動。只要透過三種日常保養方式——伸展、釋壓與補水,我們就能讓身心重新鬆動,找回內外一致的順暢感。
Thumbnail
2025/05/05
我們常用「解題」的方式去處理工作難題,結果越做越亂、越想快搞定越卡住。這篇文章教你分辨:哪些問題是需要釐清而不是急著解?透過「PAUSE」五個關鍵字,看懂自己常掉入的思維陷阱,從預設有答案、太快行動到過度依賴工具。別再亂衝,先慢下來釐清,才有破局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5/05
我們常用「解題」的方式去處理工作難題,結果越做越亂、越想快搞定越卡住。這篇文章教你分辨:哪些問題是需要釐清而不是急著解?透過「PAUSE」五個關鍵字,看懂自己常掉入的思維陷阱,從預設有答案、太快行動到過度依賴工具。別再亂衝,先慢下來釐清,才有破局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5/03
當你覺得不被理解,卻還對自己說「算了啦」、當你心累,卻還硬撐著說「我可以的」──其實,那不是堅強,是消耗。情緒不是用來隱藏的,而是該被聽見的。學會說:「我現在真的不太好」不是示弱,而是開始理解自己。給情緒一個出口,才能留住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5/03
當你覺得不被理解,卻還對自己說「算了啦」、當你心累,卻還硬撐著說「我可以的」──其實,那不是堅強,是消耗。情緒不是用來隱藏的,而是該被聽見的。學會說:「我現在真的不太好」不是示弱,而是開始理解自己。給情緒一個出口,才能留住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超譯的原意不是為了過度解讀,而是當無法盲隨編導「跳制」的反智邏輯時,撕裂出來的整體邏輯。
Thumbnail
  超譯的原意不是為了過度解讀,而是當無法盲隨編導「跳制」的反智邏輯時,撕裂出來的整體邏輯。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重貼標籤、縮小問題、擴大解決方案,動起來,過你想要的人生
Thumbnail
某人終於回頭去改了「最爭議文章」的「標題、內文、及留言」,我終於等到了最重要的關鍵證據。有一種人會「一邊回頭淹滅證據」,然後又「一邊哭喊著"我是無辜的“」。於是,我壓抑住開心,默默地、「熟練的」,截圖存證。不要以為截圖沒有證據力,我的「截圖方式」是絕對有證據力的。
Thumbnail
某人終於回頭去改了「最爭議文章」的「標題、內文、及留言」,我終於等到了最重要的關鍵證據。有一種人會「一邊回頭淹滅證據」,然後又「一邊哭喊著"我是無辜的“」。於是,我壓抑住開心,默默地、「熟練的」,截圖存證。不要以為截圖沒有證據力,我的「截圖方式」是絕對有證據力的。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Thumbnail
我們怎麼看待世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