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急著找答案了!解題思維的五大陷阱:學會 PAUSE,才看得清解方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是不是也常常一聽到「有問題」,就立刻開始找方法、想辦法、排時間、動手做?

結果弄到最後卻發現: 解得越快,錯得越多;越想搞定,越亂成一團。

別懷疑你自己。這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思維模式搞錯了

raw-image

🧠 解題思維 vs 解難思維:搞懂兩者的差別,才不會白忙一場

我們習慣用「解題」方式處理問題,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模式。但現實中,很多狀況其實是「解難」情境,需要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面對。

以下是一個簡單對比:

raw-image


簡單來說:

👉 解題像是「算出 2+2」;

👉 解難則像是「該不該升職?要怎麼升?跟誰合作才對?」

當你誤把解難當解題,就容易走錯方向、用錯方法、越做越累。


🛑 PAUSE:五個你可能沒察覺的解題陷阱

🅿️ P = Pre-set Answer Trap 預設有標準答案


你是不是常想:「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

這其實透露了我們的慣性 —— 把每個問題都當成考題,有一個正解可以找。

但現實中,很多問題根本就沒有「標準解」,只有「當下適合的選擇」。

🪧 提醒自己: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這題沒有所謂『正解』。


🅰️ A = Assumption of Clarity 以為問題已經夠清楚


聽完一個情況,你立刻說:「這不就照流程跑就好了?」

小心,你可能只看到了表面。

很多問題的真正原因藏得很深,像角色模糊、權責不清、彼此信任不足等等。


🪧 提醒自己:釐清比處理更重要,否則努力只是繞圈圈。


🆎 U = Urge to Act Now 急著動手做什麼


很多人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所以我現在可以做什麼?」

這種反射式行動,看似積極,其實常是焦慮驅動。

當問題沒搞清楚,行動反而可能掩蓋真正的關鍵。


🪧 提醒自己:快不代表對,停一下,反而更有效率。


🆙 S = Single-path Thinking 線性思維的陷阱


我們的大腦喜歡直線邏輯 —— A 做完換 B,再來 C。

但很多複雜問題不是這樣的,它們像一張網,一牽就動全身。

用單一路徑去思考,只會錯過真正關鍵的因素。

🪧 提醒自己:不是找不到路,而是你只看了一條路。


🆗 E = Existing Tool Addiction 過度依賴舊方法


你可能學過很多工具、技巧,但問題是 —— 你會判斷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用嗎?

如果你只是一直照流程走、用習慣的方法做,那當情境變了,你就會卡死在原地。


🪧 提醒自己:工具是幫你看清,不是遮住你判斷的眼睛。


🔍 解難思維的五大原則:不是找對答案,而是走對方向


理解了解難情境後,你需要一套新的心態,這五個原則就是你的起點:

1. 看不清,就別急著動手

很多問題一開始都像霧,越急著穿越只會撞牆。請先觀察、釐清、確認你看到的是什麼。

2. 沒有正確答案,但總有下一步

別執著「對不對」,而是問「這樣做,能不能讓我們往前一點?」

3. 衝突,是訊號,不是錯誤

衝突代表有人被忽略、有觀點沒被理解,它不是麻煩,而是入口。

4. 情緒,是線索,不是干擾

如果你總覺得沮喪、煩躁、無力,那可能是問題沒被說出來。感受本身就能指引你。

5. 答案,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

複雜的事沒人能單打獨鬥,需要對話、需要調整、需要共構。


✅ 結語|別再急著解題,先學會解難


當你覺得卡住了,請別急著問:「怎麼做才對?」

先 PAUSE,問問自己:

  • 我是不是預設了有正解?(P)
  • 我是不是以為問題已經釐清?(A)
  • 我是不是只想快點動手?(U)
  • 我是不是只看了一條思考路徑?(S)
  • 我是不是照著習慣的方式硬解?(E)


真正的改變,不是做得更快,而是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深、走得更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13會員
425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當你覺得不被理解,卻還對自己說「算了啦」、當你心累,卻還硬撐著說「我可以的」──其實,那不是堅強,是消耗。情緒不是用來隱藏的,而是該被聽見的。學會說:「我現在真的不太好」不是示弱,而是開始理解自己。給情緒一個出口,才能留住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5/03
當你覺得不被理解,卻還對自己說「算了啦」、當你心累,卻還硬撐著說「我可以的」──其實,那不是堅強,是消耗。情緒不是用來隱藏的,而是該被聽見的。學會說:「我現在真的不太好」不是示弱,而是開始理解自己。給情緒一個出口,才能留住真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5/03
「卡住的不是事,是混在一起的感受」我們不是太情緒化,而是把太多東西混在一起了。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想法、過去的經驗、做過的努力、感受到的情緒……通通擠在心裡,難怪會累。SPACE 是一個幫你理清思緒的好工具,從「這是我,還是別人?」「這我能控制嗎?」開始,慢慢抽出線頭,讓你喘口氣,重新做選擇。
Thumbnail
2025/05/03
「卡住的不是事,是混在一起的感受」我們不是太情緒化,而是把太多東西混在一起了。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想法、過去的經驗、做過的努力、感受到的情緒……通通擠在心裡,難怪會累。SPACE 是一個幫你理清思緒的好工具,從「這是我,還是別人?」「這我能控制嗎?」開始,慢慢抽出線頭,讓你喘口氣,重新做選擇。
Thumbnail
2025/05/03
我們以為人生要選對路才會成功,但其實,走錯的、繞遠的、甚至半途放棄的路,也在教我們東西。那條你多走一遍才懂的彎路,那個你錯過但記到現在的機會,還有那些你沒走完的計畫……全都不是浪費,而是在幫你長出自己的地圖。走過,才會懂什麼最值得繼續走下去。
Thumbnail
2025/05/03
我們以為人生要選對路才會成功,但其實,走錯的、繞遠的、甚至半途放棄的路,也在教我們東西。那條你多走一遍才懂的彎路,那個你錯過但記到現在的機會,還有那些你沒走完的計畫……全都不是浪費,而是在幫你長出自己的地圖。走過,才會懂什麼最值得繼續走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如何面對過去的錯誤,以及減少內耗,提出了不同的方式,取代所評文章的方法。 善待自己與旁人,先以提醒、暫停來停下內耗。了解侵入性反應的歷程後,可以以「流動」、「覺察」、「選擇」和「負責」的四個步驟,避免自己陷入內耗及反芻負向回憶。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當下,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關於如何面對過去的錯誤,以及減少內耗,提出了不同的方式,取代所評文章的方法。 善待自己與旁人,先以提醒、暫停來停下內耗。了解侵入性反應的歷程後,可以以「流動」、「覺察」、「選擇」和「負責」的四個步驟,避免自己陷入內耗及反芻負向回憶。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當下,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追趕時間,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掉入了一些看不見的時間陷阱。 以下這六個症頭,你中了幾個? 科技陷阱 每次做正事之前,總會先看看手機、電腦,查看訊息的通知。或者做決定前,先上網研究一番。這樣的習慣是不是也困擾著你呢? 工作至上 賺錢成了你生活的首要導向,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追趕時間,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掉入了一些看不見的時間陷阱。 以下這六個症頭,你中了幾個? 科技陷阱 每次做正事之前,總會先看看手機、電腦,查看訊息的通知。或者做決定前,先上網研究一番。這樣的習慣是不是也困擾著你呢? 工作至上 賺錢成了你生活的首要導向,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說來難為,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其實是壞習慣:很喜歡把問題帶回來。
Thumbnail
花兩個星期的零碎時間,就可以解決困擾你兩年,甚至更久的問題。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應該很高吧?如果你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走過職場以後,你完全沒有問題。
Thumbnail
花兩個星期的零碎時間,就可以解決困擾你兩年,甚至更久的問題。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應該很高吧?如果你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走過職場以後,你完全沒有問題。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最近,處於一個思緒很混亂、跳躍的狀態,明明在做一件事,會突然想到,去做另一件事,又或是思考著這件事,想到其他的點,思緒被拉走後,就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該做的事情,很容易沒做完做好,想的事情,沒一件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框架
Thumbnail
最近,處於一個思緒很混亂、跳躍的狀態,明明在做一件事,會突然想到,去做另一件事,又或是思考著這件事,想到其他的點,思緒被拉走後,就一去不復返了~~ 最後,該做的事情,很容易沒做完做好,想的事情,沒一件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框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