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一次十字軍奪下聖城耶路撒冷後,高層幾乎立刻就爆發了醜陋的戰利品爭奪戰:誰可以控制耶路撒冷?
這幾乎是去年安條克之爭的翻版。我們有老競爭者,土魯斯的雷蒙伯爵,另一方面則是現在風頭很盛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然而這次還有第三勢力:羅馬教會。
耶路撒冷在教會的心中,地位可與安條克大不相同。他們絕不妥協:聖城耶路撒冷必須由羅馬教會直接統治。至於貴族,他們只是來守衛聖城的,萬不可在此稱王一方。
在十字軍之間,此時教會擁有很高的威望,就算大貴族心懷什麼詭詐,行伍之間也無法原諒他們公然違抗教會的意旨:何況就整場十字軍背景來說,教會的宣稱可說是最名正言順的。
最後,戈弗雷首先接受了教會條件。他放棄了王冠,而自號「聖墓守護者」(Advocatus Sancti Sepulchri),成為耶路撒冷在教會之下的最高世俗領袖。雷蒙在爭奪戰中,再次敗北。
……某種程度上說,對虔誠的戈弗雷而言,「守護聖墓」可能是比「國王」更拉風的頭銜也說不定。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Godfrey of Bouillon from Histoire d'Outremer.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