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傳事件│#.23 短暫的近東諾曼霸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人們常說「小國有雄心」,安條克親王國雖是個小國,但也有光輝的時刻。

這個由諾曼人大貴族,波西蒙德建立的十字軍國家,由於波西蒙德長年缺席,真正的實權者,是他的年輕外甥,歐特維爾的譚克雷德(Tancred de Hauteville)。

年老的波西蒙德不復當年英勇,在戰場不斷失利,相反地,譚克雷德卻在攝政期間,展現了驚人的才能武略。

在他手下,安條克向西從拜占庭手上奪走拉塔基亞港(Latakia),向北則重新申張對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霸主地位。又幾次力挫突厥人的軍隊。

當波西蒙德在歐洲敗給拜占庭、被迫承認安條克是拜占庭附庸時,譚克雷德則嚴詞回絕,保下了安條克獨立於拜占庭的地位。

遺憾的是,在安條克國力逐漸上升的時期,譚克雷德病故,年僅三十七歲。安條克新的攝政王叫「薩勒諾的羅傑」(Roger of Salerno),是譚克雷德的堂表兄弟。

羅傑執政僅七年左右,就在1119年的「血地之戰」(Battle of Field of Blood)中全軍覆沒。安條克國力大損。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搶過了攝政王的地位。安條克親王國短促的強盛時期就此終結。

圖片:譚克雷德。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Tancrède de Hauteville.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First Crusade: A New 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M. Holt, 《The Crusader States and Their Neighbors》(Routledge, 2004), pp.29-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01會員
920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5/18
諾曼大貴族波西蒙德曾帶領十字軍走向百戰百勝的道路。但大遠征完結之後,他的運氣似乎也已到了頭。 在1100年,波西蒙德於馬拉提亞戰敗,屈辱地被突厥人俘虜。這段俘虜生涯持續了三年,才由艾德薩伯爵鮑德溫付錢贖人。 隔年,波西蒙德與鮑德溫聯手出擊,但再次於哈蘭(Harran)大敗給突厥人,終結了波西蒙德
Thumbnail
2025/05/18
諾曼大貴族波西蒙德曾帶領十字軍走向百戰百勝的道路。但大遠征完結之後,他的運氣似乎也已到了頭。 在1100年,波西蒙德於馬拉提亞戰敗,屈辱地被突厥人俘虜。這段俘虜生涯持續了三年,才由艾德薩伯爵鮑德溫付錢贖人。 隔年,波西蒙德與鮑德溫聯手出擊,但再次於哈蘭(Harran)大敗給突厥人,終結了波西蒙德
Thumbnail
2025/05/18
在第一次十字軍結束以後,十字軍的首領們建立起了四個小國家,由北至南,依序是: 艾德薩伯國(County of Edessa,開國君主是布洛涅的鮑德溫) 安條克親王國(Principality of Antioch,由塔蘭托的波西蒙德把持) 的黎波里伯國(Country of Tripoli
Thumbnail
2025/05/18
在第一次十字軍結束以後,十字軍的首領們建立起了四個小國家,由北至南,依序是: 艾德薩伯國(County of Edessa,開國君主是布洛涅的鮑德溫) 安條克親王國(Principality of Antioch,由塔蘭托的波西蒙德把持) 的黎波里伯國(Country of Tripoli
Thumbnail
2025/05/16
在第一次十字軍奪下聖城耶路撒冷後,高層幾乎立刻就爆發了醜陋的戰利品爭奪戰:誰可以控制耶路撒冷? 這幾乎是去年安條克之爭的翻版。我們有老競爭者,土魯斯的雷蒙伯爵,另一方面則是現在風頭很盛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然而這次還有第三勢力: 羅馬教會。 耶路撒冷在教會的心中,地位可與安條克大不相
Thumbnail
2025/05/16
在第一次十字軍奪下聖城耶路撒冷後,高層幾乎立刻就爆發了醜陋的戰利品爭奪戰:誰可以控制耶路撒冷? 這幾乎是去年安條克之爭的翻版。我們有老競爭者,土魯斯的雷蒙伯爵,另一方面則是現在風頭很盛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然而這次還有第三勢力: 羅馬教會。 耶路撒冷在教會的心中,地位可與安條克大不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