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是一條一輩子都在走的路,
就像學習的本質是吸收知識、提升認知的過程本身,
而不是從小教育體制下所灌輸的功利性目的: 去學校是為了學習。很多人離開了學校就停止了學習,
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學習當成了一個目的。
同樣的,
當一個人把認識自己當成目的,
可能在某個當下滿意了就覺得夠了,
殊不知未來的環境變化將會迫使自己跟著發生改變,
而如果已經停止認識自己,
根本就無從了解自己,
更別提如何跟上自己的改變。
出社會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我們離開學校後如何與職場上的人互動?
心存善念是甚麼? 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該如何自我保護?
畢業、離家、獨立,
迫使我們改變,
卻不一定使我們成長。
然而在主動參與社會化的關係中,
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
能夠抱持這樣的成長型思維,
才有可能透過認識自己的過程,
來使心靈知道如何應對,
也才有可能跟得上外界對我們的影響所造成的變化。
另外
我絕對不會說: 足夠了解自己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這伴隨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有意識的主動參與一段關係
有意識地主動覺察自己的一切行動思考反應,
而非被動地沉浸於一段無感的關係。
另外很多人苦於無法改變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苦難來自於環境
之所以不能夠改變
源自於對自己的了解不足
所謂對症下藥
如果連自己的病是甚麼都搞不清楚
就別提要吃甚麼藥了
而希望別人或環境改變更是不切實際
因為我們經常任性
而這個世界就是由每個人任性的投射所組成
也因此根本就無法期待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事物產生符合自己期待的改變
我們真正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在面對每一件人事物所產生出對應的反應
而這又回歸到我們有多了解自己
我相信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
我們也越來越能駕馭自己面對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環境下所做出的反應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這可能會是人生存在的意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