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倫理|這不是一堂企業倫理的教科書,而是一次面對選擇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堂課,從來不只是「倫理」的紙上談兵。

5月21日,我們邀請到在科技業橫跨工程、專案與業務三大領域、擁有18年實戰經驗的林維毅(Tony)老師,來與同學們分享他在職場中所面對的倫理抉擇與真實故事。

這場講座的起點,來自「書店老闆創作課 Demo Day」的一次交流。在那場活動中,書店老闆促成了我與 Tony 的對話,也因此促成了這次寶貴的課程合作。活動結束後,我主動聯絡 Tony,邀請他來到我的課堂——「專業倫理」課,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結合實務與反思的專題演講。

這門課我希望能從三個面向切入:

  1. 科技產業的輪廓與挑戰
  2. Tony 在科技業的職涯經驗與轉折
  3. 科技業適合什麼樣的人?從性格與職能思考

為了讓課程內容更貼近學生理解與需求,我與 Tony 共進行了兩次討論。第一次是初步會談,釐清課堂希望呈現的主軸,以及學生在專業倫理課程中已學習的背景與能力;第二次則聚焦於課程架構的設計與案例精選,評估這些內容是否能讓學生清楚掌握科技業倫理議題的核心。

原本我們預計第二次討論控制在10分鐘內完成,沒想到在討論的過程中彼此激盪出許多想法,最後談了整整兩個小時。而今天的實際課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反思與優化的環節,未來若有機會再次合作,我相信這堂課會更加精彩與扎實。

回到本文Tony老師開場就說:「今天不是要教你課本上的企業倫理,而是要講故事,一個讓你思考你會怎麼做的故事。」

raw-image

角色的選擇,也是對自己的認識

課程中一個重要的互動,是請同學選出自己最像的角色:工程師、專案經理,還是業務?每一種人,都有他適合的環境與倫理挑戰。

  • 工程師:技術紮實、話少事多,像黃仁勳那樣,撐起整間公司的產品骨架。
  • PM(產品或專案經理):是協調者,是橋樑,是公司內部最能抗壓的人。
  • 業務:是人群中最敏銳的感知者,懂說話、懂人心,懂得如何用信任締造合作。

在這樣的自我選角過程中,同學們開始反思:「我擅長什麼?我在團隊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位置?面對道德困境,我會選擇什麼?」

小故事,大選擇

「你曾經遇過沒出力卻要掛名報告的人嗎?」

「打工時主管叫你幫他老婆買便當,還說報帳時順便報上去?」

「朋友幫你寫了報告,卻要求在下次專題中加他名字?」

這些不是教科書,而是你、我、他在生活中可能面對的抉擇。

Tony老師說:「企業倫理不是法律,也不是主管的命令,它是一種『只有你自己知道』的選擇。」

真實案例:設備有問題,要說嗎?

課堂上最引人深思的環節,是老師提出的真實案例:

在一個即將驗收的公共工程中,工程師發現設備有潛在問題,但測試都過了,客戶也完全沒發現。若主動揭露,可能延遲驗收、失去收入;若選擇沉默,可能造成未來災難。

學生分組討論後,出現了三種典型決策:

  1. 主動告知客戶:即使延遲也要誠實,避免損害長期信任。
  2. 選擇沉默:測試都過了,再說吧,有保固撐著。
  3. 私下說給窗口聽:告訴對方一點風險,但不正式上報。

真實世界裡,沒人替你決定怎麼做

Tony老師說:「這些故事裡沒有標準答案。很多選擇不是因為你不知道對錯,而是你敢不敢說出來、能不能承擔後果。」

而這也正是「專業倫理」課想讓大家學會的—不是填空題的標準解,而是如何在壓力中選擇說出自己的話,承擔自己的決定。

實習生的兩難:一張轉正評分表下的掙扎

最後,Tony老師拋出一個模擬任務:當你是一位實習生,在國際科技公司收到一筆大單時,發現資料有可能流向受制裁國家軍方,而PM卻說「簽吧,主管都決定了」,你該怎麼辦?

你要簽嗎?

你要寫出風險嗎?

還是,你要為了自己的轉正,選擇沉默?

這堂課最動人之處,是它讓學生進入了現實的模擬現場,讓每個人都不只是聽故事的人,更是故事裡的選擇者。

最後,Tony老師留給大家一句話

「你相信過陌生人嗎?你最近一次被拜託幫忙是什麼時候?」

因為職場的信任與倫理,從來就不是寫在制度上的條文,而是你對每一個選擇、每一段關係的真誠。

這是一堂課,也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現在的自己,也映出未來可能會成為的樣子。

對我而言,這堂課同樣讓我獲益良多。這不僅是我第一次與一位才剛認識不久的業界夥伴展開深度合作,也是一種我過去較少接觸的課程規劃模式。與以往相比,這次我們針對單一教案進行了兩次深入討論——這在我過去的合作經驗中相對少見,通常是由我提供課程訊息與背景,由講者自行設計內容。

然而,Tony 老師展現出極高的投入與責任感,不僅積極規劃課程,也希望帶給學生真正有收穫的內容。他甚至在近期設計的電子報中,延伸融入第二堂課的重點內容,這樣的專業態度讓我非常敬佩,也讓我對「業務」這個角色產生了更多元的理解。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Tony 提到在 AI 時代的來臨下,過去學術與實務間的距離正在快速縮短。學習方式也從以往的積累與反覆練習,轉向更具「能動性」的快速學習力。這也讓我進一步思考高等教育的教學轉變:如果課程只停留在理論層次,學生往往難以產生共鳴;但透過實際操作、案例討論、甚至像本次課堂中的分組演練與視覺海報展示,反而能讓學生更具體地理解抽象概念。

對我來說,這類業師合作不僅能彌補我在業界經驗上的不足,更能幫助我從不同角度看待課程設計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此外,學生也能藉此更早察覺自己在進入職場前尚未發現的盲點。

這些過程與發現,正是這次合作讓我特別珍惜與印象深刻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8會員
205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05/20
在本週的課程中,我首先說明了為何在設計思考中「定義(define)」階段扮演關鍵角色。不同於以往側重理論的講解,這週我希望能透過影片的觀賞與討論,讓學生學習如何解讀「潛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訊息,進一步深化他們對人際互動的理解。 這次課程的調整靈感,來自於上週六
Thumbnail
2025/05/20
在本週的課程中,我首先說明了為何在設計思考中「定義(define)」階段扮演關鍵角色。不同於以往側重理論的講解,這週我希望能透過影片的觀賞與討論,讓學生學習如何解讀「潛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訊息,進一步深化他們對人際互動的理解。 這次課程的調整靈感,來自於上週六
Thumbnail
2025/05/18
在《天地一沙鷗》一書中,那隻名叫強納森的海鷗,突破了傳統群體對飛行的定義,選擇探索速度、自由與自我超越的意義。他的故事讓我思考,在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時,是否也能像強納森一樣,帶領更多人突破既有的身體與心理限制,展開新的生命航程? 這幾年,我與團隊推動一項以銀髮族健康自主為核心的運動推廣專案。起初
Thumbnail
2025/05/18
在《天地一沙鷗》一書中,那隻名叫強納森的海鷗,突破了傳統群體對飛行的定義,選擇探索速度、自由與自我超越的意義。他的故事讓我思考,在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時,是否也能像強納森一樣,帶領更多人突破既有的身體與心理限制,展開新的生命航程? 這幾年,我與團隊推動一項以銀髮族健康自主為核心的運動推廣專案。起初
Thumbnail
2025/05/14
筆者於本學期進行了兩場專家座談的提案,分別於美術系與通識教育中心舉行。透過這兩次專家座談,筆者對於參與式學習在與社區合作中的應用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參與式學習與體驗式學習略有不同,前者強調學生實際進入場域,不僅僅侷限於視覺上的學習,更包含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等五感體驗。 社區場域的踏查與參與式學
Thumbnail
2025/05/14
筆者於本學期進行了兩場專家座談的提案,分別於美術系與通識教育中心舉行。透過這兩次專家座談,筆者對於參與式學習在與社區合作中的應用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參與式學習與體驗式學習略有不同,前者強調學生實際進入場域,不僅僅侷限於視覺上的學習,更包含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等五感體驗。 社區場域的踏查與參與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這本書裡有很多觀念都很實用,就算沒有打算創業,也可以應用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最棒的是書本每章節的最後會有 4 個全篇重點摘要,其實看完重點摘要就能大致了解該章節就說甚麼,這篇文章整理了全書摘要。
Thumbnail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這本書裡有很多觀念都很實用,就算沒有打算創業,也可以應用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最棒的是書本每章節的最後會有 4 個全篇重點摘要,其實看完重點摘要就能大致了解該章節就說甚麼,這篇文章整理了全書摘要。
Thumbnail
昨天在短影音平台上看到一個年終論壇的影片(這幾年對岸非常流行做年終演講),每一位講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家 其中有一位1993年生的創業者,本來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內容創作者,他專門訪問各種不同行業的創業家,將他們的訪問內容剪輯成影片,短短幾年間累積了數以千萬計的粉絲
Thumbnail
昨天在短影音平台上看到一個年終論壇的影片(這幾年對岸非常流行做年終演講),每一位講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家 其中有一位1993年生的創業者,本來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內容創作者,他專門訪問各種不同行業的創業家,將他們的訪問內容剪輯成影片,短短幾年間累積了數以千萬計的粉絲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從六、七年前的哲學讀書會開始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慢慢走向經濟思辨教育。這件神奇的事,究竟是怎麼來的? 還記得小編曾經在上課前的電梯裡遇上同學,順口問了看起來是好爸爸的國峰,「為什麼能在這個時間點來參加讀書會?」(迷之音:因為他是公司老闆啊!沒在公司上班……) 有眼不識泰山的小編,殊不知眼前的同學
Thumbnail
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Thumbnail
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Thumbnail
劉必榮教授策略工作坊課程中介紹溝通與領導、職場中的地位尊重與溝通技巧、文化的差異,犯錯高層人員的不同文化做法等主題,並引用古今中外的故事作為教學案例。劉必榮教授強調尊重與溝通技巧在領導和職場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劉必榮教授策略工作坊課程中介紹溝通與領導、職場中的地位尊重與溝通技巧、文化的差異,犯錯高層人員的不同文化做法等主題,並引用古今中外的故事作為教學案例。劉必榮教授強調尊重與溝通技巧在領導和職場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