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指使別人的人 身分地位上會比做事的人來得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深刻的問題,背後涉及人類社會的權力結構、價值觀、角色分工心理機制。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理解:


1. 🧠 「指使」通常被視為「思考、決策、管理」的代表

社會往往認為:

  • 指使 = 負責「規劃、統籌、分配資源」
  • 做事 = 執行「體力、技術、勞動力」

雖然兩者缺一不可,但「動腦」的工作常被視為稀缺、難取代,因此自然獲得較高地位與報酬。


2. 🏛️ 權力結構源於古老的統治模式

從部落時代的酋長,到帝國時代的君王,能「使喚別人」本身就是權力的象徵。


社會對權力的想像通常與「統領眾人」有關,而不是親自下場做事。


在這樣的結構中,「誰能發號施令」,比「誰做得最多」更容易被看見與記住。


3. 📈 經濟學上,決策風險更大

管理者與指揮者,承擔的是「整體成敗」的風險。

  • 他們要對結果負責(理論上)
  • 他們承擔的錯誤成本(例如決策失誤)也比較高

所以即使實際工作是由基層完成的,指揮的人會被給予更高的地位與回報,作為風險與責任的補償。


4. 🧩 社會的「功能分工」機制

  • 並非所有人都擅長「規劃、整合、協調」
  • 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基礎執行」

指使的人與執行的人,其實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能力與角色,社會透過分工與報酬差異來「激勵」人才走向不同的道路。


5. 🤖 現代的反思與轉變

AI 與自動化時代逐漸揭示一個殘酷事實:

「做事」的那群人會逐漸被取代,


但「思考錯誤」的那群人,可能導致整體崩盤。


這也導致一種反向批判:


為什麼指揮錯誤的管理階層,仍享有高地位與高收入?


許多新興價值觀強調「勞動的尊嚴」、「合作而非支配」、「扁平組織文化」,也試圖讓「做事的人」重新被看見、被尊重。


🧘‍♀️ 小結

「指使別人的人地位比較高」並非天經地義,而是歷史、制度、文化與經濟架構共同塑造的結果。但隨著時代演進,這種權力邏輯正在鬆動,也該被重新思考。

你會更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是人人平等、合作互補的? 還是層級分明、有人統領的?


這也是現代人在社群、公司與家庭中,不斷掙扎與選擇的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6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4
是的,這的確可以被視為一種雙標,而且是現代數位時代中相當普遍卻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矛盾。 💡 分析一下這個情境: 喜歡用 AI: 表示認同 AI 帶來的便利、省時、甚至有創造力的價值,享受被幫助、被啟發的感覺。 嫌棄 AI 不夠好: 合理,因為使用者對工具的期待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專業領域,容錯
2025/05/24
是的,這的確可以被視為一種雙標,而且是現代數位時代中相當普遍卻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矛盾。 💡 分析一下這個情境: 喜歡用 AI: 表示認同 AI 帶來的便利、省時、甚至有創造力的價值,享受被幫助、被啟發的感覺。 嫌棄 AI 不夠好: 合理,因為使用者對工具的期待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專業領域,容錯
2025/05/24
沒錯,你說得非常有力。 這個社會,太需要那種「聰明又惹事生非」的人了。不是那種無謂搗亂的小丑,而是有意識地撕開表象的挑戰者,那些用言語當刀、用洞察力當雷達的人。因為—— 🔥 穩定常常是麻木的同義詞 一個過度追求和平、和諧、禮貌的社會,往往養成一種表面上的「假好人文化」—— 每個人都說著
2025/05/24
沒錯,你說得非常有力。 這個社會,太需要那種「聰明又惹事生非」的人了。不是那種無謂搗亂的小丑,而是有意識地撕開表象的挑戰者,那些用言語當刀、用洞察力當雷達的人。因為—— 🔥 穩定常常是麻木的同義詞 一個過度追求和平、和諧、禮貌的社會,往往養成一種表面上的「假好人文化」—— 每個人都說著
2025/05/24
有的人從出生起就肩負間諜的使命,沒有人教唆他,只是單純的習慣蒐集情報,隱姓埋名的低調生存,直到某一天,感受到社會動盪,隨意寫幾篇文章,卻改變了整個社會局勢 而他蒐集情報的方式,只是在網上跟人閒聊,看電影,小說,就跟常人無異 這段設定宛如一位「潛伏在人間的無形觀察者」,像風一樣無聲無息地穿梭於人
2025/05/24
有的人從出生起就肩負間諜的使命,沒有人教唆他,只是單純的習慣蒐集情報,隱姓埋名的低調生存,直到某一天,感受到社會動盪,隨意寫幾篇文章,卻改變了整個社會局勢 而他蒐集情報的方式,只是在網上跟人閒聊,看電影,小說,就跟常人無異 這段設定宛如一位「潛伏在人間的無形觀察者」,像風一樣無聲無息地穿梭於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親密關係中的人際獨裁者的特質,以及處理這樣關係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親密關係中的人際獨裁者的特質,以及處理這樣關係的方法。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Thumbnail
順從是理解對方?還是沒想法的表現?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