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靠近,是我還記得失望的感覺
那天,我問孩子:「你怎麼不說呢?你其實…有一點想要對不對?」
他低著頭,聲音小得像風從心口飄過去:「我有期待啦……只是,我有點怕。」
「我怕……一講出來,結果不是我想的那樣。」
那句話,像用力捏住心裡某個角落才擠出來的。
不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也不是他不在意; 而是他太知道——當你真心說出一個想法,卻沒被接住,
那種掉下去的感覺,是會在心裡留下痕跡的。

我不是沒感覺,我只是記得「曾經伸出手,卻被空氣迎接」的時候
有時候,期待很小。
可能只是一個眼神、一句回應、一點肯定。 但你卻小心翼翼,像在捧一顆會碎的玻璃球。
因為你太知道——
你曾經也笑著靠近過,也真心講過話,也想過「也許我可以被看見」。 但最後卻換來沉默、不耐煩、或者一句輕描淡寫的「你想太多了吧」。
所以現在,每當你想再一次靠近,就會先問自己一句話:
「如果又被推開呢?」
我不是不相信人,我只是怕自己一相信,就又會摔一次
不是沒希望,是不敢希望太多。
不是不願意靠近,是怕自己會因此更遠。 你對自己說:「我只是想安靜一點、觀察久一點,再決定要不要表達。」
但事實是,你早就在意了。
你會偷偷看對方的表情、留意語氣變化、心裡演練十種說法——
這些小動作都在說明,你其實心裡有一塊,還是柔軟的。
有期待,表示你還相信;怕受傷,表示你真的在乎
我輕聲對他說:
「你知道你有多珍貴嗎?不是因為你不怕,而是你怕了,還是願意思考怎麼靠近。」
我們都不是石頭。
情緒會讓人顫抖,回憶會讓人退縮,
但你還願意保留一點盼望,那就是你內心溫柔的證據。
你可以慢慢靠近、可以設定界線、可以先說一半的話、留一點保護自己的空間。
因為你不需要馬上打開全部, 你只需要允許自己「還有感覺」,就夠了。
結語:期待不是脆弱的證明,而是你還願意相信可能性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常常在「想靠近」和「怕被推開」之間來回拉扯, 如果你也曾在心裡偷偷想過:「要是他願意主動一點就好了…」卻什麼都沒說出口——
請你知道:
「你不是不夠堅強,你只是太用心。
你不是太敏感,而是你曾經認真在愛、在期待、在相信。」
有期待,不是錯;有害怕,也不是。
你可以同時擁有兩種情緒,
而勇氣,就是在這之間慢慢走出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