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開戰~你是否也參予其中??這三種思維模式正讓你無法冷靜看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現代資訊有如地圖炮360度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評論家、內容創作者,也是資訊的傳播者。面對眼花撩亂的網路訊息、AI生成的內容與真假難辨的圖文影音,我們常以為自己在「做出判斷」,實際上,我們可能正陷入三種常見卻危險的認知心態:傳教士、檢察官與政治人物。

這個觀點來自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一段經典分析,他的同事菲爾・泰特拉克指出,人們在思考與對話時,常不自覺落入這三種角色:

  • 傳教士模式:當我們深信某個信念時,我們會傾向保衛它,甚至不容質疑,像在布道一樣說服他人相信。(想一想當有人懷疑你的宗教信仰時,你當下的反應)
  • 檢察官模式:當別人意見與我們不同,我們會舉出一大堆理由來駁斥對方,目的是贏得辯論、證明自己沒錯。(想一想當有人說香菜很臭時,你當下的反應)
  • 政治人物模式:我們會看風向、迎合特定對象的觀點,只為得到認同與支持,而不是尋求事實的真相。(想一想當群體都說好吃好看好藝術時,你當下的反應)

這些心態在某些情境中或許有效,卻也讓我們無法真正「思考」,而是本能地「反應」。最終,我們更容易掉入認知偏誤的陷阱中,就像那位曾經參與伯尼・馬多夫龐氏騙局的受害者-史蒂芬・格林斯潘。

當專家也會受騙,那我們怎麼辦?

格林斯潘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位研究「人類為何容易上當」的心理學家。他在投資決策時,剛好正準備出版一本關於受騙心理的書。這下幽默了~沒想到的是他自己也成了受害者。回顧這段經驗時,他誠實地承認:他當時並沒有運用系統性分析,也沒有多方查證,而是陷入了信任與從眾心理的陷阱。他進入了傳教士、檢察官與政治人物的複合模式,聽信了他信任的家人與顧問的推薦,不願接受朋友的質疑,為了維持關係而妥協。

如果連專家都可能犯錯,那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書中專業的答案在於進入科學家模式(Scientist Mode)

科學家模式:我們最該具備的現代求生工具

所謂的科學家模式,並不是要你變成實驗室裡的科學家,而是一種心態態度

  • 懷疑自己的假設:不要為了怕丟臉而忘了懷疑自己的判斷。
  • 主動尋求反對意見:聽聽別人怎麼說,理解不同觀點背後的邏輯。
  • 做小規模的測試與實驗: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先試試水溫再說。
  • 根據新證據修正想法:不死守當初的立場與決定,當有新資訊時勇於聆聽、推翻。

在今天這個真假訊息充斥的網路世界,科學家思維不只是面對投資、消費、健康等重大選擇時的工具,更是日常瀏覽新聞、社群貼文時不可或缺的理性濾鏡。

當我們看到一則震驚的新聞標題、感人催淚的影片、或是某位KOL堅定主張的觀點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

  • 這是真的嗎?有沒有可能是剪輯或誤導?
  • 對立的說法是什麼?是否也有它的道理?
  • 我是否只是因為「想相信」而接受它?

結語:在數位時代做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

當我們每天都暴露在社群媒體與演算法推送的「立場戰場」裡,傳教士、檢察官與政治人物模式很容易輪番上身。

你可能早已注意到,最近YouTube圈發生的幾起事件,也展現了這樣的心理輪迴。例如:

  • 家寧與Andy老師的互相控訴事件,讓許多網友各自站隊、貼標籤,陷入「誰才是對的?」的二元對立中。有人在情緒驅動下急著下判斷,有人則根據自己偏好的角色來選邊,卻忽略了事件背後更複雜的脈絡與人性。
  • 又如 鍾明軒與阿滴之間的爭議,許多觀眾不是從整體脈絡出發思考,而是急於在留言區變身檢察官,為自己喜歡的那一方舉證、辯護,甚至開始抨擊另一方的人格。許多人並不是在尋找「事實」,而是在尋求「立場」。

在這樣的數位環境中,我們太容易在不自覺間扮演起傳教士(堅信自己的道德立場)、檢察官(急於指出他人錯誤)、或政治人物(只為獲取群眾認同)。這三種模式都有一個共通的風險:我們急於「證明自己是對的」,卻忽略了重新思考尋找真相的空間。

這就是《逆思維》(Think Again)書中強調的價值:要活得更聰明,先要願意變得更不確定。

我們需要練習進入「科學家模式」:一種帶著假設與好奇心,不斷檢視證據與調整觀點的思考習慣。我們不是要每天活在懷疑中,但要保有質疑的能力;不是要放棄立場,而是願意修正它。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不缺立場、不缺聲音、不缺情緒,我們最缺的,或許就是那個能夠停下來、願意多問一句「為什麼?」的人。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勇敢與獨立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aw-image

今天的這篇文章靈感來自《逆思維》一書。(書都還沒看完我就忍不主想寫文章了...)

透過書中提出的四種心態: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以及最重要的「科學家思維」,讓我重新反思在面對資訊時的態度。 尤其在今天這個真假難分、意見滿天飛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能互相提醒身邊的人~持續保持理性與彈性思考。凡是在網路留言前,請先想一想後~在想一想。

最後的最後

就讓我們一起想想端午節吃棕子的由來真的是因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投江嗎??
這邊給各位幾個關鍵字讓大家一起來想想

屈原投江說、吳越祭祖說、惡月驅邪說、龍神崇拜說???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2會員
59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05/20
在產品設計與策略發展的路上,「UR使用者研究」一直被視為關鍵武器。但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聽說公司花了幾十萬甚至百萬的預算,拿回來的報告讓主管心涼老闆上火... 最常見的版本應該是~60%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司現況、30%是大家都知道~也動不了的現實問題,最後只有10%你覺得「喔~我們沒聽過這說法也許可
Thumbnail
2025/05/20
在產品設計與策略發展的路上,「UR使用者研究」一直被視為關鍵武器。但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聽說公司花了幾十萬甚至百萬的預算,拿回來的報告讓主管心涼老闆上火... 最常見的版本應該是~60%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司現況、30%是大家都知道~也動不了的現實問題,最後只有10%你覺得「喔~我們沒聽過這說法也許可
Thumbnail
2025/05/15
設計畢業了,然後呢? 你可能懷抱理想,也可能懷疑人生。每天滑 LinkedIn 看別人上岸、打開 Behance 看大神作品,心裡只想問:到底什麼時候輪到我? 今天這篇就當作是你畢業旅程中的一杯濃縮腦內雞湯,我們不講大道理,來聊聊幾個看似「不設計」的故事,卻意外帶給設計人無窮啟發。 只能許一個願
Thumbnail
2025/05/15
設計畢業了,然後呢? 你可能懷抱理想,也可能懷疑人生。每天滑 LinkedIn 看別人上岸、打開 Behance 看大神作品,心裡只想問:到底什麼時候輪到我? 今天這篇就當作是你畢業旅程中的一杯濃縮腦內雞湯,我們不講大道理,來聊聊幾個看似「不設計」的故事,卻意外帶給設計人無窮啟發。 只能許一個願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2025/04/27
每次看到「從車庫開始的創業神話」,我都忍不住想問: 請問,要是家裡連車庫都沒有,是要從哪裡開始?從騎樓嗎?還是捷運地下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變成大人後,開始有種默默的哀傷。 收入持持沒增加,大家的理財計劃就只有股票...(最近感謝川普讓大家夢破滅...) 雖然早已看破紅塵、破除購物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