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我朋友的故事(已先經過他同意)。
說到這位朋友,他曾經有一份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工作」。
他曾是台鐵人員,工作穩定、安穩、看似沒有煩惱,像是人生的保障。可是對他來說,那份工作卻像一個看不見的牢籠,讓他每天都覺得自己跟不上別人。每次看同學在外商或科技業加薪、出差、升職,他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這些懷疑在半夜特別容易跑出來,讓他輾轉反側,腦袋裡全是「我是不是沒用?」的聲音,甚至想過放棄自己。後來,他才鼓起勇氣去看診,醫生告訴他是憂鬱症,需要吃藥治療。
去年,他告訴我想轉考電機碩士班,因為他覺得只有進入高科技產業,才能過上理想中的人生。可是,他很快發現自己根本沒辦法專心念書。不是不努力,而是那種年紀的焦慮就像一種看不見的重量,壓得他喘不過氣。離開校園太久,腦袋裡的公式和理論早就生鏽了,怎麼讀都讀不進去。
再加上憂鬱的陰影,他變得不太敢跟朋友聚會,怕被問到工作,怕被比較;連家人問起近況,他都用簡單的回答帶過。這段陪伴他的過程,讓我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根本改變不了。每次看著他掙扎,我都好心疼,也常常覺得無力,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只能在旁邊聽他說。
這篇文章獻給他,也獻給有類似情況的你們~
其實,回過頭看,我也曾經生過一場大病。那時候,我整個人都很負面,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跟朋友那時候的狀態一模一樣。每天都在跟自己的絕望搏鬥,有時候輸得很慘,有時候贏了一點點,但那一點點就夠了。後來我選擇面對它,接受治療,也開始練習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去。
所以我特別能明白,有時候並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根本沒看見改變的可能性。
因為他們所身處的環境裡,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讓他們相信「改變是可能的」的證據。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每天醒來,眼前都是一樣的景色、一樣的問題、一樣的挫折,一樣的比較;你的人際關係、思考方式、生活習慣,都像一面面鏡子,不斷告訴你:「你就是只能這樣。」日子久了,你就會相信,人生大概也就這樣吧。
於是他們選擇相信自己「眼睛看見的、身體感受到的」。
因為那是他們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生存模式。
一旦這個模式被挑戰,被人說話,就等於有人在告訴他:「你一直以來都錯了。」
那是否定你整個「人」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改變」這件事,從來都不是靠別人說服,而是靠自己看見。
我很想跟他說,也想跟每個還在懷疑自己能不能改變的你說:
不是你無法改變,而是你尚未遇見能讓你相信改變的證據。
當你看見一個跟你情況相似的人,真的走出去了!
當你第一次感覺到「我可以有另一種活法!」
當那個念頭浮現:「我想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那就是改變真正開始的時候。
願你早日遇見那個證據,也願你,成為別人生命中的那個證據。
你沒有被困住,你只是還沒走出去。
請記得,門是開的。你可以的!
目前這位朋友還在困在門內,但他沒有放棄自己。透過一次次看似無病呻吟的發言,我知道那是他在跟憂鬱搏鬥,有時候贏,有時候輸。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他會破門而出!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也正在經歷類似的情況,拜託你不要一個人扛下來。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故事,或是找個值得信任的人說說話,因為那些話,有時候就是打開門的那把鑰匙。如果你需要,我會在這裡,等你一起走出去。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內容,請追蹤我,願我們持續在文字中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