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被網路推播得如火如荼的西洋接骨木花糖漿
這幾年來被網路上各種瘋傳的西洋接骨木美照燒到,又有歐洲「老奶奶家傳萬靈丹」與哈利波特魔杖的加持,不種好像跟不上時代了。
於是家裡也種了一棵,西洋接骨木生長迅速,只是自然放牧,不到兩年,就已經長到快兩個人的高度。從清明以來,枝頭就不斷綻放一簇簇傘狀的大白花,就像是擎起一把把蕾絲大傘,與綠葉、藍天掩映成趣,看起來頗具風情。

西洋接骨木繁殖力超強、生長快速,種不到兩年就有兩人高了
一、西洋接骨木之亂?
只可惜西洋接骨木沒有傳說中的美好香氣,實在讓人提不興致來熬糖漿,一擱也就好多時日。直到最近有人突然揭發接骨木全株有毒,透過網友不斷地轉發,簡直就是三人成虎,瀰天蓋地的有毒訊息,讓昔日美好的藥用植物似乎一夕之間成了接骨木之亂!擔心西洋接骨木成了剷除不掉的入侵植物,讓我跟花奴不禁面面相覷,到底要不要留下它?

每年清明節到初夏是西洋接骨木的花期
二、一個網友的來信
有一位粉友卻為此不平與痛惜,還為此私訊我,向我表達:自從種了西洋接骨木以來就得到很多療癒,朝夕相處對接骨木的感情與日俱增,她跟許多朋友都深深感受到西洋接骨木的神奇,姑且不談它的藥性毒性,它那即使被強風暴雨摧折(如之前那個可怕的康芮颱風)、被土石流掩蓋之後,依舊撐起枝條往陽光伸展的強韌生命力……
雖然不是歐洲原生種帶有香氣,但潔白無暇帶著超強能量的花序,為許多昆蟲提供了一席遮蔽之地,頭一次看到超迷你的螳螂,瓢蟲,甚至繽紛色彩的毛毛蟲(很怕……)都覺得很感動喔!

西洋接骨木花,那潔白厚實的聚繖型花序就像是一把蕾絲大傘,為各種昆蟲提供了一個庇蔭棲息之所
讀到這位對西洋接骨木很有感情的網友留言,我立刻感應到那份美好的心情與能量,甚至立刻翻轉對西洋接骨木的態度。突然間感覺它那潔白厚實的聚繖型花序,就像是一把蕾絲大傘,為各種昆蟲提供了一個庇蔭棲息之所!於是我想對西洋接骨木做點考據的功課。

藍天下一叢叢西洋接骨木花序,美得很浪漫!
三、關於「毒」的迷思
回到這個大家「聞毒色變」的話題。照理說,我應該是比較不怕這個話題的,畢竟平常就在吃各種非典型花食,但乍聽此一不是很了解的植物,我的心情還是多多少少被動搖了,可見這個話題有多聳動!
幾經沉澱與思考,也做了一番考證的功課後,決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很多藥草植物都有其特定的藥性,藥性與毒性,很多時候根本是來自同一個成分。我常想:身處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到底是擁有更多理性思辨的態度?還是更容易就被片面的訊息給影響?聽說甚麼好、或聽說甚麼有毒,就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轉發。西洋接骨木就是一個例子,從瘋狂迷戀到聞毒色變,這其實都不是周延認識一個事物的方式。對一個不是那麼熟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考據、去搜尋更有力的研究文獻,我們才能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判斷力。

對人體會產生毒化反應的物質,其實也普遍存在一般尋常的食物,要考量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列舉如下:
- 使用方式:有些物質的毒性只存在未烹煮過的狀態,即便常見的食物都存在中毒的風險。如新鮮金針花含有秋水仙鹼;芋頭生食含有草酸鈣;馬鈴薯發芽有龍葵鹼;茄子有茄鹼;豆類(黃豆、青豆、腰果)有皂素(豆漿煮沸後須再加熱10分鐘,才能充分破壞「皂素」);筍子未煮熟含有氰苷(其他含有氰苷的還有皇帝豆、木薯、高粱以及薔薇科的北杏仁、蘋果核、櫻桃核等)。
- 使用部位:即便是同一株植物(動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學物質不同,如河豚不同部位的毒素含量差異很大,毒素主要集中在內臟、卵巢、血液、魚頭和魚皮等部位,而肌肉和精巢則通常無毒或低毒。最為人所熟知的竹筍,出青後的筍尖含有氰苷(指筍子冒出地表曬到太陽行光合作用,葉綠素開始在筍尖生成轉成綠色,謂之「出青」)。
- 使用品種:市面上的肉桂可分為錫蘭肉桂與中國肉桂,中國肉桂香豆素的含量明顯高過錫蘭肉桂,食用過量會傷肝。因此若是為了保健需求服用較高劑量的肉桂,需選擇錫蘭肉桂。竹筍會苦是因為出青含有氰苷(全名是「紫杉氰醣苷」,是一種氰苷類化合物),常見食用竹筍中,麻竹筍、綠竹筍及烏殼綠竹筍(三者皆慈竹屬)已被證實氰苷含量較高,出青容易有苦味;而桂竹筍、孟宗筍、箭筍與甜龍筍氰苷含量極低,吃起來完全沒有苦味。
- 劑量多寡:再尋常的東西,攝取過量也會中毒。如過食荔枝,容易燥熱上火,甚至產生低血糖昏迷,近來還傳出不少因過食荔枝,或空腹吃大量荔枝喪命的報導;咖啡喝過多、鹽攝取過多,對人體都有害;即便在尋常的水喝多也會中毒。
- 集體信念:人們對毒的概念也會受制於不同時空的集體信念,比如檳榔被土耳其視作毒品,「倒吊子」(指生長方向與一般檳榔相反的檳榔果實,呈倒掛狀,其檳榔鹼含量為一般檳榔的兩倍,誤食後常會出現中毒症狀,甚至死亡),不時傳出吃死人的事件卻也不見政府禁止;華人社會視為中藥的麻黃被美國禁用;在許多國家合法使用的大麻在台灣被禁用一樣。在中國古代,大麻有用作麻醉及治療風濕便秘的藥效,如今在華人社會則普遍視大麻為毒品。
我們在2013年曾分享過阿勃勒果實的吃法,本義是想驗證古籍《本草綱目》所提「味甘如貽」的可食記載,透過親身實驗,發現阿勃勒有瀉肚子的作用,實踐改良後把安全食用法發表在部落格上,沒想到卻被斷章取義甚至誤用。以致多年後傳出一個報導:一位婦人因長期為便秘所苦,聽信朋友建議,竟撿阿勃勒的果實來吃,連續吃了3天出現噁心、拉肚子、頭暈症狀,就醫發現肝指數飆到一般人的10倍。之後阿勃勒有毒的傳言就開始甚囂塵上...
後來我們曾拍攝相關影片宣導:阿勃勒不能食用過量,也分享最安全的食用方法。但食藥署鑒於長期使用阿勃勒果實有安全上的疑慮以及無法訂出每日安全食用量,於是明訂:自2021年起,阿勃勒將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多年來每當分享阿勃勒果實時,不管我把相關訊息交代得多清楚,還是會被一些「正義魔人」罵到不行,最後我只好掛上警語外加自嘲:芳菲主人是在進行特技表演,請勿學習與模仿!
我的想法是如果大家的理智腦一直很弱,為了保證大家不會誤食,大概食藥署禁止食用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四、文獻中關於接骨木的療效
文獻記載接骨木屬植物的藥用歷史相當悠久,是中西方傳統或少數民族(如彝族、 苗族、傣族和蒙古族)廣泛使用的草藥。只是東西方的側重點不同。《本草綱目》收錄了《唐本草》的記載:「折傷、續筋骨、除風痹(風濕關節炎)、齲齒,可作浴湯。」 唐代醫家陳藏器云:「根皮,主痰飲(水分代謝異常),下水腫及痰瘧(較重型的瘧疾)。煮汁服之,當利下及吐出,不可多服。」李時珍也提到:「打傷瘀血,及產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並煮汁服之。」
「接骨木」命名的由來,就因為其有接骨之功。在古老傳統醫學主要是使用根、皮、葉等部分,藥效涵蓋了骨折、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水腫、蛀牙、瘧疾重症、產婦產後大出血的問題。

《古今圖書集成》所輯錄《本草綱目》對於接骨木的記載
西方則著眼在花與果實的部分,主要是用來促進發汗、提升免疫力、治療咳嗽、發燒、緩解感冒症狀。
近日我查到一篇〈接骨木屬植物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大陸論文,其總結了近10年來接骨木屬植物(含4~5種中國本土接骨木屬植物、西伯利亞接骨木、西洋接骨木,還有常見的接骨木屬植物,如我們熟悉的冇骨消等) 的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
這篇論文提出接骨木屬植物的化學成分有:黄酮類化合物、萜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酚及酚苷類化合物、甾體類化合物(固醇類)、生物鹼類化合物、糖及糖苷類化合物、氰苷類化合物、其他类型化合物等九大類活性成分。
接骨木屬植物的藥理作用則涵蓋六大功能:
一、促進成骨及骨折愈合
二、抗炎、鎮痛
三、抗氧化
四、抗菌、抗病毒
五、降血壓、降血脂
六、降血糖
此外,這篇文章還引用了其他研究接骨木果實、根皮、接骨油等藥物活性的論文,提出接骨木屬植物還有抗腫瘤、神經保護、抗驚厥、保肝、抗凝血、抗抑鬱等藥理活性。
論文總結: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接骨木屬植物開展了廣泛的研究,發現接骨木屬植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只是目前仍處在基礎研究的層面,尚未到達臨床應用的層次。

冇骨消,又稱為「接骨草」,是台灣特有種。是民間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毒的漢方藥;也是台灣本土最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
五、西洋接骨木食用須知

食藥署表列接骨木花與果實為可食用
那接骨木有毒的部分為何?又該如何面對與解决?
唐代醫家陳藏器曾提及接骨木有小毒,這個毒性物質就是化學成分「氰苷」。氰苷其實是植物為了自我防禦所產生的有毒化學物質,至少在2000種植物中出現,並普遍存在我們經常食用的植物,如先前提過的未煮熟的竹筍、筍尖、小米、青豆、黃豆、木薯、北杏仁、蘋果核、櫻桃核等。
在接骨木屬植物中,氰苷類主要存在於根、樹皮、莖、葉和未成熟的果實中,花朵的含量相對較低。也就說接骨木花和完全成熟的果實經過處理後是可以食用的。特別是氰苷加熱後會分解產生氫氰酸,但氫氰酸容易揮發,因此透過徹底加熱,特別是煮沸,可把氰化物含量降低90%。
因此我們實在不需聞毒色變,也無須因噎廢食。只需要掌握正確的食用方式,就能享受到西洋接骨木的美好與神奇療效了!以下將要點歸結如下:
- 食用部位:花朵和成熟果實。
- 食用方式:透過加熱熬煮糖漿或果醬,即可大幅降低或去除植物中的氰苷含量。
- 注意事項:一般熬煮西洋接骨木花糖漿時,通常會夾帶青梗,安全起見,最好只保留花朵,尚未開花的花苞也不宜使用。
- 禁忌族群:懷孕和哺乳期間、過敏體質、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者。
見到園子裡的西洋接骨木花開得非常茂盛,於是採了好幾簇鮮花來做糖漿,作法是參考女巫藥草園喬夏老師的食譜。小心起見,我把花序上的青梗都小心翼翼地去掉了,於是實際所得的鮮花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做這個花糖漿實在相當搞工。簡單說,就是將新鮮的接骨木花加入冷開水與檸檬片冷萃一晚,隔天取出大火煮開後再悶15分鐘,把花渣與檸檬片濾除後,再加入等比例的糖(開火攪拌使其溶解),放涼即可冰入冰箱。

西洋接骨木花糖漿 製法簡圖
熬煮過程中,我最訝異的地方是西洋接骨木的花竟然煮不爛,明明已經用大火煮到沸騰又燜了15分鐘,但小花的形狀竟然完好如初,不知與花中含有大量的黄酮類化合物是否有關?這美麗的小白花就算沒有香味,還是長得非常清雅可愛,如果加在果醬裡,應該可為果醬增添一個可愛迷人的感覺吧。這個接骨木花糖漿經過了檸檬的調味,加了氣泡水還蠻好喝的!但我實在無法分辨這是黃檸檬的清香還是接骨木的風味了。
如今西洋接骨木的花謝後也開始在結漿果了,就靜靜等到它成熟時期再來熬果醬吧!

西洋接骨木花謝後正在結漿果
參考資料
推理系作品中兇手的最愛「氰化物」
接骨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接骨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接骨木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上取得进展
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常見食用蔬果毒素
藥食同源、藥即是毒
苦味從哪來?竹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