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價:獨居少女與生命的自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獨居少女自從主要照顧者離世以後就獨自生活,相較於同齡人而言,自由是他人欲求而不得,卻是她命運附帶的獎賞。獨居以後沒有門禁,沒有禁止開冷氣的命令,沒有催促早睡的喊聲,自然也沒有那盞等門而亮起的燈。

青春的人們渴望自由如同離巢的飛鳥,嚮往更廣闊的藍天,卻從未有面對天敵的覺悟。熱戀中的人們渴望自由如同羅密歐與茱麗葉,任何阻撓都能以死相逼。彷彿,自由是困局中唯一的美好出路。

「人,什麼時候能真正自由的做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出現在什麼地方?」說到自由,十二歲,第一次發現自己在牢籠,在校園中望向高牆與鐵欄杆外自由走動的人們,猶如天上展翅的飛鳥。命運多舛,十四歲,因緣際會有了份工作,進入工作體制才知道,月休四天一日八小時,是社會的牢籠。十六歲,失去主要照顧者以後,睜眼就要的水及住處,教育和資源,是用青春時間兌換而來的生存條件。翻身,是階級制度的牢籠。一定很多不孝子不孝女和我說過一樣的話「我沒有說我要出生,你幹嘛把我生下來。」或許生與死本身,也是一種,不自由的狀態。

自由是奢侈且需要代價的嗎?

自由是全然的空白與自我照顧的責任,自由的另一面是自立。試想,拋下屬於你身上需要仰賴他人而得的優勢,例如原生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刪去此,你能否憑一己之力長大成人?為人父母不易,當父母無法將自己栽培好時,能夠轉頭指責有卸責的對象,反之,能回頭感恩答謝,前幾輩人的托舉,造就今日。而自由如同個人,它代表著一個人能對自己負責的最大程度。

人類子嗣通常需要極長時間的照護才能自立,並且參照社會現況能自立生活(成家立業)的年齡逐年上漲,三四十歲仍與家人同居情形十分普遍。反觀自然界,沒有像人類這樣托育子嗣至成年的。海龜出生後幾分鐘就得獨自從沙灘爬向大海,並且沒有父母會等待他們。蝴蝶卵孵化成毛毛蟲就開始自己覓食,無任何親代照顧。就算是與人類相近的哺乳類動物,靈長類中照顧期最長的之一,紅毛猩猩依親六到八年,仍是不及,這星球的霸主,最有靈性的人類,需要過了生命二分之一的時間才能自立。

原生家庭的愛是無限的養分,原生家庭的傷是無底的輪迴。

原生家庭在不同生命劇本中有不同的樣貌,有些是孕育滋養的土壤,有些是煙硝瀰漫的火場,問題在於,人們往往只能透過比較來明白自己身處的境地,知道自身條件的優劣。比如,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嬌生慣養或失功能家庭習以為常的受虐兒童。不經過比較,前者不知擁有的是幸福,後者不知,習以為常的扭曲是不當。

都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為何這段話和自由的主題有關連?因為多數人在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不自由往往來自於家庭。不自由興許是身為需要與他人連結的物種的詬病,人類無法不仰賴萬物或他人而活。不是破殼就能爬向大海的海龜,終其一生獨泳,不是獨自覓食就能結蛹成蝶的毛蟲,我們是需要被關愛,與他人連結,並真正被愛,才能打破生命中傷口輪迴的物種。

自由存在,其實自由,正是人類一直擁有,卻無視的能力。我們成了作繭自縛的蛹,卻無法孵化讓世界更美好的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彗有綺蹟comet of wonders
2會員
6內容數
以日常維繫起的片段,終將連結成生命歷程,探問有時,無解有時,糊塗有時,清明有時,醒悟皆於串連起的某刻,平凡發生。
2024/02/12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2024/02/12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2024/01/20
「我想要擁抱世界,也想要被世界擁抱。」死過幾回的她,終於認清對生的渴望,和底下蘊藏莫大的愛。
Thumbnail
2024/01/20
「我想要擁抱世界,也想要被世界擁抱。」死過幾回的她,終於認清對生的渴望,和底下蘊藏莫大的愛。
Thumbnail
2023/11/27
有人說,衣著顯示了其個體性格,是種自我展現,甚至反映內在與人生彩度,房間與衣櫃是否真的能顯現一人的內在世界?衣櫃裡真能裝下黑白世界,抑或是色彩斑斕的人生? 透過反覆的日常中學習,整理空間亦或是整理自己。或許日常細節也罷,自我探尋也罷,生命終會逐漸靠近更適合自己,更能展現自己原本樣貌,貼身的衣著是如
Thumbnail
2023/11/27
有人說,衣著顯示了其個體性格,是種自我展現,甚至反映內在與人生彩度,房間與衣櫃是否真的能顯現一人的內在世界?衣櫃裡真能裝下黑白世界,抑或是色彩斑斕的人生? 透過反覆的日常中學習,整理空間亦或是整理自己。或許日常細節也罷,自我探尋也罷,生命終會逐漸靠近更適合自己,更能展現自己原本樣貌,貼身的衣著是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群籠中鳥,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卻不知不覺中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虛假的自我傾向於留在舒適圈,尋求安全感,就像鳥兒呆在籠子裡,即使門敞開著也不願飛出去。 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甚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可能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讓我們習慣於循規蹈矩,不敢突破自我。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群籠中鳥,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卻不知不覺中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虛假的自我傾向於留在舒適圈,尋求安全感,就像鳥兒呆在籠子裡,即使門敞開著也不願飛出去。 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甚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可能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讓我們習慣於循規蹈矩,不敢突破自我。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獨遊不是享受孤獨,只是喜歡自由自在和行程上獨立自主,還有靜靜跟自己內心相處的時光。了解自己能力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後,慢慢就能放鬆心情並盡情享受旅程。
Thumbnail
獨遊不是享受孤獨,只是喜歡自由自在和行程上獨立自主,還有靜靜跟自己內心相處的時光。了解自己能力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後,慢慢就能放鬆心情並盡情享受旅程。
Thumbnail
前些日子看了日劇<獨活女子的守則>,對於「獨活」這件事情產生共鳴,也想進一步看自己能獨活到什麼程度,之後買了原著<獨活女子手冊>,書中對於從事獨活有一些建議,還有剛開始嘗試獨活心態的調適,很適合剛開始想從事獨活的人去挑戰看看。
Thumbnail
前些日子看了日劇<獨活女子的守則>,對於「獨活」這件事情產生共鳴,也想進一步看自己能獨活到什麼程度,之後買了原著<獨活女子手冊>,書中對於從事獨活有一些建議,還有剛開始嘗試獨活心態的調適,很適合剛開始想從事獨活的人去挑戰看看。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女孩對自己單身生活的轉變,從一開始擔心被人看到而覺得可憐,到最後學會享受獨處的自由。她描述了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吃飯到旅行,並且將這種自由和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態度延伸到未來的戀愛生活。這篇文章可以標示一些關鍵字,以提高其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女孩對自己單身生活的轉變,從一開始擔心被人看到而覺得可憐,到最後學會享受獨處的自由。她描述了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吃飯到旅行,並且將這種自由和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態度延伸到未來的戀愛生活。這篇文章可以標示一些關鍵字,以提高其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見度。
Thumbnail
一個人生活也可以享受美好
Thumbnail
一個人生活也可以享受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