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軍會不會認為拜占庭只是異端,殺之可也?僅從文字記載上來看,是有一些證據。
第二次十字軍的隨軍修士,德耶爾的奧多(Odo of Deuil),曾在其重要的十字軍史作品「路易七世的東方之行」(De profectione Ludovici VII in orientem)內寫道,十字軍發現,拜占庭的東正教信徒輕視羅馬教會的信眾,待之如同異端。例如:在天主教主教借場地彌撒以後,東正教信徒會來「淨化」聖壇,好像聖壇被玷汙一樣。
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結婚以後,需要重新受洗。
還有羅馬、君士坦丁堡之間爭議頗久的神學問題:「聖餐禮」以及「和子說」。
基於上述種種,奧多於是寫道: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希臘人招致了我方的憎恨……所以,法蘭克人認為希臘人不是基督徒,並覺得殺害他們無關緊要,也就更難以約束他們不去搶掠與掠奪。」
這麼看下來,似乎十字軍妥妥地已把東正教看作異端了。然而,奧多的敘述卻是有問題的。
奧多完全不是忠實的客觀紀錄者。相反地,現在十字軍學界早有評價,奧多寫作這本史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讚頌法王路易七世」並且「把十字軍失敗的責任推卸到拜占庭身上」,他字裡行間都是以超級「仇希」的語調在寫的。
因而,他描述的現象,全都必須以相當警戒的態度審視。
例如,他認為「聖餐禮」和「和子說」很重要,但是,普通的信徒究竟多了解這些神學上的爭執,是頗引人疑竇的事情。
相反地,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都有很多記載顯示,十字軍行伍之間,對基督教神學並不了解。很多羅馬教會的信徒也並不覺得自己跟東正教有什麼不同。
既然神學上的解釋站不住腳,那十字軍是否會覺得「拜占庭殺之可也」,就更值得懷疑了。
事實上,奧多自己的書中,也已經給出了自相矛盾的描述。
他寫道,在法蘭西的十字軍裡頭,曾有一派人積極鼓吹,法軍應該奪下君士坦丁堡。
然而,他接著不情不願地寫道,多數派依然覺得進攻不妥,並給出種種理由,說明為何進攻君堡是不義的。而他頌揚的路易七世,則始終不理會進攻君堡的提議。
總結來說,至第二次十字軍為止,只有少數的激進份子,和政治陰謀家,會鼓吹「拜占庭=可殺異端」的公式。
在一般信眾的眼中,東正教/天主教的差別當時還是很模糊的,遠沒有後來安上的名詞「教會大分裂」這麼涇渭分明。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 Konrad3aLudvik7nakrvyprave.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 190-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