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對第二次十字軍來說,拜占庭是異端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十字軍會不會認為拜占庭只是異端,殺之可也?僅從文字記載上來看,是有一些證據。

第二次十字軍的隨軍修士,德耶爾的奧多(Odo of Deuil),曾在其重要的十字軍史作品「路易七世的東方之行」(De profectione Ludovici VII in orientem)內寫道,十字軍發現,拜占庭的東正教信徒輕視羅馬教會的信眾,待之如同異端。例如:

在天主教主教借場地彌撒以後,東正教信徒會來「淨化」聖壇,好像聖壇被玷汙一樣。

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結婚以後,需要重新受洗。

還有羅馬、君士坦丁堡之間爭議頗久的神學問題:「聖餐禮」以及「和子說」。

基於上述種種,奧多於是寫道: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希臘人招致了我方的憎恨……所以,法蘭克人認為希臘人不是基督徒,並覺得殺害他們無關緊要,也就更難以約束他們不去搶掠與掠奪。」

這麼看下來,似乎十字軍妥妥地已把東正教看作異端了。然而,奧多的敘述卻是有問題的。

奧多完全不是忠實的客觀紀錄者。相反地,現在十字軍學界早有評價,奧多寫作這本史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讚頌法王路易七世」並且「把十字軍失敗的責任推卸到拜占庭身上」,他字裡行間都是以超級「仇希」的語調在寫的。

因而,他描述的現象,全都必須以相當警戒的態度審視。

例如,他認為「聖餐禮」和「和子說」很重要,但是,普通的信徒究竟多了解這些神學上的爭執,是頗引人疑竇的事情。

相反地,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都有很多記載顯示,十字軍行伍之間,對基督教神學並不了解。很多羅馬教會的信徒也並不覺得自己跟東正教有什麼不同。

既然神學上的解釋站不住腳,那十字軍是否會覺得「拜占庭殺之可也」,就更值得懷疑了。

事實上,奧多自己的書中,也已經給出了自相矛盾的描述。

他寫道,在法蘭西的十字軍裡頭,曾有一派人積極鼓吹,法軍應該奪下君士坦丁堡。

然而,他接著不情不願地寫道,多數派依然覺得進攻不妥,並給出種種理由,說明為何進攻君堡是不義的。而他頌揚的路易七世,則始終不理會進攻君堡的提議。

總結來說,至第二次十字軍為止,只有少數的激進份子,和政治陰謀家,會鼓吹「拜占庭=可殺異端」的公式。

在一般信眾的眼中,東正教/天主教的差別當時還是很模糊的,遠沒有後來安上的名詞「教會大分裂」這麼涇渭分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 Konrad3aLudvik7nakrvyprave.jpg"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ips,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 190-19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16會員
1.2K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6/07
現代地圖往往會把國家的邊界畫得涇渭分明,連帶地繪製前近代國家地圖時,也如此套用。實際上前近代國家的邊界控制往往都很薄弱。即使真有定約劃界,邊境也是「多孔的」,根本不能真的完全控制人員進出。於是,哪裡是敵境?哪裡是友境?就是個使第二次十字軍吃了大苦頭的嚴重麻煩。 康拉德三世率領的神羅軍(黃色路線
Thumbnail
2025/06/07
現代地圖往往會把國家的邊界畫得涇渭分明,連帶地繪製前近代國家地圖時,也如此套用。實際上前近代國家的邊界控制往往都很薄弱。即使真有定約劃界,邊境也是「多孔的」,根本不能真的完全控制人員進出。於是,哪裡是敵境?哪裡是友境?就是個使第二次十字軍吃了大苦頭的嚴重麻煩。 康拉德三世率領的神羅軍(黃色路線
Thumbnail
2025/06/06
拜占庭文士怎麼記載第二次十字軍的呢?相當不客氣:貪圖君士坦丁堡的野獸。 拜占庭人會這樣想,除了出自東羅馬向來的文化偏見、以及十字軍紀錄不佳外,也與兩個當下的時局進展有關。 首先,就是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在第二次十字軍穿越拜占庭的同時,對拜占庭發動攻擊。 由於「法蘭克朝聖大軍」向來與諾曼人入
Thumbnail
2025/06/06
拜占庭文士怎麼記載第二次十字軍的呢?相當不客氣:貪圖君士坦丁堡的野獸。 拜占庭人會這樣想,除了出自東羅馬向來的文化偏見、以及十字軍紀錄不佳外,也與兩個當下的時局進展有關。 首先,就是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在第二次十字軍穿越拜占庭的同時,對拜占庭發動攻擊。 由於「法蘭克朝聖大軍」向來與諾曼人入
Thumbnail
2025/06/04
如果敵國忽然通知,要派數萬大軍「路過」我境,那誰都會懷疑這是假道伐虢之計。然而,當第二次十字軍在選擇路徑時,恰恰就非得從敵國路過不可。 第二次十字軍陸上的主力部隊,是法國路易七世、以及神羅君主康拉德三世的貴族軍隊。前面說過,由於他們不敢搭西西里國王,羅傑二世的船隻,他們只得走傳統陸路,先抵達君士坦
Thumbnail
2025/06/04
如果敵國忽然通知,要派數萬大軍「路過」我境,那誰都會懷疑這是假道伐虢之計。然而,當第二次十字軍在選擇路徑時,恰恰就非得從敵國路過不可。 第二次十字軍陸上的主力部隊,是法國路易七世、以及神羅君主康拉德三世的貴族軍隊。前面說過,由於他們不敢搭西西里國王,羅傑二世的船隻,他們只得走傳統陸路,先抵達君士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東亞最著名的古兵書《孫子兵法》有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說「上兵伐謀」。東西英雄所見略同。總是腹背受敵的拜占庭帝國,也有深刻體會。以皇帝利奧六世(統治:895-908年)名義寫下的兵書《論戰術》(Τακτικά)講道: 「用欺騙、劫掠、飢餓、長期侵擾或其他手法傷害敵人,是值得鼓勵的。你絕不該受到誘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作為領土廣袤的大帝國,「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其兵源組成時常相當複雜。 除了主體希臘人外,東方邊境的亞美尼亞人,也常是帝國軍隊的骨幹。 在這之外,帝國還常常雇用大批的外族傭兵。帝國國庫和宮廷頭銜,足夠誘惑許多外族為帝國出生入死。 例如,當查士丁尼一世最著名的大將,貝利薩留,在東方邊境堡壘達拉(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