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個人體驗與所查資料,傳武也是需要重訓,只是其目的不在於把肌肉練大練硬,而是在練筋膜的柔韌性,所以健美愛好者練的是「結實」,武術愛好者練的是「精實」。不論外家拳內家拳,個人看法是練的方向不同,但最終都是要達到內外兼修的境界,才具備更上層樓的條件。

有些版友一看到傳武者負重練習功架,就會覺得這方式練得太多會僵或這是練力不練意,不應該這麼練;但是,任何跟身體有關的運動(健走、跑步、揮木刀…族繁不及備載),做得太多肌肉都會僵硬,所以一定是練了一段之後,要讓肌肉休息,然後再來練,這樣才能增長功力不是嗎?那麼在練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每個動作都貫注了意氣力,那真的是個人自由心證的事,只有自己知道。
至於重訓練筋膜這個概念,在未得更進一步看法的情況下,現代科學對筋膜的認識是這樣:筋膜是遍布全身的結締組織,具有連接、支持和保護身體的作用。筋膜不僅僅是一層膜,還含有神經、血管和淋巴等結構,與身體運動功能密切相關。研究顯示,筋膜具有彈性和延展性,可透過適當鍛鍊增強其功能。可能現代社會資訊來的太多太快,要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化不容易,所以很多人有以偏概全、劃錯重點的毛病。比方說看到「筋膜」兩字就不知開啟什麼開關,腦中想的不是去查資料瞭解箇中可能有的深意,沒看完全文(或沒看懂?)就開砲批評「那一層透明薄膜可以練,可以出絕世神功嗎? 」正確答案是當然可以練,但跟絕世神功沒有直接絕對關係,要練出功夫?就如同我上一篇發文尾段說的「每個練習階段都很重要,偏一則不正,自然難有功力」。事實上,現代運動科學也開始重視筋膜的訓練,許多運動員和教練都開始採用筋膜放鬆、筋膜伸展等方法,以提高運動表現和預防運動傷害。時代在進步,傳武也應如此,所以我也滿敬佩將傳武技術結合現代技擊逐步實踐於擂台的武道家,至少他們身體力行,逐步踏實。
我們身處在物理世界中,生活周遭充滿各種力道,大氣壓力、地心引力、自身體重、他人體重…等等等,力無處不在,其實很多人隨時隨地都在重訓而不自知。練武或健身運動時,即便沒用器械,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都能算在重訓範圍,差別在於這些動作利用的是自身體重,做久了也能練出肌肉對吧?那不是重訓是什麼?行文至此,突然想到凌空勁雖然無形,也能算是一種力,但為了不要亂上加亂(重點是我不信凌空勁),今天不討論這個。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重訓是外家拳才做的事,因為他們注重練筋骨皮,我們內家拳不屑弄這個,因為我們練精氣神。依之前發文內容,個人看法是練的方向不同而已,但最終都是要達到內外兼修的境界,才具備更上層樓的條件。
就我自己而言,個性使然,所以覺得要全部都到位才是整套,不然就是半吊子,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與練法。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與練法,最重要的是透過練功,達到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才有圓滿人生的本錢,對吧?每個練習階段都很重要,偏一則不正,自然難有功力。我認為的正確境界應該是剛柔並濟、快慢相間、節奏清楚、段落分明、確實紮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