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纖維素: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與體內數萬億夥伴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讓我們先來談談一個狀況,一個在二十世紀前醫學文獻上幾乎銷聲匿跡,如今卻在工業化國家中極為普遍的腸道問題——憩室症。這個名詞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它的概念很直觀,可以想像我們的結腸是一條柔軟的管子,當管子內部的壓力長期過高時,腸壁上比較脆弱的地方就會像吹氣球一樣,被「吹」出一個個小小的、袋子狀的囊袋,這些囊袋就是「憩室」。


這種腸道結構的改變本身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腸道已經長出了這些小口袋。但問題在於這些憩室一旦發炎,就成了所謂的「憩室炎」,可能引發劇痛、發燒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在某些嚴重情況下它還可能導致腸道穿孔,是個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這個狀況在六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極為普遍,影響著相當大比例的人口 。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腸道壓力會變得這麼大。醫學界目前的主流看法相當直接,這是一種典型的「文明病」,其根源與我們的飲食演進息息相關。簡單說這是一種缺乏纖維所導致的「 deficiency disease」,就像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一樣 。當我們的飲食中缺乏足夠的膳食纖維時,糞便會變得又乾又硬體積也小,腸道必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用極大的壓力去推動這些不合作的廢物,長期下來這種不正常的內部壓力就像是對腸壁的慢性霸凌,最終導致了憩室的形成 。


這個理論最強而有力的證據,來自於流行病學上的巨大差異。在許多飲食仍以大量未加工植物為主的非洲農村地區,人們一天攝取的纖維量可能高達三位數,憩室症在那裡幾乎不存在 。但當同一個種族的人,好比說日本人,從以傳統高纖飲食為主的日本,移民到奉行西式低纖飲食的美國後,他們罹患憩室症的機率就大幅飆升,甚至追上美國本地人的水準 。這清晰地說明了,問題不在基因,而在於我們把什麼東西放進了嘴裡。我們的腸道,正在為飲食的過度精緻化付出代價。

腸道不只會消化,更是一個活的「體內器官」!


如果故事只停留在「腸道壓力太大」這個物理層面,那就太小看人體的複雜與奧妙了。事實上,纖維對我們的幫助遠遠不只增加糞便體積、降低腸道壓力這麼簡單。這幾年最令人振奮的醫學進展之一,就是重新認識了我們的「腸道菌群」,也就是寄居在我們腸道內的數萬億微生物。我們必須停止將腸道視為一條單純的消化管,而是要將它看作一個生氣蓬勃、與我們共存共榮的「內在宇宙」或「看不見的器官」。


而膳食纖維,正是維持這個內在宇宙和諧運作的關鍵燃料。我們人體本身缺乏能分解大部分膳食纖維的酵素,所以對我們自己來說纖維確實是無法消化的。但這正是它最重要的價值所在,這些我們無法利用的纖維,恰好是我們腸道裡那些「好菌」的美食。當我們吃下富含纖維的食物時,我們不只是在餵飽自己,更是在餵養我們體內的億萬盟友。


這些好菌在享用完纖維大餐後並不會白吃白喝,它們會進行發酵作用,並代謝出許多對宿主(也就是我們)極為有益的物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群被稱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分子,像是醋酸、丙酸,以及最重要的丁酸。丁酸是結腸細胞首選的能量來源,它能直接滋養腸道內壁的細胞,強化腸道屏障的完整性,防止有害物質滲漏到血液中,同時它還具有強大的抗發炎效果,能調節免疫系統,抑制壞菌生長。


所以,當我們長期採取低纖維飲食時,發生的事情遠比便祕或腸道壓力增加更為嚴重。我們其實是在「餓」死那些能保護我們的益菌,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壞菌伺機坐大,丁酸等有益物質的產量銳減,腸道屏障變得脆弱,整個腸道環境陷入一種慢性的、低度的發炎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不僅憩室更容易形成與發炎,許多其他的健康問題,像是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情緒與精神狀態,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理解了這一層,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吃纖維,從來不只關乎拉不拉得出來,更關乎我們整個身體的免疫與發炎水平。


堅果、種子、爆米花其實是腸道超級英雄?


一旦理解了腸道健康的核心在於「滋養好菌」與「對抗發炎」,我們就能回過頭來,用全新的視角檢視一些流傳已久的飲食建議,特別是那些針對憩室症患者的傳統禁忌。過去,醫師們普遍會告誡患者,要避免食用堅果、種子、玉米、以及爆米花 。這個建議背後的邏輯非常直觀,大家擔心這些體積小、不易完全嚼碎的食物殘渣,可能會不偏不倚地卡進憩室的小口袋裡,像個不速之客一樣賴著不走,最終引發感染與嚴重的發炎 。


這個理論聽起來合情合理,也因此被奉為圭臬多年,許多患者為此放棄了許多美味又營養的食物。但這個「卡洞理論」,其實一直以來都只是一個缺乏堅實證據的「合理推測」。近年來,隨著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的發展,我們終於有能力去驗證這個理論的真偽,而結果可以說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逆轉。來自哈佛大學等頂尖機構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規律攝取堅果、玉米和爆米花的族群,他們發生憩室炎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不但沒有像理論中那樣增加,反而還顯著地降低了 。


這個發現徹底顛覆了過去的觀念,這些食物從「嫌疑犯」一夕之間變成了「保護者」。它們之所以有益,理由其實再簡單不過,因為它們正是膳食纖維的絕佳來源。堅果富含健康的脂肪與纖維,種子是營養的寶庫,而最常被誤解的爆米花,在它純粹的樣貌下,其實是百分之百、未經加工的「全穀物」。這些食物帶來的好處,包含提供好菌所需的燃料、以及本身的抗發炎特性,其正面效益遠遠超過那個未經證實的「卡住」風險 。


當然,這裡一定要釐清爆米花的「純粹樣貌」。羊羹我這裡說的爆米花,可不是電影院那種淋滿了不健康奶油、或是夜市裡裹著厚厚焦糖的甜膩版本。那些經過度調味的爆米花,確實是熱量炸彈。健康的爆米花,指的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製作,僅由玉米粒本身爆開而成的狀態。


最理想的作法是使用「熱風式爆米花機(Hot Air Popper)」,這種機器利用高熱空氣將玉米粒吹開,全程無需一滴油,能得到最純粹、低卡的爆米花。退而求其次,在家用一個有蓋的厚底鍋,加一點點健康的油(像是椰子油),開中火搖晃加熱,也能做出美味又相對健康的爆米花。重點在於後續的調味,捨棄大量的鹽和糖,改用一些天然香料,好比說紅椒粉、大蒜粉、或是營養酵母來提味(羊羹偏好加點玫瑰鹽和孜然粉),它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名副其實的健康零食。


行動計畫:如何打造「好菌 buffet」?我的「一日800克蔬果優先」實戰原則


理解了理論,破解了迷思,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可以持續執行的行動。空談再多「多吃纖維」的口號,如果沒有具體的方法,最終都容易流於形式。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非常有效且具體的飲食策略,一個我稱之為「一日800克蔬果優先」的實戰原則。


這個原則的核心非常簡單,就是在每天規劃自己的飲食時,先把目標為800公克的蔬菜和水果(蔬菜以烹煮前的生重計算)準備好,然後再用剩下的胃納量去思考要吃哪些澱粉、蛋白質等其他食物。這個策略看似樸素,但它高明的地方在於它從根本上逆轉了現代人「先想主菜再想配菜」的決策順序。它強迫我們將飲食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擺在了第一優先。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將一個模糊的「多吃蔬果」概念,轉化為一個明確、可測量的「定量」目標,讓人有了可以依循的基準。其次是當餐盤中已經有大量體積龐大、熱量卻相對較低的蔬果時,飽足感會大幅提升,自然而然就會減少對過多精緻澱粉或高脂肉類的攝取,這在無形中也幫助了體重管理。


那麼800克的蔬果,大概能提供多少膳食纖維呢。這個數字會根據蔬果的種類而有差異,但大致上可以估計,這樣的份量約能提供25到40克的膳食纖維。這個數字已經完全滿足甚至超過了大多數健康機構建議的每日攝取量。打個比方,一天吃一顆約250克的珍珠芭樂、一盤200克的地瓜葉、一碗200克的綜合菇類、以及一份150克的綠花椰菜,總重剛好800克,而纖維總量輕輕鬆鬆就突破了30克的大關。


執行這個原則,我們就能輕易地為腸道菌群提供一場豐盛的「All-you-can-eat Buffet」。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古時候的人們,在沒有精緻加工食品的年代,一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纖維是家常便飯,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答案其實就在於他們的主食,就是我們現在視為「高纖聖品」的東西。他們賴以維生、提供主要熱量的食物,是大量的野生根莖(像是纖維極粗的各種山藥、芋頭)、豆類與種子,這些食物的纖維密度遠非我們今日的白米、白麵所能比擬。他們不是刻意吃纖維,而是他們的生存餐盤裡,俯拾即是皆纖維。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沒空煮飯怎麼辦?市售高纖飲料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


談到這裡,我知道很多人心中會有個疑問,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對於生活節奏快、三餐依賴外食的現代人來說,每天要準備800克的蔬果,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於是,許多食品廠商看準了這個痛點,推出了各式各樣主打「高纖」的機能性飲料,宣稱一瓶就能補充十幾克的膳食纖維。那麼,這些方便的產品,究竟是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神隊友」,還是只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豬隊友」?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非黑即白。首先我們得承認,一瓶飲料若能提供15克的膳食纖維,從「量」的角度來看,這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它幾乎能補足多數人每日纖維攝取量與建議標準之間的一大半缺口。而且這些產品添加的水溶性纖維,像是菊苣纖維或難消化性麥芽糊精,也確實是經過科學驗證,能有效滋養特定益菌的「益生元」。對於那些在日常飲食中,真的難以攝取足夠纖維的人來說,這類飲料無疑是一個遠比含糖汽水或果汁好上千百倍的「更優選擇(Smarter Swap)」。有些獲得「小綠人」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也確實提出了科學證據來支持其保健功效。


但它的侷限性也同樣顯而易見。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是一種高度「還原論」的產物。它將食物的價值,簡化成了單一的「有效成分」。但原型食物之所以珍貴,在於它的「整體性」。一顆芭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纖維,還有一整套維生素、礦物質、多酚、抗氧化物等協同作戰的營養矩陣。


喝下一瓶纖維飲料,就好比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讀重點整理,雖然能快速拿到分數,卻錯過了理解整個學科的博大精深。此外,液態的纖維也難以提供與原型食物同等的飽足感,並且可能讓人產生「我今天已經喝得很健康了」的補償心態,反而放縱自己在其他餐食上的選擇。


羊羹的看法是,我們應將這類產品定位為一個方便的「機能性補充品」或「權宜之計下的安全網」,而不是可以長期依賴的「原型食物替代品」。它可以在我們特別忙碌、無法好好吃飯的日子裡,作為一個彌補性的工具,但它永遠無法取代真實、多樣化蔬果所帶來的那種全面性的健康效益。


有些動物像是鳥類或鱷魚,會吞食石頭來幫助消化。這些石頭在牠們的胃裡,扮演的是純粹的「物理研磨器」,靠機械力量磨碎堅硬的食物。


而人類吃下自己無法消化的纖維,其實也起到了類似的「機械性」作用,非水溶性纖維就像一把掃帚,增加糞便體積、清掃腸道。但人類消化系統最奇妙也最核心的秘密在於,纖維不只是一個物理工具,它更是一種「生化燃料」。我們將這些自己無法利用的「貨幣」,支付給了體內的菌群夥伴,而這些夥伴則回饋給我們足以維繫健康的珍貴產物。石頭對動物只是工具,但纖維對我們,既是工具,也是與體內億萬盟友交易、共生共榮的契約。



本篇重點回顧

  • 憩室症是文明病:主要是長期缺乏膳食纖維,導致腸道壓力過高所形成。
  • 腸道是生態系:纖維不僅是物理填充物,更是腸道好菌的食物,能產生丁酸等有益物質,對抗發炎。
  • 迷思已破解:堅果、種子、爆米花等高纖食物,非但不會引發憩室炎,反而因富含纖維而具有保護作用。
  • 爆米花是全穀物:在無過度調味的前提下,它是健康的零食,建議用熱風或少油的方式自行製作。
  • 「800克蔬果優先」原則:一個簡單、量化且有效的行動方案,能確保每日攝取足夠的纖維與營養。
  • 高纖飲料是補充品:可作為忙碌時的權宜之計,但無法取代原型食物帶來的整體健康效益。
  • 滋養而非填充:健康的關鍵,在於積極地用高纖維的植物性飲食,去餵養與我們共生的腸道菌群。

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41會員
358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6/09
每天被各種「健康資訊」轟炸得心很累嗎?一下超級食物、一下又是致癌毒物,追求健康,反而成了一種永無止盡的焦慮。羊羹我今天想分享的不是又一套完美的飲食規則,而是一套能讓我們從混亂中理出頭緒、奪回主導權的「思考作業系統」。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健康,安裝這套全新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6/09
每天被各種「健康資訊」轟炸得心很累嗎?一下超級食物、一下又是致癌毒物,追求健康,反而成了一種永無止盡的焦慮。羊羹我今天想分享的不是又一套完美的飲食規則,而是一套能讓我們從混亂中理出頭緒、奪回主導權的「思考作業系統」。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健康,安裝這套全新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6/05
每次走進超市的油品區,面對那整排的瓶瓶罐罐,大家心中是不是也曾升起許多問號?特級初榨橄欖油被捧上天,但又聽說不能加熱?種子油便宜大碗,卻又被冠上發炎元兇的帽子?這些說法常常讓人無所適從。羊羹我因為自己在家掌廚,對家人的健康總有份格外的堅持,也曾為此一頭栽進各種研究裡,才慢慢釐清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Thumbnail
2025/06/05
每次走進超市的油品區,面對那整排的瓶瓶罐罐,大家心中是不是也曾升起許多問號?特級初榨橄欖油被捧上天,但又聽說不能加熱?種子油便宜大碗,卻又被冠上發炎元兇的帽子?這些說法常常讓人無所適從。羊羹我因為自己在家掌廚,對家人的健康總有份格外的堅持,也曾為此一頭栽進各種研究裡,才慢慢釐清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Thumbnail
2025/06/02
B12的世界常讓人霧裡看花,明明吃了,身體卻像沒收到?這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羊羹我將從這個小小的維生素出發,和大家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了解B12從吸收到作用的奇幻漂流。期待能一起撥開保健迷霧,學會不再盲從標籤,而是成為自己身體最懂行的主動管理者,做出明智選擇。
Thumbnail
2025/06/02
B12的世界常讓人霧裡看花,明明吃了,身體卻像沒收到?這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羊羹我將從這個小小的維生素出發,和大家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深入了解B12從吸收到作用的奇幻漂流。期待能一起撥開保健迷霧,學會不再盲從標籤,而是成為自己身體最懂行的主動管理者,做出明智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沒有好不好,只有怎麼配!輕鬆配出你的每日均衡營養!
Thumbnail
沒有好不好,只有怎麼配!輕鬆配出你的每日均衡營養!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就表示在這些有限的食物的前提下,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品味。不是像以前,急著把這個便當或漢堡吃完,那樣的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實,限量的食物會使得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的機制,身體會判斷食物不足,全身都要做好求生存的準備,要把所有機能運作起來才行,不能鬆懈下來。
Thumbnail
包裝食品的背後,有八大營養素,理論上都是公開透明的。但一個簡單的小表格,會看的人比例跟會看使用者條款的比例差不多少。但看的人少就算了,很多人的一知半解可能會讓他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舉兩個栗子 🌰想減肥只看熱量 很多人想要減肥,於是吃了很多低熱量的東西來控制熱量,例如蒟蒻、各種神秘的代餐等等
Thumbnail
包裝食品的背後,有八大營養素,理論上都是公開透明的。但一個簡單的小表格,會看的人比例跟會看使用者條款的比例差不多少。但看的人少就算了,很多人的一知半解可能會讓他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舉兩個栗子 🌰想減肥只看熱量 很多人想要減肥,於是吃了很多低熱量的東西來控制熱量,例如蒟蒻、各種神秘的代餐等等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Thumbnail
如果有在糾結吃不吃素,或許可以進來鑑賞我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食物建立良好關係意味著什麼,並提供幫助大家開始旅程的提示。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瞭解與食物的關係是否良好,並提供了多個方式來開始與食物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食物建立良好關係意味著什麼,並提供幫助大家開始旅程的提示。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瞭解與食物的關係是否良好,並提供了多個方式來開始與食物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對於需要飲食控制、在意健康的人,琳瑯滿目的食品該怎麼選擇?該如何知道熱量及三大營養素、食品成份多寡呢?本篇將介紹營養成份怎麼看、兩種食品標示格式和兩步驟計算營養素,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Thumbnail
對於需要飲食控制、在意健康的人,琳瑯滿目的食品該怎麼選擇?該如何知道熱量及三大營養素、食品成份多寡呢?本篇將介紹營養成份怎麼看、兩種食品標示格式和兩步驟計算營養素,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