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追蹤我 IG 或電子報的讀者們,應該知道在 2024 年 9月底我回到職場了
當時在社群、身邊朋友或家人造成轟動/震驚。許多人說:「好不容易逃出來,為何還要回去?」許多茶友讀者們,對我的轉變有很多提問與好奇。這集就是來回應大家的提問,以及這半年的心境轉變
短短半年時間,我獨自升級成為 Joyce 2.0 !!! 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有這麼大的轉變?還需要先從,老闆 a.k.a 朋友宛綺遞出這份工作邀請說起…前景的迷惘
從 2020 年開始就出來做自由工作者的我,一直以來的穩定收入大多都來自 Podcast 後製剪輯與校園演講
幾年的累積讓收入來到超越以前穩定工作的月收入,但好似看見了天花板
『我要做這份工作直到終老嗎?我還有哪些可能性?』這些聲音不斷在腦海裡迴盪。我知道能力已達到極限,卻不知道可以如何突破這份卡關?
與此同時,朋友宛綺向我遞出前往她們公司工作的邀請
▍延伸閱讀:土星雖然很煩,是嚴格的老師,卻帶我達到人生不一樣的境界 ft.宛綺
起初收到邀請時是快樂的,『原來我還有值得被看見的能力嗎?』我心想
如果答應回到職場,勢必要將目前自由工作合作與生活狀態調整,於是我抽了奧修牌卡。無論我怎麼訊問同一個問題,牌卡總是傳達:你已準備好。將帶著過去的經驗前往新的階段
於是我加入了社群代理商公司,把自己歸零。和大多數人一樣週一至週五準時上下班打卡

從外星降落走入地球社會
剛加入公司時,被分配到需要發想貼文、找靈感、寫報告、寫提案。我像是一個外星人誤入地球般,一個字都聽不懂同事們在說什麼?
時常主管交付的事情,需要反覆退件修改。或前一天完成交付工作,睡一覺醒來看到同事或老闆把昨日的簡報、提案內容美化,或直接把我寫的內容直接不採用
像是晚上有好多小精靈噠噠噠的修改我的內容,一覺醒來都不一樣了
從一位獨立作業的自由工作者,到團隊一起工作完成一個微小的事情,這中間的落差讓我不適應。一篇貼文需要製作超過 14 天才能上傳發布,或是一個需要確認的事情要等 2-3 個工作天
一層一層的,一關一關的,讓獨立運作慣的我,時常忘了現在有夥伴,有客戶,有長官,有主管。容易忘了職場禮儀,語出驚人的說出無法收拾的話,連累主管需要為我收拾善後
因職業的關係,工作步調節奏快,與人溝通時需精準表達不耽誤他人時間。原以為我是很會聊天的人,卻發現回到職場後詞語之間無法組織,腦袋常常當機無法好好講話或文法錯誤,溝通並精準表達,以不失專業的角度和客戶對接,是一門學問
一封信件的用字淺詞與一則訊息的條列表達,都是進到公司後慢慢嘗試、失敗、優化的

壓力就像沙漏
新環境的不適應加上原有接案的工作量,讓我從入職到現在每週只有一天休假日。頭兩個月每天失眠,只要失眠就在網路上找製作貼文的靈感
壓力像沙漏般,靜靜的一點一滴的累積,到了 2025 年初我的壓力來到頂點
以前只要壓力大我就會想買機票,飛到國外轉換心情。偏偏這段時間機票不是太貴就是沒有位子
有天週末,我坐上一輛計程車飛奔前往機場,心想不能出國至少可以去看個飛機吧?不曾想,這並未減少壓力
幾乎每週末都在家裡哭,兩份工作量加上給自己的壓力,我沈浸在混亂的風暴中心。不自信與不甘心的掙扎著。『離職是否就是一種投降?離職之後我還能做什麼? 』這些聲音徘徊著
過年被困在原地的我,重新找上奧修牌卡幫忙。是要離職還是留下來?
無論哪一條路,結果都是好的。留下來的建議牌出現「遊戲的心情」,當時無法理解如何用遊戲的心情面對這份工作
緊接著就到開工前一日,突如其來的上吐下瀉,將內在的所有有形、無形的毒素吐得一乾二淨。大休息過後回到工作崗位,彷彿脫胎換骨般不一樣了
承認自己的不足,長出內核肌肉
那份脫胎換骨是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就是會做錯事,承認就是不會組織文字常常說錯話。但這不代表我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每個人光是存在就是一份奇蹟,就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
當我開始對許多事感到坦然時,以前覺得自己做不好或做錯的地方,瞬間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了。而這時候才是真正的長出內核肌肉,由內而外長出來的自信才是足夠強大的
因為開始知道自己是誰,並不會被外在世界的挑戰、挫折所撼動
面對客戶也不畏懼犯錯或說錯話,用一種「我還在學習」、「我還在變得更好」的心態執案
適應新狀態—無我的境界
過年後,我來到一個無所謂無我的境界。對於人生願景、生活狀態、工作成就、未來期許都無所謂。以前剛成為自由工作者,是積極主動且主動爭取的,把握任何一個能夠合作的機會
但現在來到無我狀態,放下了比較、人生成就、他人對我的看法與評論,不再為了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是由深層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價值,清楚知道每一個人生的決定都是自己的選擇。可以選擇受到客戶的一言一行影響情緒,也可以選擇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
生命的挑戰從不停歇,如何在一次次被打擊的同時,又能自得其樂或樂在其中才是真本事

理性與感性的運用
這份工作帶給我最大的學習是使用理性腦。以前總是感性腦運作,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接觸身心靈後,許多冥想、靜心或相關課程都在訓練用直覺(心)做決定。都在「練習」將大腦的聲音關掉
有陣子我不喜歡太過理性的人,認為他們沒有溫度或太過分析、策略。直到身邊友人對我說:「大腦是好東西,不要一直把它關掉。有時理性可以看清很多事」
進入這份工作後,被迫要用已被我關閉許久的大腦,大量的理性分析、思考、策略計畫,漸漸的我也慢慢理解當時朋友說的那句話背後的含義
當感性腦主導一切時,溫柔、情感會被驅使,無法做出清晰的判斷或行動
理性與感性就好似太極,不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是流動的存在。如果只運用其中一股能量會導致失衡
能將其視作可調節的一股力量,並游刃有餘調動使用,便是最舒服的狀態。我開始接納理性的一面,反而更加從容,看待許多事不會追根究底或找「原因」
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追究是哪個行星運作或水逆只是另一種讓安慰劑。理性也讓我看清沒有人需要被療癒或被拯救,只有自己能療癒、拯救自己
工作半年是續約還是離職?
這半年來我始終覺得不適合這份工作。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失去時序感同時又需要佈局下半年、明年的計畫
看見太多世界冷酷的現實,真實的戳破我的美好想像。醜陋的呈現在我面前時,是難過且無力的
此時自我調適就是一股強大的內在能量,那是由內而外的讓自己適應這個世界,無法改變外在,無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這是最簡單也最快速的方式
回覆是續約還是離職。這題的答案我心裡很清楚,還不是離開的時後
曾經,我用其他方式認識了世界與人性的醜陋,我向靈魂許願去看見更多
我很 M。唯有看見這些醜陋,我才知道世界有其他美好與其他更值得我去關注、協助的地方
/
完整版 Podcast 內容可以到各個 Podcast 平台搜尋:一則茶室,第7季第3集就可以收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下方留言寫下你的心得
也歡迎你分享這支 Podcast 到 Instagram 限時動態上並且 tag @joycehsh.co 讓我知道你有在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