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從惡性開始的療癒旅程》第10篇
你真的準備好面對乳房全切除的自己嗎?
「我擔心你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會難過。」
這句話,是我決定全切除手術時,醫師對我說的。那一瞬間,我有些驚訝:我真的會因為器官切除、身體心像的改變而難過嗎?
醫師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因為身體心像的改變,往往帶來難以言說的痛苦。
我印象深刻,當時有學姊一再勸我:「如果有條件還是考慮保乳,妳要想清楚,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走得過去。」
她還講了自己朋友的例子,做完全切除乳房後憂鬱症發作,怎麼也走不出那道關。
這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器官切除身體心像被嚴重打擊的後果到底有多大?」這篇,就是想和你一起看見,那些常被忽略的內在傷口。
什麼是「身體心像」?為什麼乳癌手術後會動搖?
「身體心像」(Body Image)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外觀、形象與功能的主觀認知與情感感受(Cash & Pruzinsky, 2002)。乳房作為女性的重要第二性徵,承載著自我認同、性別象徵與親密關係的連結。
研究指出,乳癌患者術後常會經歷自我認同的動搖與自信心下滑(Fingeret et al., 2014)。全切手術後,身體的外在改變不僅是「少了一塊肉」,更像是自我價值與女性身份的一部分被切除。許多病友表示,看見鏡中的自己時,會產生陌生、喪失甚至羞恥的情緒。這種衝擊,往往不是短期能調適過來的。
全切對身體心像的真實影響
根據文獻,接受全乳切除的病患比保乳手術者更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社交退縮等心理困擾(Al-Ghazal et al., 2000; Wong et al., 2018)。一項台灣的研究顯示,乳癌術後一年內約有近四成患者有中度以上憂鬱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衛福部國健署, 2019)。
我的學姊告訴我,她友人在全切後「每天照鏡子都哭」,甚至拒絕與丈夫親密接觸。這些心情在許多乳癌社團裡反覆被提起:「我以為我只是少了一塊肉,沒想到失去的是自我價值感。」 醫療決策過程中,家屬和醫師常會關注手術成效、復發率,卻很少真正討論病患心裡的改變——那是一種說不出口的痛。
走不出來的憂鬱與無助:那些被壓抑的情緒
為什麼有些人全切後會出現嚴重憂鬱,甚至走不出來?研究認為,個人的心理韌性、社會支持系統、文化期待(如「女人要完整才完整」的刻板印象)都會影響復原力(Fang et al., 2014)。
有病友寫下:「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我只想哭」、「跟老公說話時,總覺得自己變得很沒價值」、「朋友安慰我健康最重要,但她們不懂我的痛」。 極端狀況下,有研究紀錄到乳癌全切患者的自殺風險會短暫上升(Chida et al., 2008)。這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但我們必須看見,那些走不出來的病友並非意志薄弱,而是因為傷太深、陪伴太少。
可以怎麼陪伴與自我修復?
面對這些情緒,醫療體系已開始重視心理照護:不少醫院設有腫瘤心理師、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與陪伴;乳房重建手術也是協助恢復身體心像的選項之一。
文獻建議,家人與伴侶要避免用「你要堅強」「健康最重要」這類正能量壓抑病人的真實情緒,而是給予傾聽、陪伴與包容(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3)。 同儕互助團體與病友社群,能讓大家在真實故事裡取暖,不再孤單。 個人方面,可以透過鏡子練習、書寫給身體的信、正念與自我接納練習,慢慢重新認識與擁抱改變後的自己(Foster & Hagedorn, 2014)。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些——我的話給你
乳癌全切後,生活裡多了不少小習慣。
我現在右側放著一個義乳胸墊,還得另外找可以放胸墊的內衣——
這意味著,原本那些可愛的胸罩有好多都要說再見了。 還得準備一個防水的義乳胸墊,因為生病後我不再想委屈自己,反而想盡量去玩水、享受生活。
有些衣服,是真的穿不了了。太低胸的、以前尾牙才敢穿的戰袍,現在也只能先送人。
對側露肩的上衣呢?穿了就會露出人工血管,
每次遇到人問,還要再解釋一遍、兩遍,解釋到自己都累了。
這些小改變,都是全切後才真正體會的生活現實。
從2019年開始學習個體心理學,我漸漸明白:「人住在自己賦予意義的主觀世界裡。只要更換意義,我的世界觀就會改變。」
現在的我,會站在鏡子前,看著10cm長的傷疤,
溫柔對自己說:「我已經完成了我承諾的治療。有一天,你會重建乳房,也會重建新的自己。」
身體的傷口會慢慢結痂,心裡的傷也值得被看見。 勇敢尋求幫助,不用一個人硬撐;你並不孤單。
END|關於療癒的路
乳癌全切不是單純的醫療選擇,而是身分、情感與未來的全方位轉變。
認真看待自己的心像,不用強迫自己正面,但也要相信傷口終會癒合。 期待有更多醫療團隊、家屬、社會,一起給這段療癒之路多一點空間與理解。
🔜 下一篇文章,我想陪你解答那些關於乳房全切後的身體照護疑問:引流管怎麼顧?防水敷料怎麼換?術後衣要穿多久?我都整理成一篇 Q&A,讓你安心準備每一步。
📚 本文為📓【乳癌與我】第10篇,想從頭閱讀系列文章 👉📕寫給過去的我|乳癌與我01
📒當早療開始後|育兒日記01、📙當圓禿來臨|圓禿曲01、📓自我介紹|AI筆記01
📗這本書讓我開始療癒自己|斷食日記01、📘這本書讓我走上心理修復|勇氣練習01
【參考文獻】
- Cash TF, Pruzinsky T. Body Image: A Handbook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2.
- Fingeret MC, Teo I, Epner DE. Managing body image difficulties of adult cancer patients: Lessons from available research. Cancer. 2014.
- Al-Ghazal SK, Fallowfield L, Blamey RW.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following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simple mastectomy and breast reconstruction. Eur J Cancer. 2000.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乳癌治療與心理健康專案. 2019.
- Foster RL, Hagedorn WB. Body image in women after mastectomy: a meta-synthesis. Cancer Nur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