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得到的,我們可以長大後慢慢補回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今天看到一句話,它寫著:「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一下就戳中我。

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
長大以後,常常莫名其妙很渴望某些東西——
一份被肯定的感覺、一次被照顧的經驗、或只是一個能讓你放心依賴的肩膀。
然後才驚覺:啊,原來那些,都是小時候沒好好擁有過的東西。
raw-image

小時候的匱乏,會偷偷變成我們長大的「慾望」

我以前一直以為,我是一個很懂得照顧自己的人。
我覺得我很堅強、也很獨立。因為我總是靠自己,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有一次朋友對我說:「你真的可以對自己好一點,不需要一直委屈自己。」
我笑著反駁:「哪有!我對自己超好的。」
他也只是笑了笑:「妳哪裡對自己好了?」

那天的對話就這樣淡淡過去了,卻一直留在我心裡。
後來我慢慢開始想,也許,我真的沒有對自己那麼好。
我壓抑了很多渴望、欲望,只因為早就習慣了「不能有太多要求」。
我也不是故意苛刻自己,而是我根本不知道,「好好對待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只是用習慣的方式,繼續過著習慣的人生。

我不是那種被細心呵護長大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學、自己撐、自己適應。
不是因為父母不好,而是他們也已經盡自己所能給了我他們可以給予的一切。
我的父母也是在這樣壓抑著、隱忍著的狀態下成長過來的。
也因為這樣,我們家習慣用沉默表達愛、用忍耐維繫和諧、用壓抑交換平靜。
所以我也很早就懂得要「乖」、要「識相」、要壓下情緒,因為這樣,比較不會被責怪。
我以為那是成熟,其實只是早早學會了忍耐。

但那些被忽略的需求和情感,就這樣被我帶進了每一段關係裡。
我努力對別人好、付出、照顧,卻總在心裡偷偷期待:
「你能不能主動來擁抱我一下?告訴我我做得很好?告訴我我不用那麼逞強也沒關係?」我把那些「沒得到過的東西」投射在別人身上,期待他們補上那一塊塊的空白。

但慢慢地我發現——那樣太累了!
不只是讓對方累、我自己也變得很累。
因為沒有誰,真的能完全扮演那個「欠你童年」的人。
而當你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對方身上,一旦落空,失望就會更深。


原來,我們其實可以自己慢慢補回來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很親近的朋友分享了我的感受,期待他能給我一些安慰或認同。
但他的回應卻比我預期的簡短許多,只淡淡地說了句:「嗯,我懂。」
我知道朋友沒有義務扛下我的情緒,但那一刻,我還是感到一陣空虛,甚至有些委屈。
然後我又開始責怪自己,為什麼要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在他人身上?為什麼要造成他人的困擾?為什麼,總期待別人能懂、能填補我心裡的那個空缺?

我開始問自己:我不能自己彌補我自己嗎?

我慢慢意識到,當我把童年的匱乏全寄託在別人身上時,我其實是在把自己的幸福交給了別人掌控。
這種依賴,不僅讓我一次次失望,也讓我忽略了自己其實有能力療癒自己。
我曾以為,那些沒被獲得的肯定、沒被填滿的空白,只要靠努力付出,就能在別人身上慢慢找回。

但在一次次跌倒受傷後,我開始學會:有些東西,其實我可以自己還給自己。

小時候沒被肯定,那我就現在開始,學著為自己鼓掌。
小時候沒被保護,那我就現在開始,學著設立界線、保護自己。
小時候太快長大,那我就現在開始,允許自己偶爾脆弱、偶爾耍賴。

我們不用再等誰來救贖、也不用強求別人理解。
只要我們願意靠近自己一點點,就能把那些曾經缺失的溫柔,一樣一樣慢慢找回來。


🧸 給正在彌補童年缺口的你,一封溫柔的信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童年——
沒被好好擁抱過、沒被認真傾聽過、沒被允許軟弱過,
那我想說,你不是孤單的。

你可以重新學會依賴。
不是對誰卑微祈求,而是從自己開始,練習給自己一點點愛。

你可以說:「我現在累了,想休息一下。」
你可以說:「我做得不錯,我值得被肯定。」
你可以說:「我今天只是想被抱一下,就這樣而已。」

從今天起,讓那個總是倔強撐著的小小的你,
可以安心一點、柔軟一點。
我們都值得被照顧、被理解、被溫柔地對待。
即使我們不是從一開始就擁有這些,
也可以在後來的人生裡,一點一點補回來給自己。

📓 小任務給你 / 也給我自己

寫下一件你最近為「那個小時候的你」做的事。
也許是一頓你想吃卻小時候捨不得點的餐、也許是一件你以前被阻止過,現在,終於允許自己做的事。

我們都還在路上,但已經比昨天的自己,更靠近完整一點了。
如果你願意分享,我會很想聽聽你為自己做了什麼 🌷

也歡迎到 IG / Threads 留言打招呼、追蹤、按個 ❤️,或可以到我的小宇宙入口逛逛喔。
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最溫柔的守護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12會員
54內容數
歡迎來到宅小姐的生活筆記。 這裡記錄著,一個普通女孩努力生活的小小軌跡。 從副業探索到理財筆記,從宅系日常到自我成長。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冒險,只是想把每一個想變更好的心情,慢慢收進口袋。 如果你也在路上,我們一起慢慢走吧~
2025/07/25
這樣的關係你曾經感受過嗎? 「我喜歡你,不是因為我缺,而是因為我想。」 「在你身邊,我不用演,不用猜,不用怕。」 「我相信,就算我們吵架,也不會走散。」 不是轟轟烈烈,也不是患得患失,而是——一種穩穩的安心感。 如果你曾遇過這樣的人,也許你見過「安全型依戀」的樣子。
Thumbnail
2025/07/25
這樣的關係你曾經感受過嗎? 「我喜歡你,不是因為我缺,而是因為我想。」 「在你身邊,我不用演,不用猜,不用怕。」 「我相信,就算我們吵架,也不會走散。」 不是轟轟烈烈,也不是患得患失,而是——一種穩穩的安心感。 如果你曾遇過這樣的人,也許你見過「安全型依戀」的樣子。
Thumbnail
2025/07/18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我明明好想你,可是你一靠近,我又想逃。」 「是不是我太黏了?可是你冷淡時,我就開始懷疑自己。」 「我常常在想,你到底還愛不愛我……」 一邊想被理解、一邊又怕太多情; 一邊想依賴對方,一邊又討厭自己怎麼這麼依賴。 如果你總是在關係中反覆掙扎,也許你內心住著一個混合型人格的小孩
Thumbnail
2025/07/18
你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我明明好想你,可是你一靠近,我又想逃。」 「是不是我太黏了?可是你冷淡時,我就開始懷疑自己。」 「我常常在想,你到底還愛不愛我……」 一邊想被理解、一邊又怕太多情; 一邊想依賴對方,一邊又討厭自己怎麼這麼依賴。 如果你總是在關係中反覆掙扎,也許你內心住著一個混合型人格的小孩
Thumbnail
2025/07/11
有時候,你是不是這樣: 「我不討厭親密,只是太黏會讓我喘不過氣。」 「我不是不愛你,我只是需要自己的空間。」 「總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 你不是冷漠無情,也不是不願愛人。 只是你學會了,愛,最好不要太靠近,才不會受傷。 這種「距離感」的需求,也許來自一種內在的人格傾向——逃避型。
Thumbnail
2025/07/11
有時候,你是不是這樣: 「我不討厭親密,只是太黏會讓我喘不過氣。」 「我不是不愛你,我只是需要自己的空間。」 「總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 你不是冷漠無情,也不是不願愛人。 只是你學會了,愛,最好不要太靠近,才不會受傷。 這種「距離感」的需求,也許來自一種內在的人格傾向——逃避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重新檢視哪些是在你成長過程中覺得被虧待的部份。不論事情的大小,只要是你在意的統統把它寫下來。 現在的你已經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重新將那個「空缺」填滿。 也許是小時候兄弟姊妹才有的玩具。若現在的你還想擁有,那就花錢為自己買一個吧! 也許是你在完成大人交辦的任務後,等待的那句謝謝。 那就替自己創造一個任
Thumbnail
重新檢視哪些是在你成長過程中覺得被虧待的部份。不論事情的大小,只要是你在意的統統把它寫下來。 現在的你已經長大了,有足夠的能力重新將那個「空缺」填滿。 也許是小時候兄弟姊妹才有的玩具。若現在的你還想擁有,那就花錢為自己買一個吧! 也許是你在完成大人交辦的任務後,等待的那句謝謝。 那就替自己創造一個任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這是一本回顧各成長階段的【兒童發展心理分析】書 適合飽受童年創傷影響的成人閱讀 也非常適合育兒中的家長參考 一面了解需要留心注意的細節 另一方面也是親自走一段自我療癒的路 圓滿了過往的缺憾 就有機會避免將家族模式套在孩子身上 只有幸福的照顧者 才能養育出幸福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回顧各成長階段的【兒童發展心理分析】書 適合飽受童年創傷影響的成人閱讀 也非常適合育兒中的家長參考 一面了解需要留心注意的細節 另一方面也是親自走一段自我療癒的路 圓滿了過往的缺憾 就有機會避免將家族模式套在孩子身上 只有幸福的照顧者 才能養育出幸福的孩子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Thumbnail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