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嗎?一間5年前只有洛杉磯和香港兩家海外據點的台灣銀行,短短5年內,就打進了新加坡、中國、柬埔寨、越南、緬甸、澳洲、日本等七個國家,開出23個海外據點!
沒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就是——玉山銀行。
在金融業這場「亞洲盃」競賽中,玉山不但殺出重圍,更靠著一套超有策略的「外派人才培育系統」,養出一群能衝、能打、能成長的國際化種子。這不只是資源砸得多,而是整個組織「從文化、制度、選才、培育」全方位動起來的成果。

不是隨便丟出去,是靠一套「升級打怪」的人才養成路線圖
玉山的人資長王志成說得很白:「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國際人才,但前提是他要有動機、有決心。」
所以玉山在養成外派人才這件事上,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設計了一個像「闖關遊戲」一樣的制度,讓每一位想出國歷練的同仁都得通過以下三關:
1.提升外派意願
每半年進行一次「內部微選」+「事業單位需求盤點」,讓海外管理部隨時掌握30位可即戰力外派名單。
怎麼提升意願?透過各種教育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加入國際業務內容,每年還會辦全行策略分享會,讓大家知道海外市場長什麼樣、有什麼機會在等你!
2.評估態度與價值觀
外派不是去觀光,是去打天下。面試會問:「你曾經克服過什麼困難?」這不是雞湯問題,而是要看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習慣與韌性。
玉山認為: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態度,外派的人要有創業精神,能獨當一面。
3.強化能力與實戰經驗
想出國?你得先走出台灣。
像是參與海外開幕活動、國際研討會、短期任務支援、當講師分享經驗等,都是他們給潛力人才的實戰機會。一步步踏出去,真正上場前就已經準備好了。
輪調變榮譽,不是流動而是養成
很多企業一提到「輪調」,第一個反應是:會不會有人才流失?會不會打亂業績?
但玉山的作法完全反過來。
他們把輪調當成一種獎勵,也是一種養成系統。
25年來,只要你在同一崗位表現優秀超過3~4年,就有機會申請輪調。不但主管支持,還會被當成「被看見、被栽培」的象徵。
而且他們的制度設計非常周延:
- 每個業務單位至少兩人以上負責,避免人一調走就沒人接
- 調出去就會有人補進來,形成人才流動與經驗擴散的正循環
- 輪調過的人才業績通常更亮眼,因為學習彈性強、跨部門溝通力好、適應速度快
總經理黃男州說:「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激勵。」在玉山,「能輪調」代表你夠強,「被輪調」代表公司在投資你。
花果山的觀察:玉山的國際化策略關鍵有三
- 不只是招人,而是養人:
從選才、培訓、派任、輪調,每一步都有人才養成思維,不是用完就換,而是養出能打國際盃的「自己人」。 - 態度優先於能力:
他們不是只找會的人,而是找「願意挑戰、能承擔責任」的人,再把機會跟資源給他。 - 讓制度推動文化,而不是靠情義綁人:
每一項措施都有配套制度支撐,才能真正讓外派不只是菁英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整個組織都能參與的共識。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我們相信:「國際化」不是只有產品出國,而是人才也能跨出舒適圈,帶回全球視野,創造在地價值。
💬來留言聊聊吧!
- 你們公司有建立「國際化人才池」嗎?還是都是臨時抓人?
- 如果讓你設計外派制度,你會從哪一點開始?提升意願?還是培育能力?
- 輪調在你們公司是激勵還是壓力?怎麼讓主管與員工都覺得這是一種「榮譽」?
📩 想建立屬於你企業的「外派人才養成地圖」?
📲 歡迎加入花果山官方 LINE,和我們聊聊人才制度設計: 🔗 https://lin.ee/isv4RJ4
讓我們陪你打造一支,真正能為企業開疆闢土的超強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