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系列百科全書:F25 情感思覺失調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今天要介紹的跟上次的思覺失調症有點類似,但其實是有差異性的,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疾病和思覺失調症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跟情感有關啦~那接下來就和呆頭鵝一起看下去吧~

情感思覺失調症是什麼?

情感思覺失調症又稱作分裂情感障礙,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譯名*註1:這個名稱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譯名,因為容易讓人混淆他的症狀以及與人格分裂混為一談。

其實你可以這樣解讀,他就是情感症狀加上思覺失調症狀的綜合體,可以把他想成是思覺失調症的隔壁鄰居,但也因為它具有兩種特性,導致很容易在診斷的時候被當作單純的思覺失調症或是雙向情感障礙(躁鬱症)。

患者會同時出現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狀(如幻覺、妄想) 和情緒障礙的心境症狀(如憂鬱或躁狂),而「精神病性症狀無重大情緒發作」的獨特要求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診斷依據。患者必須經歷過至少兩週的精神病性症狀期,且在此期間不應該有重大的情緒發作(也就是不是在躁期或憂鬱期的時候),這點使其與單純的精神分裂症或情緒障礙區分開來。

與其他疾病雷同的特徵

與思覺失調症雷同的特徵

  • 幻覺:患者可能看到或聽到不存在的聲音或事物,最常見的就是幻聽
  • 妄想:包括錯誤的、頑固的想法,即使有相反的證據也不會輕易動搖。
  • 思維與言語障礙:溝通和言語可能受損,例如語無倫次或混亂的講話。
  • 異常行為:可能表現出古怪或異常的行為。
  • 負性症狀:有些人可能會連整理自己都很難,像是維持基本衛生、或者在學校或辦公室做事都會卡卡的。這也包括講話變少(語言貧乏)、情感表達減少(遲鈍影響)、動力喪失(冷漠興趣缺失)和快感缺失等。

與雙相情感障礙 (躁鬱症)以及憂鬱症雷同的特徵

  • 躁狂發作:情緒高亢、焦躁不安、失眠、煩躁,甚至可能出現胡言亂語、幻聽、妄想等與躁狂情緒相關的症狀。
  • 憂鬱發作:患者會經歷悲傷、無價值感、缺乏動力、精力低落、絕望等憂鬱症狀。

儘管躁鬱症在躁期時也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思覺失調症常見的精神病性症狀,但這些症狀通常只會出現在躁期裡,而且會伴隨高亢情緒。而情感思覺失調症的診斷標準要求,在沒有重大情緒發作的期間,仍需有精神病性症狀的存在。

  • 憂鬱症狀:包括感覺遲鈍、持續的悲傷、缺乏動力、生活難以自我照顧、動作遲緩、眼神呆滯、思緒空空的等。

與單純的憂鬱症不同的是,憂鬱症的這些症狀在憂鬱期結束後會改善,而情感思覺失調症的憂鬱症狀則與持續存在的精神病性症狀並存,並且可能更為持久。

情感思覺失調症底下還有兩個亞類,分別為雙極型以及憂鬱型,接下來就跟呆頭鵝一起看看這兩種分類的特性吧~

雙極型和憂鬱型的差異

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發現了吧?這兩個分類其實就是看情感症狀比較偏躁鬱還是憂鬱,我們一起看看更詳細的介紹吧!

雙極型情感思覺失調症

特徵:患有此類型的個體,除了持續的精神分裂症狀外,會同時出現躁狂發作和憂鬱發作。躁狂發作的表現包括焦躁不安、失眠和煩躁。

雙極型患者可能出現躁狂發作,並偶爾伴隨嚴重的憂鬱發作,此類型也可能包含躁狂症、輕躁狂或混合發作的症狀,可以將其想像成在精神分裂症的基礎上,疊加了躁鬱症(雙相障礙)的BUFF。

憂鬱型情感思覺失調症

特徵: 相較於雙極型,抑鬱型的患者僅會經歷憂鬱發作,這些憂鬱發作的典型症狀包括精力低落、缺乏動力、絕望感,以及無法進行日常活動。

這種類型則是在精神分裂症的基礎上,疊加了重度抑鬱症的BUFF。


順帶一提~在診斷分類上,資料有提到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和《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情感思覺失調症與思覺失調症被歸類在相同的診斷類別中,但與「情緒障礙」不在同一類別。這反映了醫學界對其獨特性的認識——它既非單純的精神分裂症,也非單純的情緒障礙,而是兩者的複雜融合。

發病原因、治療以及照顧

風險原因解析

目前,情感思覺失調症的確切原因仍然未知。然而,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可能與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有關。有多個因素被認為會增加罹患分裂情感障礙的風險:

  • 大腦解剖結構和化學失衡:這個疾病被認為是一種涉及大腦的精神疾病。有證據指出,患有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心境障礙和情感思覺失調症(分裂情感障礙)的人,身體中四氫生物蝶呤、多巴胺和谷氨酸的代謝可能存在異常。
  • 遺傳因素:研究人員已將情感思覺失調症與基因遺傳聯繫起來。如果近親(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相關疾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會upup。
  • 環境干擾:某些環境條件也可能增加風險。例如,病毒感染和壓力事件可能會使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 藥物濫用:服用改變精神的藥物會增加情感思覺失調症的風險。

雖然難以證明毒品與精神譜系障礙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但有證據支持大麻使用與精神病發病越早之間存在聯繫。尤其在青春期早期,經常使用大麻可能會增加形成精神病的風險。研究顯示,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THC)可能增加精神病風險,而大麻二酚(CBD)可能具有神經保護作用。

安非他命、古柯鹼,以及在較小程度上酒精,都可能導致臨床上類似情感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病。冰毒和古柯鹼引起精神病,即便戒斷後也可能持續;酒精性精神病在戒酒期間也可能持續存在,儘管發生率較低;此疾病患者使用尼古丁的比率也高於一般人群。

治療方法

好啦,看完發病原因,來看看要怎麼跟它對打(?)吧~

  • 藥物治療:
    • 抗精神病藥:這些藥物用來緩解幻覺、妄想之類的精神病性症狀,讓大腦裡那些亂跑的化學物質冷靜下來(最有名的化學物質就是多巴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等)通常副作用較少,且對情緒、思維和積極性有益。氯氮平對於治療難治性精神病特別有效,並已被證明可以降低有自殺歷史的分裂情感障礙患者的自殺風險。
    • 情緒穩定劑:主要用於雙相型分裂情感障礙,有助於緩衝躁狂症的高峰和抑鬱症的低谷。常見的情緒穩定劑包括鋰鹽、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和拉莫三嗪。
    • 抗抑鬱藥:主要用於抑鬱型分裂情感障礙,可以幫助控制悲傷、絕望、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緒。然而,在處方抗抑鬱藥時需要額外注意,因為它們可能增加精神病、躁狂症和長期情緒發作循環的風險。
    • 抗焦慮藥:如苯二氮卓類藥物(勞拉西泮、氯硝西泮、地西泮等),可用於緩解焦慮和躁動,但通常只建議短期使用,因為它們可能導致成癮。
  • 心理治療
  • 生活技能訓練
  • 住院治療
  • 電痙攣療法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電痙攣療法(ECT)也是我最好奇的療法,因為要價不菲,所以在我憂鬱非常嚴重的時期並沒有機會嘗試(也有可能是我居住的縣市沒有相關資源)。

ECT是透過控制的電流刺激腦部,引起短暫的癲癇樣放電或痙攣,以此來改善精神症狀。在現代應用中,多數採用改良過後的MECT,這是在全身麻醉和使用肌肉鬆弛劑的狀態下進行的,目的在於避免傳統ECT可能導致的骨折、關節脫位等嚴重併發症,並減輕患者的預期性焦慮。

儘管ECT在臨床上被廣泛認可,但其確切的作用機制至今仍不明確。現有研究結果顯示,ECT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有關,包括生物生化相關、神經營養因子、神經可塑性等。也曾有學者認為ECT是透過對大腦造成損害來發揮療效,但這觀點已被證實是錯誤的,且解剖學上的腦成像研究和屍檢報告均不支持此觀點。

照顧者處方簽

照顧有情感思覺失調症的家人,往往會面臨病識感缺乏、幻聽幻覺、無法自主服藥或自理生活等挑戰,使得親友支持網絡格外重要。以下是給照顧者的處方箋:

  • 處方 1:別否定家人「怪怪」的感覺,撕除「有問題」的標籤

當家人出現幻聽、妄想等「怪怪的感覺」時,不應否定或認為其痛苦不正常。相反,應避免使用帶有負面意涵的語言,如「你是有幻聽喔!」,因為這會讓患者感到痛苦且帶有負面意涵,引發否認和受傷情緒。

社會中充斥著對精神科病患的「汙名」標籤,這會讓生病的人感受到周遭人的負面感受,進而產生「否認」或「不要這樣對待我」的受傷反應。

處方 2:嘗試了解「疾病」之外的家人,是相處的基礎

在等待醫療資源或家人改變心意的漫長過程中,不使用疾病的語言與家人互動,從心理資源的角度介入,例如個別心理諮商或電話諮詢。

了解家人是相處的基礎,也是討論醫療共識的基礎。照顧者可以主動向身心科醫師說明家人狀況,保持良性溝通,以減少緊急狀況發生時的措手不及。

處方 3:換位思考家人需求、避免互相傷害的說詞,撐出溝通的空間

從患者的實際需求與醫療做連結,例如從生理狀況(如睡眠、精力)切入,引導其尋求就醫協助,而非一開始就從「病」的角度出發。也需要多多嘗試換位思考,想像自己若經歷幻聽、幻覺,會有什麼心情,這能幫助照顧者更理解家人。

了解生病家人說出的傷人言語是因為疾病,不責怪,並先「閃開」那些會令人受傷的語言,讓自己先穩下來,才能有溝通的空間。

說話態度要「關心」,避免批判性言詞,盡量避免說出「你有病,你要去看醫師」這種命令式的句子,應該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如「你看起來疲倦」、「聲音聽起來有點生氣」。

處方 4:有意識的「傾聽」,修復彼此的關係

修復關係的基礎在於了解就醫過程中彼此對疾病認知的不一致,並更深一層了解家人內心的想法。平時就善用特定時間討論問題,或製造無壓力的談話時機。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切入點或議題,目的是為了詢問感受,而非評判。

例如,問家人為什麼討厭吃藥,告訴對方自己不強迫,只為了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還有一個蠻重要但是很容易忘記的事情,就是讓混亂存在,即使對方思緒混亂或言語無章,也要避免打斷或強行理清思路。


好啦,今天跟呆頭鵝一起看完了情感思覺失調症~

老話一句,疾病不是全部,人也不是標籤。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跟它對抗,希望這篇小百科可以幫你多一點理解,也多一點溫柔。

呆頭鵝也還在努力理解跟學習中,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歡迎留言跟我說,我們一起做彼此的小小支援站🫶

下次再跟呆頭鵝一起看更多小知識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放鵝在心裡飛
0會員
9內容數
從前從前,我也只是一隻都把自己鎖在房間不敢往前走的鵝,但現在的我已經成為了一隻願意探索世界的呆頭鵝,即使我知道自己的呆可能會讓我遇到許多挫折,但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又有誰不會犯錯呢?
放鵝在心裡飛的其他內容
2025/06/23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時常會在某些時刻開始懷疑自己的目標、自己存在的價值......。 我擺爛了,然後呢? 在我升上高中之後,我開始進入一個不知所措的階段,我不知道我現在每天扛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到校是為了什麼;不知道虛無飄渺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不知道我未來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5/06/23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時常會在某些時刻開始懷疑自己的目標、自己存在的價值......。 我擺爛了,然後呢? 在我升上高中之後,我開始進入一個不知所措的階段,我不知道我現在每天扛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到校是為了什麼;不知道虛無飄渺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不知道我未來將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5/06/16
自我探索、壓力排解以及情緒感知一直都是我認為在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同時呆頭鵝也覺得這個部分真的很難......。 呆頭鵝會在這一系列中介紹一個能夠量身訂做的獨自升級方案,也就是如何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自己,有興趣就一起往下看吧!
Thumbnail
2025/06/16
自我探索、壓力排解以及情緒感知一直都是我認為在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同時呆頭鵝也覺得這個部分真的很難......。 呆頭鵝會在這一系列中介紹一個能夠量身訂做的獨自升級方案,也就是如何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自己,有興趣就一起往下看吧!
Thumbnail
2025/06/09
思覺失調症,聽起來好恐怖......,如果他得的是癌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 應思悅 我們與惡的距離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思覺失調症的舊稱,其實就是大家比較常聽到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因為「精神分裂症」的用字可能會造成患者不願就醫、不願告知等負面影響,所以在2014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Thumbnail
2025/06/09
思覺失調症,聽起來好恐怖......,如果他得的是癌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 應思悅 我們與惡的距離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思覺失調症的舊稱,其實就是大家比較常聽到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因為「精神分裂症」的用字可能會造成患者不願就醫、不願告知等負面影響,所以在2014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病由心生,是指疾病會依心情的感受,變好或變壞。內心狀態支配著身體這件事,許多人都有真切地感受過。 當精神壓力導致的緊張狀態持續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許多人在下班回家後,腦海裡還是不斷盤旋著白天發生的事。比如:跟同事或客戶之間發生的不愉快,跟家人之間的摩擦,擔心業績壓力、擔心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