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這樣敲會不會沒禮貌?》——孩子不是不乖,而是在學著理解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外出用餐時,孩子敲碗發出聲音,常被視為「沒禮貌」。但那真的是孩子「不懂事」嗎?還是大人太急著套上社會化的框架?這篇文章分享我與妡妡之間的一段日常,也從分齡發展與心理動機出發,探討孩子越制止越故意的背後訊號。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而我們能做的,是學會溫柔地看見與說明,而不是急著糾正與否定。

孩子的聲音,為什麼總是被放大?

帶妡妡外出用餐時,她偶爾會開心地敲著碗盤、講話有點大聲,或是拿著餐具敲桌子。這些行為,常常立刻被爸比糾正:「不可以敲碗喔,這樣沒禮貌!」

但我看著四周,發現大人的聊天聲音、環境的吵雜,其實比妡妡還大聲得多。那一刻我心裡浮現一個念頭:為什麼孩子的一點聲響,就要被壓下來?為什麼「社會化」的標準,總是先套在孩子身上?

raw-image

我這樣說,是寬容還是太嚴?

我當然知道——敲碗不是一個有禮貌的行為。我也不是完全不管她,我會輕輕說:「寶貝,這是吃飯用的,不是樂器喔。」

但我內心也會懷疑自己:我這樣做對嗎?我是不是太寬容?還是太嚴格?

雖然我學過這些、知道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發展的意義,但當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還是會不自覺糾結:這樣該不該提醒?會不會太嚴?會不會太放?

理論上我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屬於自己的探索方式;但情感上,我也還在學著怎麼把這些「知道」轉化成「當下不焦慮的信任」。


分齡觀察:敲碗這件事,不同年齡有不同含義

  • 不到 1 歲的寶寶:對聲音與節奏充滿好奇,敲碗是感官遊戲的一部分。
  • 2~3 歲:逐漸有自我意識,可能因為好玩、想吸引注意、等待太久或延續遊戲情緒。
  • 4 歲以上:出現「越制止越故意」的行為,是在測試大人的界線與反應,也可能在說:「我也想做主。」

這些行為看似「不乖」,其實是孩子在發出訊號。不是挑戰權威,而是在說:「我也有想法,我在學著理解這個世界。」

raw-image

孩子越故意,是在說什麼?

孩子越被制止,越故意做,其實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訊號。

可能是:

  • 測試你的反應與愛是否穩定
  • 想要表達自主權與控制感
  • 喚起注意力,即使是負面的也好
  • 單純覺得大人反應有趣,像在玩一場社交小遊戲

他不是「故意惹怒」,而是試圖在建立自我認同與親子關係的邊界。


給孩子的界線,也可以有溫度

我知道,不即時糾正有時會被誤會成放縱。但我想說——我沒有不教,我只是選擇溫柔地教。

我更在意孩子能不能從心裡,長出對世界的理解與感受力,而不是成為別人口中「有教養的乖小孩」。

有時我想,教養就像慢慢雕刻一塊木頭,不是靠大力敲打,而是靠一點一滴的細膩修整。

我並不是完美的媽媽,但我願意成為一個不怕懷疑、不怕修正、願意一次次選擇溫柔與信任的媽媽。

我相信,孩子不是要被修正成完美的小大人,而是應該被陪伴著,一點一滴地認識自己與世界。

而我們這些當媽媽的,也不是要做到完美,而是學會在懷疑與不安中,依然選擇相信、選擇溫柔。 不是因為我們軟弱,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愛,是最有力量的界線。

raw-image

如果你願意寫些什麼給我,無論是一段回憶、一點心情,或只是一句「我懂你」,我都會靜靜地收下。我開了一個小小信箱,在那裡,你可以不用留下名字,也可以慢慢說。

🧡寫信給我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縫日子・暖時光
2會員
21內容數
在這裡,我用針線縫故事、用圖像留住回憶, 每一篇日常、每一張圖,都是與孩子分享的微光時刻。 「縫日子」是慢慢過日子的意思; 「暖時光」則是心裡被悄悄照亮的感覺。 若你也願意放慢腳步、用溫柔迎接生活, 那我們正好同行。
縫日子・暖時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孩子的體貼,不是早熟懂事,而是源自於對關係的信任與安全感。當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住,就會自然地用她的方式回應愛。那些看似成熟的舉動,其實不是學來的,而是在被溫柔對待的日常中,一點一滴長出來的。
Thumbnail
2025/08/07
孩子的體貼,不是早熟懂事,而是源自於對關係的信任與安全感。當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住,就會自然地用她的方式回應愛。那些看似成熟的舉動,其實不是學來的,而是在被溫柔對待的日常中,一點一滴長出來的。
Thumbnail
2025/07/19
從孩子的「等一下」,看見成長的可能:一篇關於耐心與教養的反思。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尊重孩子沉浸式遊戲的過程,並說明這並非縱容拖延,而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責任感及自我調節力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19
從孩子的「等一下」,看見成長的可能:一篇關於耐心與教養的反思。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尊重孩子沉浸式遊戲的過程,並說明這並非縱容拖延,而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責任感及自我調節力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15
我們常以為「人在旁邊」就是陪伴,但對孩子來說,真正的陪玩,是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許多大人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靠近。這篇寫給那些曾因「孩子不黏我」而感到心酸的大人,願我們學著放下手機、慢下腳步,用更柔軟的方式重新敲敲孩子的門——因為那扇門,從來沒有真正關上過。
Thumbnail
2025/07/15
我們常以為「人在旁邊」就是陪伴,但對孩子來說,真正的陪玩,是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許多大人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靠近。這篇寫給那些曾因「孩子不黏我」而感到心酸的大人,願我們學著放下手機、慢下腳步,用更柔軟的方式重新敲敲孩子的門——因為那扇門,從來沒有真正關上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