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理孩子,只是不知道怎麼進去—寫給還在學習陪玩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常以為「人在旁邊」就是陪伴,但對孩子來說,真正的陪玩,是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許多大人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靠近。這篇寫給那些曾因「孩子不黏我」而感到心酸的大人,願我們學著放下手機、慢下腳步,用更柔軟的方式重新敲敲孩子的門——因為那扇門,從來沒有真正關上過。

有時候,在公園、在親子館、在路邊,我常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大人坐在長椅上滑手機,孩子在旁邊晃來晃去,一會兒想攀爬、一會兒想說話、一會兒拉著爸媽的手想要什麼回應。可是,大人的眼神還停在螢幕上,只淡淡地說:「你去玩啊,我在看你啊。」

那一刻,我不太確定該怎麼形容自己的感受,只覺得心裡有點悶悶的。

因為我知道,孩子不是想「有人看著他玩」,他想要「有人陪他一起玩」。

raw-image

陪玩,不是坐在旁邊,而是走進去

我們大人很容易搞錯一件事:以為「人在旁邊」,就等於「有陪伴」。

但對孩子來說,陪伴不是地點的距離,而是情感的參與。

他把娃娃舉高高,說:「爸爸~她生病了,你可以幫她看病嗎?」

爸爸滑著手機,笑了一下回:「你最厲害了,自己玩吧。」

他愣了一下,低頭把娃娃抱緊,輕聲說:「好吧,那她不想看醫生了。」

他不是想強迫你玩什麼,他只是想邀請你走進他的世界——哪怕只是一小步,他都會很開心。

raw-image



「他都不理我」的背後,其實是我們沒進去

有時候,我也會看到另一種畫面。

大人勉強放下手機,坐下來,對孩子說:「那你要玩什麼?快一點講啊。」

孩子皺著眉,不知道怎麼接話。過一會兒,大人就說:「你都不說,我怎麼陪你玩?還說想我陪!」

然後手機又拿回手上,孩子繼續孤單地蹲在角落。

我明白,很多大人不是不想陪孩子,只是不知道要怎麼開始。

他們沒有學過怎麼角色扮演、沒有被教過怎麼順著孩子的想像力接話、也不知道什麼叫「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他們只是「不熟悉」,不是「不在乎」。


陪玩,其實是一種要學習的語言

我們花很多時間學習開車、學習工作技能、學習怎麼做料理、怎麼健身,

可是「怎麼陪孩子玩」,卻很少有人教我們。

小時候如果沒有大人一起蹲下來扮家家酒、說故事、玩積木,

長大後就會覺得「玩」只是小孩的事,自己插不上手。

有些人長大後忙於生計,連坐下來好好聽孩子說一句話都覺得奢侈。 還有些人,其實很想靠近孩子,但一靠近就被推開,只好默默退回原位。

我能理解這些「不會」背後的心情,因為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懂。


可是孩子的等待,是有限的

孩子會等你一遍、兩遍、三遍……但等到她習慣你不進來的那一刻,她就會關上那扇門。

從此以後,她學會自己玩,不再邀請你;

她學會說「沒關係啦」,不再期待你參與; 她學會在心裡築一道小小的牆,把世界分成:會玩的人,和不會玩的大人。

而你,或許會在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站在牆的另一邊。

raw-image



寫給每個正在學習靠近孩子的我們

這不是批評,而是一種邀請。

如果你也曾在育兒路上感到挫折,

覺得孩子不黏你、不理你、不願意靠近你, 那或許,不是你不夠好, 而是你還沒找到通往他心門的鑰匙。

你不需要會說故事,也不需要演得多像,

只要一點點願意:放下手機、放慢節奏、蹲下來陪他看看這個世界,說一句:「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

孩子的門,沒有關上,他只是等著,有一天你願意走進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縫日子・暖時光
2會員
15內容數
在這裡,我用針線縫故事、用圖像留住回憶, 每一篇日常、每一張圖,都是與孩子分享的微光時刻。 「縫日子」是慢慢過日子的意思; 「暖時光」則是心裡被悄悄照亮的感覺。 若你也願意放慢腳步、用溫柔迎接生活, 那我們正好同行。
縫日子・暖時光的其他內容
2025/07/09
孩子不是天生懂事體貼,而是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文中以自身經驗分享,說明父母的溫柔回應與愛,如何引導孩子學會關愛他人,並強調父母的情緒與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2025/07/09
孩子不是天生懂事體貼,而是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文中以自身經驗分享,說明父母的溫柔回應與愛,如何引導孩子學會關愛他人,並強調父母的情緒與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2025/06/30
當我們用「逗」之名搶走孩子的東西,他笑了,但心裡也可能在退後。 信任是點滴累積來的,我從不這樣對妡妡,所以她總是相信我、也溫柔待人。 孩子模仿我們對他的樣子,尊重與愛,會一層層回到我們身上。
Thumbnail
2025/06/30
當我們用「逗」之名搶走孩子的東西,他笑了,但心裡也可能在退後。 信任是點滴累積來的,我從不這樣對妡妡,所以她總是相信我、也溫柔待人。 孩子模仿我們對他的樣子,尊重與愛,會一層層回到我們身上。
Thumbnail
2025/06/25
他不是在挑釁你,他是在問:「你還會一直在嗎?」 不是孩子太難教,而是我們太習慣用控制換取乖。真正的溫柔,不是語氣輕柔,而是願意陪孩子一起走過情緒,一次次給他選擇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6/25
他不是在挑釁你,他是在問:「你還會一直在嗎?」 不是孩子太難教,而是我們太習慣用控制換取乖。真正的溫柔,不是語氣輕柔,而是願意陪孩子一起走過情緒,一次次給他選擇的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