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原生家庭的九種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經驗,都會在我們的性格、情感和人際關係中留下痕跡。有些人在童年時期經歷了責罵、貶低、忽視或缺乏愛,這些創傷可能會在成年後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以下整理了九種常見的表現,以及這些行為背後的成因,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並給予你一些溫柔的陪伴與理解。

1. 外人面前溫和,獨處或親密關係中情緒易爆發
  • 表現:對外人很溫和,但是獨處或面對親密的人時,情緒常常突然爆發,難以控制。
  • 原因:在責罵與貶低的環境中長大,造成情感調節困難,容易擺盪在極端情緒之間。
2. 過度迎合,非常在意他人看法
  • 表現:擔心被討厭或拒絕,習慣壓抑自己來降低衝突、得到別人的認可。
  • 原因:只有懂事、聽話才會被爸媽肯定,久而久之養成了討好別人的習慣。
3. 壓抑自我,不敢表達需求
  • 表現:習慣委屈求全,顧全大局,不敢表露真實心聲。
  • 原因:小時候一表達需求就被說不懂事,長大後也習慣小心翼翼揣摩別人的心思,隱 藏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4. 自卑、敏感、多疑,習慣比較
  • 表現:總是與人比較,懷疑別人不是真心讚美自己、患得患失。
  • 原因:從小被打壓,總是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導致自卑和敏感。
5. 渴望被認可,卻永遠覺得不夠好
  • 表現:非常努力想獲得認可,卻怎麼做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覺得有人在否定自己。
  • 原因:缺乏鼓勵和愛,內心沒有安全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
6. 凡事靠自己,難以建立親密關係
  • 表現:沒什麼朋友,習慣一個人,不希望麻煩別人,也害怕被麻煩。
  • 原因:從小沒被照顧過,長大後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一旦親近就想逃離。
7. 無法坦然接受別人的好意
  • 表現:別人對你好,會感到尷尬、無所適從,收到禮物一定要加倍回報。
  • 原因: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事,從未免費獲得過美好事物。
8. 悲觀厭世,容易聯想到最壞結果
  • 表現:經常覺得人生沒意思,遇到困難常想到最壞的結果,看不慣樂觀的人。
  • 原因:從小被諷刺、貶低,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也不相信人生會有多美好。
9. 情緒脆弱,容易因委屈而落淚
  • 表現:與人起衝突或爭論時,常常控制不住眼淚,感到極度憤怒、無助與委屈。
  • 原因:從小缺乏理解與支持,積累太多委屈,容易過度憤怒,因此非常討厭衝突。


如果你在這些描述中看見了自己,請不要責怪自己。這些反應都是過去經歷的自然結果,而你已經很努力地在生活了。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需要時間,也需要自我接納和溫柔對待。你值得被理解、被愛,也值得擁有更健康、更自在的人生。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點力量與溫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6巷23號
6會員
28內容數
一個律師工作室,分享執業心得、法律科普、心理療癒,順便說說她看到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