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實踐版》閱讀心得|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書名:《斜槓青年實踐版: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
作者: Susan Kuang
出版社:圓神
出版年月:2020/08/01


《斜槓青年實踐版》台灣初版於2020年8月,當時看完後,我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發是:我希望活出一個內外一致且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內在願景猶如一顆種子悄悄在心底萌芽,每當我感到生活失序、混亂時,我就會翻開這本書,尋求一些靈感,重整人生。如今,我對這本書有了比較完整的體悟,因此動筆寫下一些心得感想。

作者Susan在寫完第一本書《斜槓青年》後,對於大家為什麼嚮往成為「斜槓青年」感到好奇,於是從心理學的「自我決定論」三個要素來分析:

  1. 自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價值觀去選擇,做這件事情是自己感興趣的,出於內在驅動力。
  2. 能力:可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自己認為重要的、有意義的事情上,體現到成就感。
  3. 關係:可以和他人產生連結,獲得歸屬感和被接納的感覺,還能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同,轉化成相應的經濟回報。

斜槓青年背後的價值追求,來自於尋找自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斜槓青年實踐版》雖然有「斜槓青年」四個字,但這本書不是在教你如何成為斜槓工作者。副標題「成為內控者,建立幸福人生的正向迴圈」才是其核心主旨。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1.從科學的角度說明大腦的特性以及心態認知的觀念。
2.認知和情緒系統的改變:自我慈悲、成長型思維。
3.思考和行動系統的改變。
4.精力與時間管理。

身為人類我們有著生物上的本能與限制,看似讓我們不完美,但只要掌握與練習,我們仍然能主導自己想要的人生,因此,作者首先告訴我們大腦的特性,然後據此提出相應的策略,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原始設定一:大腦喜歡享樂,討厭痛苦

絕大部分的痛苦來自內在的衝突,抗拒現實、不接納自我。因為我們不願意接受或抗拒現實,產生內在認知上的衝突與落差。所以當我們願意接受現狀、面對那些負面情緒時,痛苦反而消失了。與其抗拒它,不如選擇與痛苦共存,詢問自己「我願意承受怎樣的痛苦」,是開啟幸福的關鍵鑰匙。

解方一:幸福的本質是痛苦管理

既然痛苦無法從人生中完全剝除,不如「主動選擇」痛苦,如同我們的大腦主動選擇快樂。當你能夠掌握痛苦,自然也能掌握幸福。幸福的基礎是自信,當我們擁有積極的自我信念,就不會害怕痛苦,甚至願意主動承擔痛苦,並且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承擔風險、接受未知的挑戰。

解方二:自我慈悲

痛苦來自於抗拒,而最大的痛苦就是與自己對抗,也就是對自我的批判和不接納。想要消除痛苦的方法是選擇接納,「自我慈悲」便是一種練習方法,就是溫柔善待與愛護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允許自己的本然如是,原諒自己,達成自我和解,終止內心的天人交戰,創造出內在平靜。

作者在書中有舉出自己曾用寫日記的方式與自我對話:先以理解和關愛的方式與「內在小孩」對話,釋放情緒。再與「理性自我」對話,檢視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原始設定二:大腦愛比較。

這是源自人類身為群居動物的本能。地球生態圈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人類透過比較,發現自己哪裡不夠好,已利於爭取資源、提升地位,因此發展出所謂「自尊」的心理保護機制。現代人常常有一種「我不夠好」的焦慮,看見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光鮮亮麗的照片,就感到自卑、自己不如他人,都是來自這種愛比較的思維習慣。與其跟別人比,不如跟自己比。競爭不是威脅,而是一同向上的集體成長。這就需要「成長型思維」的心態調整。

解法三: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相信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是一直在發展成長的,所以任何不足和失敗都只是暫時,只要願意努力,就能不斷進步和成長,就能朝著想要的方向持續前進。他們不會以結果論成敗,且偏向設定成長型目標。Susan說:

可以學會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學,可以做也不意味著一定要去做,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有策略地選擇自己的學習領域和投入方向。

我想,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叫我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而是鼓勵我們勇於嘗試,以便了解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這樣是擴展我們的生命視野。

解法四:糾錯學習

學會如何面對錯誤和失敗,也是培養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態度。犯錯和失敗不可怕,可惜我們過去成長環境認為犯錯就要接受處罰,失敗代表浪費之前的努力與資源,因此大多數人才會害怕犯錯與失敗,因為代價很痛苦。如果我們能重新塑造出面對錯誤和失敗的學習環境,那麼這些就不向妖魔鬼怪般令人心生畏懼,如果錯誤可以被接受,就像玩遊戲挑戰多次,死了可以重來,直到學會正確的技巧,就能破關。

原始設定三:大腦的杏仁核是情緒中樞。

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杏仁核會發出警報,啟動「戰鬥或逃跑」的生理反應。這在原始人類是重要的生存機制,但對現代人來說,過度活躍的杏仁核可能導致情緒困擾和非理性行為。 作者舉例,假如你發現自己總是拖延或懶惰,也許不是你有問題,而是心理壓力太大,呈現過勞狀態,而我們的意志力、專注力等都是有限的能浪資源,消耗完就需要時間休養。

解法四:聚焦在可掌握的事物上

Susan說:
所有壓力都是認知層面的,都是因為頭腦中的某種信念和想法而引起的,找到了這些信念和想法,我們就找到了壓力源。

專注於可控的事物,如信念、看法和注意力,能幫助改善情緒和思維方式。第一,找出不合理的認知,例如「我犯錯」=「我很笨」,這個邏輯就不合理。犯錯僅代表你在這件事上出錯。很笨則是主觀的評價。第二,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先處理情緒,讓情緒冷靜下來後,再思考對策,避免深陷情緒風暴裡不可自拔。

解法五:正念

正念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技巧,可以幫助減壓,透過專注、覺察和接納來改善心理狀態。所謂活在當下,就是不被想法和念頭控制而活在過去或者未來。

  1. 專注,把注意力聚焦在想要專注的事物上。
  2. 覺察,能夠在分神、想法冒出來的時候很快覺察到。
  3. 接納,不對想法或自己進行評判,只是安靜地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要專注的事物上。

創造自己喜歡的人生——從作品思維到產品思維

每個人都可以是創作者,創作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它不必然意味著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偉大作品,除了我們熟知的寫作、繪畫、攝影、唱歌、演奏樂器、戲劇表演、手工藝品等藝術形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活動,像是組裝家具、整理房間、烹飪料理,甚至是日常穿搭,都算是創作的展現。

作者鼓勵我們將創作視為表達自我的途徑。你可以從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著手,思考如何將這些創作與身邊的人分享,並選擇合適的形式來呈現。這種思考模式,正是作者所謂的「作品思維」。也許是隨意的塗鴉,或是捕捉日常景物的一瞬,甚至是將每天的心情記錄下來。當這些點滴累積到一定份量時,便能將它們集結成一個獨特的成果展,這些都將成為你獨一無二的作品。

此外,作者也鼓勵我們不必擔憂作品不夠好,而遲遲不敢發表。她指出:「作品不是用來證明自己的,而是用來促進學習和自我進化的。」這句話讓我聯想到現在高中生製作的學習歷程檔案。如果我們從「作品思維」看待學習歷程,想像自己正在精心編排的專屬雜誌或個人作品集,那麼整個過程將不再是壓力,而會轉化為一場有趣的創作之旅。透過這樣的「作品」產出,我們不僅能檢視自己的成長路徑、整理所學知識、思考改進與調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有機會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與樂趣。

擁有「作品思維」讓「輸出」變得有趣;擁有「產品思維」則是把你的作品「變現」,不管是商業能力還是賺錢能力,歸根究柢都必須依賴產品能力。產品思維也考驗你的解決問題能力。我要為誰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如果上述兩個問題還不知道答案,那就先回歸自己身上,先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反思:成長必然伴隨痛苦嗎?

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勇於走出舒適圈,面對並經歷艱辛、磨難,在這個過程中,痛苦不再是阻礙,而是激發潛能的催化劑。

當我們提到「超越」、「磨難」、「痛苦」這些詞彙時,很容易聯想到一種沉重、犧牲的氛圍。成長往往意味著我們要走出舒適圈。舒適圈之所以舒適,是因為它安全、熟悉。然而,也存在「有毒」的舒適圈。有時候,勇敢地踏出一步,擁抱未知,正是拓展生命格局的關鍵。

學習新事物時,大腦的吃力感;面對挑戰時,內心的沮喪,這些掙扎的歷程,實則是在鍛鍊我們的心理韌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若缺乏這些磨練,我們的潛能恐怕難以被喚醒。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鬼滅之刃》中的劍士們,若非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痛苦,又怎能蛻變為艱苦卓絕的殺鬼劍士?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我超越」更是精神的拓展與潛能的激發。例如,學習一項新技能、克服公開演講的恐懼、堅持完成一場馬拉松,或是撰寫一本書,這些都是「自我超越」的具體展現。過程中,我們確實會遭遇困難、挫折,甚至付出巨大努力而感到「痛苦」。然而,當你最終掌握技能、達成任務時,那份超越自我極限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將帶來更深層、更持久的喜悅。

因此,當痛苦來臨時,我們能理解它在成長中的意義,並學會從中汲取力量。當然,快樂的成長是絕對可能的。我想,那份喜悅便來自於:在經歷磨難後,我們發現自己學會了從未掌握的事物,成功克服了困難,這份成長本身就是無比的喜悅,足以抵銷甚至超越先前的痛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taverse 芸香小宇宙
16會員
51內容數
芸香(Ruta)是一種驅逐書蟲的香草植物。寫作者的腦袋本身就是一個元宇宙(Metaverse)。''ruta''加上''vesrse'',開啟方格子沙龍,透過書寫整理我的所思所想。相信文字蘊含著能量,萬事萬物皆有連結與意義。目前主要分享閱讀筆記、學習成長、生活閒談等。
2025/05/25
「復原力就是處理心理傷口的能力。」這本書主要談論的是如何學習面對心理傷口,並且幫助自己建立復原力。
Thumbnail
2025/05/25
「復原力就是處理心理傷口的能力。」這本書主要談論的是如何學習面對心理傷口,並且幫助自己建立復原力。
Thumbnail
2025/04/06
主角是一隻叫做阿瑪雅的邊牧犬,與父母走失後,遇到一隻選擇脫離狼群的大狼,於是牠們結伴同行,阿瑪雅相信逐月而行,便能抵達該到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4/06
主角是一隻叫做阿瑪雅的邊牧犬,與父母走失後,遇到一隻選擇脫離狼群的大狼,於是牠們結伴同行,阿瑪雅相信逐月而行,便能抵達該到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3/16
「玩心」賦予我們探索的動力,給予我們勇氣去面對挑戰,更能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引導我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
Thumbnail
2025/03/16
「玩心」賦予我們探索的動力,給予我們勇氣去面對挑戰,更能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引導我們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了職場相關議題,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書中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質量的重要性及自律和自由之間的關係。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可以啟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雖為女性角度出發,但面對人生不需要侷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現今社會無論男女重點在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你為了你想要的生活做了些什麼?」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斜槓」、「副業」、「被動收入」的資訊轟炸到懷疑人生?😵‍💫是不是常常焦慮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企業創造的需求,通常很好辨識;但社會醞釀,社會風氣,所衍生出來的需求,往往會讓人陷入: 我是不是也應該要這樣。
Thumbnail
哈囉大家👋🏻!最近滑IG📱的時候,有沒有被各種「斜槓」、「副業」、「被動收入」的資訊轟炸到懷疑人生?😵‍💫是不是常常焦慮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企業創造的需求,通常很好辨識;但社會醞釀,社會風氣,所衍生出來的需求,往往會讓人陷入: 我是不是也應該要這樣。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這本書中,瓦基藉由閱讀、分享,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並著手打造個人職涯,書中融合了多位專家指引,並內化為其所學。一步步帶著讀者著找出擅長又喜歡的事,「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保持內在動能,循環式優化,以及抉擇的勇氣。這都是一本值得參考的自我實踐指南。
Thumbnail
這本書中,瓦基藉由閱讀、分享,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並著手打造個人職涯,書中融合了多位專家指引,並內化為其所學。一步步帶著讀者著找出擅長又喜歡的事,「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保持內在動能,循環式優化,以及抉擇的勇氣。這都是一本值得參考的自我實踐指南。
Thumbnail
「一個人必需同時從事三種工作,才能保持各方面的平衡與兼顧。分別是有償工作、無償工作、自我實現工作。」-倫敦商學院創始人查爾斯 Sunny最近看完《內在成就》這本書,感覺心中充滿著溫暖,對於自己平時花時間上班賺錢,下班滑手機、閱讀、寫作、休閒,還有時不時思考職涯的狀態,得到很多啓發,心態也更為踏
Thumbnail
「一個人必需同時從事三種工作,才能保持各方面的平衡與兼顧。分別是有償工作、無償工作、自我實現工作。」-倫敦商學院創始人查爾斯 Sunny最近看完《內在成就》這本書,感覺心中充滿著溫暖,對於自己平時花時間上班賺錢,下班滑手機、閱讀、寫作、休閒,還有時不時思考職涯的狀態,得到很多啓發,心態也更為踏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