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為鍋子而吵,其實是為被看見的渴望而吶喊
這是《從防衛到親密》三篇系列的第1篇
記錄我們如何在一次次爭執裡,學會彼此靠近
這是一場關係修復的真實現場記錄,記下我們怎麼從對立走向理解
-
《防衛升起時,我們怎麼吵?》
✅ 衝突現場
那天,我交代伴侶用矽膠夾子攪拌鍋裡的牛肉,因為怕刮傷
他聽見了,後來卻拿起筷子把肉分開
我一聽到筷子摩擦鍋子的聲音,直接爆炸:「不是說用夾子嗎?你根本不尊重我!」
他愣住,說:「你只說要用夾子攪拌,沒說不能用筷子分肉」
我更火:「這很難懂嗎?會刮傷鍋子的就不要用啊!」
那一刻,我覺得我說的話完全被無視,我愛惜的東西被他弄壞,我被輕視了
而他,則覺得我只會用情緒壓人,他根本無從靠近
✅ 防衛與情緒卡住彼此
他道歉了,卻說:「我不是故意的。未來我會確保所有事都在你期望內運作」
我聽了更生氣
那句「不是故意的」讓我覺得他在為自己開脫
那句「讓一切都在你期望內」像是嘲諷,不是理解
我們誰都沒有退一步,彼此都在吼內在的痛
他感覺怎麼做都錯、怎麼靠近都被打退
我感覺怎麼說都沒人聽、只能用爆炸來讓他聽見我的在意
✅ 事後回顧,看到傷與本能
當我冷靜下來,我決定把我的心情寫成訊息
讓他知道我在意的其實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渴望,而不是鍋子
以下是我當時傳給伴侶的訊息:
我們都不是壞人,只是在互動中不斷觸發彼此的創傷、防衛、委屈
我想要被理解和尊重,你想要被接納、被放過
這份覺察很重要,因為這代表我們可以往下一步前進,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
當你在我安排好的生活邏輯裡做出不同選擇(那是我自訂的秩序,有時也沒尊重你)
我會感到被忽略、被輕視,引發我說話不被在意的舊傷,我就會爆炸
想用力表達我的在意,但你接收到的可能只是我又在對你不滿
我生氣是因為心裡太害怕再被看不見,太想讓你站在我這邊
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你推遠
我這樣的行為就是正向教養中說的:
「行為不當的背後,是一個不知道怎麼靠近、渴望歸屬感的孩子」
我用爆炸來求連結,但那是錯的方法,我需要的是被引導、被接住
當下我生氣的語氣很不尊重你,也傷到了你
讓你覺得被否定、被指責,你只能關上門、掉進防衛
我學會積極暫停,先冷靜想清楚,再以比較好的狀態告訴你我怎麼了
可能是一小時,可能是去洗澡,但我會回來
你常在衝突中問我「妳希望我怎麼做?」
那時候的我已經在情緒臨界點,連自己都快照顧不了,真的很難再教你怎麼靠近我
所以我現在提前告訴你:不要說「如果是我,我不會這樣」
因為這樣只會讓我覺得,我的感受不被承認,還被比較
不要用你怎麼想來判斷我是否合理,我不期待你認同我所有感覺
只是希望哪怕你不懂、不同意,也願意站在我這邊一下
你只需要這樣對我說就好:
「我在」
「我知道你現在不好受,我會陪你」
「我看到你很在意這件事,我想懂你」
「你有情緒沒關係」
我也看見你的委屈
你可能覺得我很容易不滿,不知道該怎麼做才不會錯
你可能覺得自己已經配合了,但我還是說你不在乎,好像什麼都做了卻還是不夠
所以我想現在可以創造一套新的方式
不再各自用靠本能反應,開始一起練習好好相愛
我愛你
✅ 選擇積極暫停,修復從了解開始
那天,我決定先去洗澡冷靜,因為我知道我沒辦法好好說話了
那是我們第一次有意識的停下來,不讓情緒帶著我們繼續失控
我們都看見了彼此的防衛是怎麼來的
我從小學會「只能靠自己保護自己」,所以控制讓我安心
他則是「壓抑能換來穩定」,所以退讓成為他的本能
我們終於明白,那些看起來像在吵鍋子、爭對錯的瞬間
其實都是我們用最笨拙的方式說:「我需要你看見我」
從那天開始,我們學著在衝突中,回頭看
彼此的傷是怎麼形成的,我們怎麼再靠近一點點
我們想要的是靠近,不是戰勝彼此
🔁 結語
那一場鍋子風暴中,我們誰也沒放棄彼此
從以前到現在,我們已經一起跨過好多不會說、不會聽、不會靠近的時刻
我們真的有進步
我看到我們一起長出新的方式,也相信只要我們願意一起調整、彼此靠近
我們的關係會一直升級,越來越溫柔,也越來越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