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回頭擁抱那個曾經孤單又努力的你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
「我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在逞強?」
「為什麼我這麼怕麻煩別人?」
「是不是從很早開始,我就不敢讓自己『只是個孩子』?」
但真正的療癒,其實是一場回家之旅
回到那個曾經不被好好照顧的小孩身邊,告訴他:「我來了,這次,我不再讓你一個人。」
誰是你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inner child)是我們心中那個曾經真誠、敏感、脆弱又充滿渴望的小自己。
他可能是在父母吵架時躲在角落不敢哭的你; 是被老師誤會卻不敢解釋的你;
是很想被愛卻故作堅強的你。
這個小孩,沒有消失。
他只是長大後被你「理性地」忽略了,
但他從沒停止發出訊號:想被看見、想被安慰、想被允許去感受與表達。
長大的我們,用什麼方式「躲開」了他?
- 用忙碌麻痺一切
- 用過度理性否定情緒
- 用自我責備掩飾不安
- 用控制欲取代安全感
- 用不敢依賴來換取別人的認同
我們不是壞,只是太怕再被傷害。
所以選擇讓那個小孩「閉嘴」,因為「軟弱只會讓人失望」。
但你知道嗎?
你每一次情緒失控、過度反應、無端焦慮、害怕被拋下……
都是那個小孩在哭,他還沒被擁抱完。
你不需要再當那個獨自撐著的小孩
療癒從來不是要你「變得堅強」,而是讓你願意「靠近自己」。
你可以慢慢告訴內在的小孩:
「你不是被丟下的。」
「我知道你曾經怕極了,但我現在在。」
「你哭的時候,不會再沒有人抱你了。」
你不需要再當那個討好、聽話、不敢說出需要的人。
你已經是大人了,你可以照顧你自己,也可以保護你的小孩。
療癒練習|《寫一封給內在小孩的信》
今晚,請你安靜地坐下來,
寫一封信給你內心的「小我」:那個也許曾經寂寞、努力、誤解自己、壓抑自己的人。
信的開頭可以這樣開始:
親愛的我:
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撐著,不讓別人發現你怕、你傷心、你需要被擁抱......
但現在,我長大了。這一次,我不會讓你繼續一個人孤單。...
你可以自由發揮,也可以在留言區寫下一段簡短的句子作為開始。
寫完後,請對自己說:「謝謝你一直這麼努力,我會慢慢把你找回來。」
今天的留言邀請你一起分享:
「你最想對童年的自己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你也可以:
- 分享你寫給內在小孩的一段話(或只是一句)
- 把這篇文章轉給某個總是在逞強的朋友
- 收藏起來,為未來某個情緒低潮的日子準備一份溫柔
明天是 Day 17,我們將進入另一個主題:
《為什麼我總是懷疑自己?》——走出自我否定的內在劇本
而今晚,請你輕輕地抱住心裡那個曾經好努力的小孩,
他一直都在等你,只是沒說出口。 這一次,請你好好把他接回來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如果你也常常對自己太苛刻、太用力,
願這本《善待自己:允許的力量》, 能成為你心裡那雙願意接住情緒的手。
它不是教你變強,而是陪你慢慢學會,能允許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讓我們一起練習溫柔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