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就讀大班,識字不多的女孩,堅持要在讀書會上朗讀繪本中她最喜歡的段落。更讓媽媽驚訝的是,孩子百讀不厭、反覆咀嚼的這本書,既不輕鬆搞笑,也不甜美可愛,而是一個連成人都覺沉重,一個關於同班同學罹癌、接受化療而充滿淚水的故事。《檸檬的滋味》這本書出自美國重量級繪本作家 Patricia Polacco,改編自她的女兒在學校發生的真實經歷。

這個孩子的出人意表的反應,讓我不由得反思。
因為愛,許多大人總是想撐起萬全的保護傘,讓孩子免受風吹雨打,生怕一點挫折就會留下童年陰影;許多人甚至築起了高牆,把世間的苦難與黑暗隔絕在外,只願孩子看到光明美好。因為我們誤以為,孩子只會喜歡那些歲月靜好、甜美愉悅的故事。
但沒想到,不同年齡的孩子竟在不同時期不約而同地對我說:「我們想聽悲傷的故事!」
於是,我們一起讀:
• 《檸檬的滋味》,一個關於抗癌孩子的生命掙扎;
• 《沒有字的明信片》,講述戰爭下孩子被迫與家人分離的心碎與不捨;
• 《大衛之星》,一個猶太嬰兒被父母從死亡列車中拋出,只想為孩子搏一線生機。

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然,這些看似殘酷、令人心痛的故事,非但沒有嚇跑孩子,反而讓他們一讀再讀?我深切相信純真聰敏的孩子對人世的苦痛定能感同身受,或許在痛的同時,還被其他感受深深被打動——那或許是朋友之間真摯的相挺,可能是家人之間無可取代的愛與連結,更有可能是在徹底絕望中所閃耀的人性之光,就像黑夜的一道道微光。
我們無法否認,世上沒有一雙父母能保證孩子一生無憂。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成為他們生命中堅實的陪伴者。當孩子跌倒時,溫柔地告訴他:「跌倒了沒關係,因為可以再爬起來;受傷了也沒關係,因為有我一直在你身邊。」
哪怕是黑夜再深,哪怕希望再微小,只要有彼此的陪伴,眼中的微光就能成為照亮前路的星火。
我們常說,閱讀是為未來的人生做準備。我相信,這些關於苦難、勇氣與愛的故事,當孩子在未來人生道路上遇見困難時,都能成為豐饒的養分。讓孩子在勇敢面對,並克服困難之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並且進一步更堅定地相信自己,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