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不是常常這樣:
明明不想答應,卻還是說了「好」。
明明已經累壞了,卻還是勉強自己去幫忙。 明明想大聲拒絕,卻只是笑笑說沒關係。
你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委屈,只是你很怕:「萬一說出來,別人不高興怎麼辦?會不會不再喜歡我了?」
我懂你,因為我也曾經是這樣的。
🔹我們為什麼會一直委屈自己?
有時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學會了:「乖孩子要懂事」、「女生要溫柔」、「媽媽不能有情緒」。
我們習慣了壓抑,習慣了先想別人,再想自己。 久而久之,甚至連自己在委屈都沒有感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討好型人格」,指的就是這種傾向——我們害怕衝突、害怕不被喜歡,於是用過度迎合來維持關係。
但你知道嗎?這不是你的錯。
你只是想保護自己,這是你活下來的方式。
🔹說出「我不想」其實是愛自己
當我們慢慢學會辨識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不喜歡、不舒服、不願意,才是真正開始「愛自己」的過程。
我記得第一次鼓起勇氣對別人說出:「我不想這樣做」,我的心跳得很快,聲音也發抖,但我很驚訝——對方居然沒生氣,反而說:「那你早點說嘛!」
原來,是我一直在心裡預演最壞的情節,把自己困在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牢籠裡。
🔹寫下你內心的聲音,是溫柔的開始
當你還不敢說出口時,不妨先寫下來。
寫給自己也好,寫給宇宙也好,寫在小紙條、筆記本、甚至手機記事本也可以。
你可以這樣開始:
- 「今天有個瞬間,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
- 「我不想再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
- 「我想試著讓自己開心一點,哪怕只是5分鐘的喘息......」
寫下來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原來你沒有想像中那麼軟弱,你有力量,只是需要被允許。
你值得被溫柔對待,也包括你自己
親愛的,不需要再委屈自己去換來別人的認同。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說出真心話就離開你。
你可以慢慢來,從今天開始,說一點點真話,為自己站穩一點點立場。
你不用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你只要成為你自己就夠了。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一點共鳴,也許你可以留言說說你的故事。
我會在這裡,一起聽你說,一起陪你慢慢長出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