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位大家眼中的明日之星——阿謙,突然遞出了離職信。
主管納悶地問他:「你不是說想要更多挑戰、更大的舞台?我們這幾個月都在幫你創造機會啊。」
阿謙靜了一會,說:「我知道你們真的有在幫我。但老實說,我常常不知道自己現在在扮演什麼角色。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不該說、該不該問、該不該做。不敢問,怕顯得不夠成熟;不敢說,怕說錯就沒機會;出錯了,也不知道誰可以找。久了,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也懷疑這是不是我的位置。」
他的話讓人心疼,卻也說中了許多高潛人才的共同困境——
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正確的路上前進」。
高潛人才最難的,往往不是技能不足,而是——
👉 內在導航系統失靈了。

我們把這套導航系統整理成六個核心能力,稱為:
🌟 P.O.W.E.R.S. 高潛六能
Positioning|Openness|Willingness|Evaluation|Response|Synergy
這不是冰冷的能力表,而是一組讓你在困惑時找方向、在焦慮中能穩住的「心理導航系統」。
🔑 一、Positioning|角色定位力
當別人都說「你要主動一點」、「你可以多承擔」,你卻心裡疑問:「我現在到底是什麼角色?是執行者?參與者?還是要主導?」
若定位模糊,久了就容易陷入邊緣化的焦慮:
「我只是來幫忙的,這不算我的功勞吧?」 「好像做了很多,卻不知道有沒有被看見。」
✅ 練習對焦:「我現在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對這件事的責任是什麼?」
🔑 二、Openness|情緒自覺與開放力
很多高潛人才平常話不多,面對挑戰默默扛,壓力大了也不吭聲。不是沒感覺,而是太怕「說出來」會讓人覺得自己不夠成熟、不夠扛事。
但其實,越成熟的人,越能誠實說出:「我有點卡住了」、「我有點擔心這樣會⋯⋯」
✅ 練習情緒自我揭露:「我現在有點緊張,但我想試試看,可以先讓我嘗試看看嗎?」
🔑 三、Willingness|挑戰承接與行動力
有些人總說:「我還沒準備好,再給我一點時間。」
但機會從來不會「等到你準備好」才來。成長的關鍵,是願意先上場,再邊學邊修。
✅ 練習小跨步:「這項任務我先試著處理,如果有不確定的地方,我會再請教你。」
🔑 四、Evaluation|自省與回饋整合力
回饋像一面鏡子,能讓我們看見盲點與進步的空間。
但許多人在聽到回饋時的第一反應是防衛、解釋,甚至否認。 其實,回饋不是批評,而是對方願意幫你「對焦成長路線」。
✅ 練習自我反問:「這份回饋背後,有我忽略的關鍵訊號嗎?」
🔑 五、Response|清晰溝通與對話力
你說得出話,但別人聽不懂重點;你做得不錯,但回報讓人霧煞煞。
很多高潛人才不是不努力,而是「沒被聽懂」,結果努力被誤解。
✅ 練習三段式回報法:「我處理的任務是⋯⋯目前進度⋯⋯遇到的挑戰是⋯⋯」
🔑 六、Synergy|資源整合與協作力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我不想麻煩別人」、「我應該自己解決」?
但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會借力、借腦、借人。
✅ 練習資源思維:「除了我自己,還有哪些人/工具/經驗可以協助我處理這件事?」
✨ 結語:你不是不夠強,只是少了一張地圖
高潛人才不是靠「更努力」才能突圍,而是要有一套幫助自己走對方向的能力組合。
當你擁有了 P.O.W.E.R.S.,你就能在複雜變動的職場中,隨時自我定位、適時調整、穩定前行。
❝成長不是更用力,而是更有方向。
讓你的努力,有導航、有節奏、有回報。❞
你已經準備好發光,現在,是時候拿起你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