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班前,主管在團隊會議上說了一句話:「這個案子,讓小宜試著接起來,當作練兵。」
全場安靜了兩秒,小宜也只是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她照樣笑著回應,照樣留下來開完最後一個會議。
但回到座位上,她卻一直沒打開那封任務信。她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自己現在的「被期待」,到底是出於信任、還是只是剛好沒人選。
她一邊想:「主管是真的看好我,還是只是想測試我?如果我做不好,是不是會被貼標籤?」
另一邊又覺得:「不管怎樣,我不能讓人失望。」
這種心情,很多高潛力人才都有過。
我們不是怕承擔,而是怕誤會了對方的期待,也怕失去了自己的節奏。

高潛人才的內在,其實非常敏感。他們渴望被信任、被看見、被挑戰,也渴望在困難時不必硬撐,有人願意陪。
有時候,他們不是缺資源、缺能力,而是缺一句讓他「心安」的話。
以下這六句話,說出口也許只要五秒,卻能讓一個人安心前進好幾步。
1️⃣「這件事交給你,我很放心。」
▶️ 對應心理需求:信任感
這不是場面話。對高潛人才來說,「放心」代表的是信任,不是放手不管。
這句話傳遞的訊號是:你被信任,不是被丟包。你不是臨時遞補,而是我們覺得你夠格。
💬 小提醒:別只說「你負責這案子」,多說一句「因為我信任你」,情緒就不一樣了。
2️⃣「這挑戰不簡單,但我相信你做得到。」
▶️ 對應心理需求:挑戰感
高潛人才其實不怕難,反而怕沒有值得挑戰的舞台。
但當困難來了,他們需要知道,這不是主管卸責,而是信任的升級。
這句話的「我相信你」,是他們願意全力以赴的燃料。
💬 小提醒:挑戰的話要說出口,但支持的話也要跟上。不然再優秀的人也會懷疑自己。
3️⃣「如果有哪裡卡住了,別撐著,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 對應心理需求:安全感
高潛人才通常習慣獨立、習慣撐住,但那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幫忙。
這句話,說的是一種「你可以求救」的允許——一種讓人可以鬆一口氣的安全感。
💬 小提醒:有些人不是不需要幫忙,而是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開口求援。
4️⃣「你對團隊的價值,我一直都看在眼裡。」
▶️ 對應心理需求:價值感
高潛人才往往做得多,卻不一定會說。他們需要被看見的,不只是產出,還有過程中的努力、判斷與用心。
一句「我看見你」,會讓他知道:我不是無名英雄,而是關鍵角色。
💬 小提醒:不需要誇大,只要具體描述一點點你看到的,他就會感受到被認可。
5️⃣「這不是只是個案子,也是一段你的成長路。」
▶️ 對應心理需求:成長機會
高潛人才不只是想完成任務,更想知道:這段經歷對我有什麼意義?
這句話不是交代任務,而是為他的努力補上成長的視角。
💬 小提醒:每個任務前後多說一句:「你覺得這次你成長最多的地方是什麼?」會讓他重新賦值這段經驗。
6️⃣「你不是一個人,我一直都在。」
▶️ 對應心理需求:人際支持
再能幹的人,也需要人陪。
尤其在挑戰的時候,最需要有人用語言告訴他:「你不是孤軍奮戰,我會在你身邊。」
這句話,可能是他在壓力最深處仍選擇前行的原因。
💬 小提醒:不是每個人會主動求助,但你可以主動靠近一點,讓他知道你願意陪。
✨ 結語:你說出口的,是語言;對方接收到的,是力量
高潛力人才最珍貴的,不只是能力,而是他們那股想做得更好的心。
但這顆心,也需要被照顧、被支持、被對話。 他們不需要過度讚美,也不是玻璃心。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句「你看見我了」,一句「你會陪我走」。
你說出口的話,會在他心裡留很久。
❝一句對的話,可能就是他願意繼續努力、選擇留下、或跨出舒適圈的關鍵。❞
與其一直安排他做什麼,不如學會說出讓他願意繼續的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