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一
靈我出自於「靈」,是大整體的一部分。
水型小孩有個特點,容易忽略時間的安排與流逝。
投入在什麼之中時,更容易感覺時間不知不覺的消失。靈我也一樣,時序的時間線不是依照刻度線性行進的。
因為「靈」當中,沒有「時間」存在。
或者說,有綿延不絕的流動存在,但沒有人類發明時鐘後所認知的,以刻度一格一格前進的時間概念。
而這個「流動」,還會因各種因素被導流、逆流、止流、散流,或者是遭到某種衝擊而噴發的濺流、亂流,甚至出現某個空洞而流向另一區域的躍流。
如果難以理解,可回憶想想自己意識念頭的情況,有時是突然冒出來,有時是不自覺就順著某些好奇想了過去,有時則會思考目標如何達成的逆推回去,有時還會跳躍式又亂無章法的想東想西在不自覺發起呆來。
差不多類似這種流動感。
意識念頭流動於其當中,回神來,時間已悄然流走。
現代文學中,有種「意識流」的書寫風格,便是著重描繪人物內心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
雖然對於閱讀一般通俗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書寫風格閱讀起來應該挺不習慣的,但對於領略意識流動狀態來說,會是很好的感受體驗。
總之,「靈」的世界中沒有時間,只有無限的流動。
大道恆動而無始終,《莊子.知北遊》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這便是「靈」所感知的時間現象。
也因此,靈我意識居在自我意識中居優勢主導的話,即像是水型小孩一樣時,將容易獨立於社會的時流之外,有自己內在運作的一套時間感受。
這也造成靈我意識主導者難以適應許多打卡上班要準時,按時催點趕上工的制式社會生活作息的工作模式。
幸好,現在有自由接案者、內容創作者與自媒體經營者的勞動方向,不進辦公室、時間分配有彈性的在家工作機會也不少,讓水型成人們不至於成為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種。
此即靈我人格的特色之一:獨立於世界之外的時間感。
以時間感去看的話:
●社會我會以社會規定作息為準,雖然會有不守時的隨興情況,與嚴格守時的守律情況,但心態上是以自我意願去決定是否守時。基本上的時間感與社會大眾無異,只是有點我行我素,看自己意願去安排時間。
●假我的時間感很強,但與其說是對於時間敏銳,不如說是對環境配合的需要較為敏銳。如果沒有任務需要,也沒有去配合別人的必要,假我會放下對時間的掌握,就任時間自己流走。根本上,假我也不關注時間,但需要關注時才會很留心。
●身體我的時間作息,是以生理時鐘而定的。如果環境有需求,但自己的生理作息卻難以配合的話,勉強為之,會增加非常多的無形壓力。但要說配合社會作息的時間感的部分,就要看身體狀況而定了。精神好,時間能掌握得很好;精神不好的話,不用說,丟三忘四的情況下,時間也容易忘了。
●真我的時間感是屬於最敏銳的。但與其說是時間感,不如說是效率。能快就盡量快,能省時間就盡量省。也可以說,與靈我一樣都是沒有時間感的觀念存在,只有效率的存在。但如果需要守時,也是最守時的一個。因為完全的守時也符合效率的原則。
雖然真我與靈我都有時間感觀念的缺失,但不一樣的是,真我是因凡事求效率與快速完成,會留意時間是因為某些事情需要時間的配合才能體現效率,例如約定集合、對錶行動、開庭時間、實驗時程的掌控、活動流程的人員安排等,而靈我則是直接忽略時間存在。
水生木,與靈我一樣的,社會我也有我行我素,隨自己意願安排時間的率性而為,但社會我終究有對時間作息與流逝的感知,只是常有抵抗心態的向隨己意行動的任性。相較之下,靈我則是陷在自己的世界中,沒有或者少有對時間作息與流逝的感知,不會產生什麼抵抗心態,只有隨己意關注在自己關注的事物上,直接忽略時間。
所以,靈我常會有「獨立於世界之外的時間感」,其他諸我則依然活在這個世界上,與此世界的時間聯繫感並沒有斷開。
至於還有一個「自我」的部分,通常就看諸我意識哪個居主導地位,就呈現那個意識特質的特質心態與時間觀念。
除非與自我本身想要呈現的存在姿態與意義有衝突,否則自我並沒有什麼對於時間感知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