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越來越自由了,卻也越來越孤單。
像我現在,是自學考試的日子。
沒有老師催,沒有爸媽逼,所有的進度都靠自己安排。 聽起來超棒吧? 但說真的,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會懷疑:「真的要這麼拼嗎?」有好幾次,我只是想好好讀個書,
卻因為拒絕跟家人吃飯、沒空出門,被說「太自我」。 我不是不愛他們, 我只是想完成自己的計劃。 可是這種堅持,常常讓我覺得自己像個怪人。
不是我討厭社交,是我根本抽不出時間,也沒那個力氣陪笑。 我知道,這些選擇都是我自己做的。 可是選擇多了,陪伴卻少了, 心裡就會悄悄變得安靜——那種不是清閒,是冷清。
我們小時候羨慕大人的自由,長大後才發現, 自由不是沒人管你, 而是沒人陪你。
有心理學家曾說:「自由的代價是孤獨,因為選擇越多,就越容易失去歸屬感。」
社會學也指出,人們會透過「角色」找到自己的定位——學生、女兒、朋友……
但當你暫時脫離這些角色,開始成為你自己, 你會發現:原來真正做自己,是沒有劇本、沒有觀眾的事。
當你越活越像自己,反而會發現能理解你的人越來越少。 不是因為你不好, 而是因為你正在走一條大多數人不願走的路。
所以我慢慢學會:
不是每個人都能懂你,但你可以學著不那麼害怕被不懂。
你也有過這樣的時候嗎?
如果有, 那你不孤單, 我們一起走著。
Erich Fromm(弗洛姆)《逃避自由》:
當個體獲得自由後,如果沒有穩固的自我認同與歸屬,反而會感到孤立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