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我們平常會有很多資訊、物品、代辦事項、工作與日常大小事,深刻感受到減法在這個時代的關鍵重要性,偏偏減法不僅違反人類的本性、社會與文明發展、甚至不被大多數人觀念相左,認為減少=損失。
讀完這本書後,不僅範例介紹很清晰,而且許多觀念簡單實用,迫不及待想試試看!
■一句話摘要這本書:
減法與我們人性與本能相違背,常常不是不知道減法的重要性,而是忽略有減法這個選項。
提醒自己,減法優先,再搭配加法與減法互相搭配的思維,創造出【完美後的精簡】這個最高境界。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簡單筆記摘要:
●減少不是損失,「少」能讓我們獲得更多時間、空間。
不要掉入加減法二選一的思維,加法與減法是互補的。
減法不是我們的直覺行為,平常要更意識到有減法這個選項!
●加法屬陽,減法屬陰,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才能讓減法的力量發揮潛能。
不是加法或減法,而是加法與減法。
●【滿意後的精簡】,探索更高層次,更高難度!
這一段我很有感,我們的社會常過度重視效率,
導致我們很多時候會有「夠用就好」的慣性(我先自首)

(書中的例圖,重點在右上角的滿意後的精簡)
但,如果要讓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更上一層樓,多花一點時間,把滿意的東西在仔細端詳、打磨一下,看看能否再更簡潔、簡單。
這是要隨時提醒自己的地方。

(書中例圖:滿意後的精簡,再將多餘的資訊精簡)
●年度計畫,常常是「我應該要多做些...」,而不是「我應該少做些...」
本質是從現況→自己想要的狀況。
方法除了用添加的,另一個選項就是從現有的減去一些東西!
我們很常「忽視減法」,這會讓生活越變越雜亂,甚至對地球有害。
但,減法不是損失,而是精煉。
很多時候,稍微給自己多一點餘裕,多一點沉澱時間,才能靜下來,仔細思考,什麼還可以更精簡。
■印象最深刻的案例:
因為設計遊戲的關係,經常接觸到系統思考的概念,也很習慣用系統思考的方式看待生活與工作上的事物,但,系統思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改變系統更是困難,書中提到下列的範例,也是我最深刻的部分。
簡化一套複雜系統的四步驟?
1.改善前先採取減法:
想進行減法,就必須要先看得見!
我們的本能都是「加什麼東西上去」,但提醒自己:
先綜觀全局→思考系統的目的→思考有哪些多餘的部分可以先移除。
讓這動作成為起手式,非常重要。
2.讓減法變成優先事項:
書中提到Jenga(積木疊疊樂)的範例,需要先抽取(減法),再放在頂端維持平衡(目的)
讓減法成為優先的選項,才能夠在不增加複雜度的情況下進行優化的動作。
3.堅持可見的精簡:
人的大腦,先天上有個重要的瑕疵,就是「工作記憶」,一次能處理的訊息是 7 以內。
如果面前的工作複雜度超過工作記憶能承受的範圍,人類的大腦就容易陷入當機癱瘓的狀態!
因此,將東西做到滿意之後,一定要再多思考,還有沒有精簡的空間!
「所謂的完美,不是已經沒有更多東西可以添加,而是已經不剩下任何東西可以移除。」
想要成為更高階的工作者,完美後的精簡是絕對必要的步驟。
4.別忘了可以重覆使用減法:
完美後的精簡,看似多此一舉,實際上是對自己與他人的體貼,減少認知負荷與工作記憶的負擔。
持續提醒自己,完成任務後是否還能夠更精簡,更少步驟,更凸顯焦點,
綜觀全局,才更能看到哪裡有精簡的空間。
「一個整體乃"不同於"其諸多部件的總和!」
→必須考量時間、動能、機率變數等的要素。
非常醍醐灌頂的一本書,推薦給感覺生活與工作常常忙不過來,很混亂想要好好整理思緒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