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算是做個面試主題的總結,我把做的準備跟實際有被詢問的問題做一個整理
先做個面試背景提要,面試的當下我是一家保養品公司的研發經理,從事配方開發近10年,面試的職務是該產業龍頭公司的Product Developer
OK,那我們就開始了
- 自我介紹
這不用特別提,必須要準備的,需要特別注意的而是內容,是要配合職缺以及面談對象去做調整。
我應徵的工作是產品開發,即便我的現職與工作經驗是以研發為主,我的自我介紹內容就會配合職缺,多去闡述商品開發的經驗。我在跟HR談的時候我談論我的學經歷與職缺的相關性,我在跟主管談的時候就會把這個商品開發的過程用最簡潔的方式嵌入我的自我介紹內容,我在面對行銷主管與部門資深經理的面談,商品開發的經歷就會快速帶過,更多的是談論我是一個甚麼樣的人。
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在他那個位置想要認識你的部分都不一樣,比如HR不會很懂技術,跟HR介紹自己的技術絕對留不下深刻印象,你應徵業務工作就要簡潔地用幾個數字闡述過往的戰績。
所以面對不同的對象做出合適的表達並與對方產生連結,才是面試自我介紹重要的核心
- 為何要離職?
離職原因百百種,核心原因其實就是"薪水"跟"主管",但這些都不能當作面試的回答,原因我在上一篇有提過,而這個題目的背後邏輯是你對於你自己的職涯有多了解以至於你在這個時機做出了離職的決定
3.為何選擇我們公司?
這題背後的意義是要看你如何做出選擇的、你的貢獻與專業是否與公司的需求相符,這沒有標準答案。有一個一定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是獵人頭來媒合、或是公司主動邀約,有個回答絕對不能講
"你們找我來的"
因為詢問的過程中,你都有選擇權表示拒絕,如果你沒有拒絕,亦即你做出了接受的選擇,那你終究還是要捫心自問這個題目。
我的回答是我做出了一個滿足消費者的商品,同時兼顧環境保護,我認為這與公司的願景相同,想持續做出貢獻,所以我選擇來面試。
這或許不是最好的答案,但就是只屬於我的答案
- 用三個字來形容你自己
這個要求的背後就是看你有多了解你自己,這不是只有表層的回答,面試者是可以順著你的回答要求你提出具體的說法。試著思考自己的人格特質,有哪些實際的表現或行為能佐證你的說法。
我在面試上的回答我說我是一個reliable、goal-oriented、emotional stable。這些回答我都可以找到實際行動提供面試者當作參考
- 你是如何進行研發工作執行與管理?
這題就是了解你對自己工作的認知程度有多深,並從你的回應中了解你的工作模式。這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有辦法在事前準備工作就知道該部門的工作運作方式,那盡可能多著墨跟對方有聯結的部分
這題我實際面試沒有被問到,而我的準備是這樣
"以終為始是我進行所有工作的核心,首先我會先與同仁討論我們開發專案最終標的,接著我會以這個標的須完成的日期當作起始,往回推並安排所有必須達成的任務目標與所需時間,我自己建立一個時間表,以週為單位,將所有任務目標與工作里程碑都列在上面。我是結果導向的人,所以採取放任式管理,固定每兩週會議討論進度,確保專案有持續並往正確方向前進"
- 你對公司產品有何了解,過去的經驗可以如何相互應用
這題看你是否找到自己能力經驗與公司產品的相關聯性,聯結越深代表職缺的合適性越高,反之,會讓人懷疑你是亂槍打鳥,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職缺與你自身能力的匹配性。
我面試的回答是"我了解公司的產品與我過去工作經驗上的technique background是不同的,我認為我是一個快速學習者,技術的部份我能快速上手,而我過往有實際成功產品開發上市的經驗,我對消費者洞察與市場敏銳度很有自信"
- 你對這個職缺是如何理解的?與你之前的職位有甚麼不同,機會與挑戰分別有哪些
其實跟上一題的核心差不多,都是在問你是否對這個職務有相當程度的理解,沒有人希望你進來公司後發現跟你想的有很大落差然後說要離職,資源與時間對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所有能在到職前的確認都要問個仔細,對面試者或是應徵者來說在面試時的投入都是最小成本。
我的回答:我理解這個職務會像是一個專案負責人,領導不同部門去開發新產品,我過去的經驗主要是配方的研發與生產製造,我認為這個職務讓結合我過去的經驗,我曾經主持一個產品開發專案並成功上市,這是我的機會。公司產品的技術背景與我過去的經驗不同,我認為這是我的挑戰,而我是一個快速學習者,我相信能在短時間內克服這個障礙。
- 最大的成功與挫折
挫折的部份是最重要的,核心是你是否有從挫折失敗中獲得經驗或是有意義的事物,而不是挫折的事件本身,沒有人在意發生甚麼事,最在意的是你從中獲取了甚麼經驗。
也不要太根據字面上的意思去回答。當我被問最挫折的事件,我有想到對應的事件來回答,但我是先說了"我不認為那算是失敗或是挫折,比較像是沒有被接受採納的提案"。
畢竟‘’挫折‘’是比較負面的語彙,一回答的不好很容易給面試者挑戰的機會,所以我先聲明我對這個事件的觀點,讓面試者能脫離負面語彙的情境來看我回答的事件。
我的回答是:我曾經開發一個配方,但現實上的技術難以符合我們產品設計的期望,因此這個配方並沒有被採納,但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一個原料具有特殊性,因此這個原料在後續其他配方開發的時候被採納運用。即便一開始的提案並沒有成功,過程中我仍然有獲得,那些有價值的事物在其他產品成功發揮了它的價值。
- 當會議、其他同事對你的請求與你的行程衝突或是超出你的工作負擔,你會如何安排這些工作
這個職場情境對每個人來說在稀鬆平常不過了,重點是你用甚麼觀點與方法去看待這些工作與會議並如何安排。這題的回答也潛在地暗示了自己的人格特質,你是否是個甚麼都說好的人?你是否是個保持邊界感說不的人?你是否是個甚麼都不想幫的邊緣人? 我認為在現今社會職場,明確地對不屬於你責任的工作表達拒絕會是重要課題。
我的回答:我會先確認這些工作的緊急性與我的責任關聯性,兩者對我同時有利害的時候我會優先處理。若有些工作純屬隨手幫忙,我會看我工作負擔情況答應或是拒絕。
- 你認為有甚麼特點是我們沒有注意到而你認為會為團隊帶來成功
因為這個組織並不是研究技術或是開創技術的團隊,而是提出新產品概念,突破產品或品牌既有框架,創造出全新的商品。
消費品的生存核心就是不斷推陳出新,不論是創新的製造技術、解決消費者痛點滿足需求、或是新產品科技。產業競爭者眾多、品牌發展多年,人員做久了看產品的觀點或視角都可能會被既有框架遮蔽,如果你自信你有一個獨特的能力/技術/天賦能為團隊帶來成功,請一定要勇敢的秀出來。
我的回答是:我在保養品產業工作多年,我認為我能從skin care的視角去看待消費者對XX產品的需求,或是從skin care的角度去給產品賦予價值,同時我對消費者洞察具有很好的觀察力,我認為這是我能比其他競爭者更突出的能力。
結語
這10題中有些是面試考古題,我的回答不一定是正確的,但絕對是適合我面對這場面試的回答,祝福你能找到屬於你的答案、找到你心目中的Dream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