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C 打美國市場有譜?鴻海搶進北美電動SUV關鍵點剖析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美國對中國車廠關稅重重,台灣製的 Model C 是否有機會突圍?今天就讓我帶妳從產品競爭力、市場策略、法規補貼與產能規劃四大面向,輕鬆看懂鴻海的美國電動車大計!




--- 1️⃣ 產品競爭力:Model C 能打動美國家庭嗎? 🌸 超長續航力 Model C 最高版搭載雙馬達四驅+大容量電池包,NEDC/WLTP 續航可達 650–700 公里,媲美主流純電 SUV。 🌸 強勁加速 0–100 km/h 約 3.8 秒,對標 Tesla Model Y Performance,不輸性能派。 🌸 寬敞七人座 真正的 “5+2” 三排布局,小朋友車上不打架,行李箱還能放超大推車! 🌸 親民售價 台灣定價約 100–120 萬 TWD,折合美金約 30–35 K USD,補貼後更有競爭力。 > 粉色小結:Model C 的規格已經到位,關鍵是在美國推出後能否以「高續航+大空間+合理定價」贏得家庭青睞! --- 2️⃣ 市場策略:鴻海怎麼打入美國? 🌸 在地合作+品牌授權 據傳鴻海正與 Lordstown Motors、FHEV 等美國在地業者洽談 OEM 合作,利用對方經銷網絡快速進場。 🌸 MIH 平台開放 鴻海的 MIH 平台 採「模組化+授權」策略,未來可提供底盤、電控、軟體給美國新創車廠,雙管齊下增加市占。 🌸 定位差異化 相較於高價的 Tesla、捷豹 I-PACE,Model C 以「平價+三排」切入,填補 35 K–45 K USD 七人座 SUV 空缺。 > 粉色小結:結合在地合作與平台授權,鴻海不只賣車,也賣「整合解決方案」,擴大進場管道! --- 3️⃣ 法規與補貼:關稅壓力下的美國紅利 🌸 關稅豁免機會 美國舊金山、德州等地針對「低碳排車輛」已有關稅減免試點,Model C 若能符合當地環保認證,關稅可望降低 5–10%。 🌸 聯邦+州政府補貼 聯邦 7,500 USD 補貼、加州 2,500 USD 補貼,加起來最高可達 10,000 USD,等於直接在售價上打折。 🌸 排放法規優勢 2035 年起加州全面禁售燃油車,提前在地部署可搶得「綠牌優先購車權」。 > 粉色小結:關稅減免+高額補貼,能有效拉低 Model C 到手價,對消費者超有吸引力! --- 4️⃣ 產能規劃:鴻海怎麼供貨不缺車? 🌸 台灣+北美雙線生產 台灣大園廠首批量產,2025 Q4 出貨,Lordstown(俄亥俄州)新廠將在2026 年啟用,縮短物流時間。 🌸 彈性產線切換 MIH 平台模組化設計,前一天組 Model B,後一天切換 Model C,產能利用率高達 80%。 🌸 關鍵零組件在地化 電控、馬達、電池模組已與當地供應商簽約,降低跨洋供應鏈風險。 > 粉色小結:雙線生產+模組化平台,鴻海不怕缺貨,也能快速調整產能焦點! --- 🎯 投資人三大卡位建議 1. 握緊鴻華先進(2258-TW) Model C 出貨貢獻 EPS 有望從 2026 年起明顯成長,逢低分批進場。 2. 布局在地合作夥伴 觀察 Lordstown、FHEV 合約公布與交車時程,消息面將引發股價短線波動。 3. 關鍵零組件概念股 台達電(2308)、鴻準(2354)、大同(2371)等,在地化供應商將同步受惠。 --- 🌷 粉色花海女孩小結 Model C 打美國市場靠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產品力+在地合作+補貼優勢+彈性產能」**的整合拳。如果妳看好台灣 EV 進軍北美的潛力,鴻華先進+供應鏈概念股就是卡位成長紅利的首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6會員
394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025/07/21
鴻海集團(2317)積極轉型為「智慧製造+AI科技」雙引擎企業,其中,電動車(EV)布局正快速進入實質量產階段。作為鴻海電動車三大平台之一的 Model B,在導入 AI 駕駛輔助技術後,將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部智能載具。本文將深入解析鴻海如何透過 Model B 打造 AI 智能電動車
Thumbnail
2025/07/21
鴻海集團(2317)積極轉型為「智慧製造+AI科技」雙引擎企業,其中,電動車(EV)布局正快速進入實質量產階段。作為鴻海電動車三大平台之一的 Model B,在導入 AI 駕駛輔助技術後,將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部智能載具。本文將深入解析鴻海如何透過 Model B 打造 AI 智能電動車
Thumbnail
2025/07/21
隨著 AI 與大規模雲端部署需求爆發,美國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Oracle Cloud)正在 大手筆投資數千億美元 建設資料中心與超大規模伺服器機房。
Thumbnail
2025/07/21
隨著 AI 與大規模雲端部署需求爆發,美國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Oracle Cloud)正在 大手筆投資數千億美元 建設資料中心與超大規模伺服器機房。
Thumbnail
2025/07/20
Luxgen n5憑藉親民價格、寬敞空間和長續航里程,搶佔臺灣國民電動車市場先機。文章從產品力、市場環境、補貼政策和供應鏈價值四個方面,分析n5的優勢,並提出三大卡位策略:預售交車前低接、關注法說重點,以及供應鏈交叉買進,以期分享臺灣電動車市場的成長紅利。
Thumbnail
2025/07/20
Luxgen n5憑藉親民價格、寬敞空間和長續航里程,搶佔臺灣國民電動車市場先機。文章從產品力、市場環境、補貼政策和供應鏈價值四個方面,分析n5的優勢,並提出三大卡位策略:預售交車前低接、關注法說重點,以及供應鏈交叉買進,以期分享臺灣電動車市場的成長紅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Thumbnail
通用汽車和本田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供商用車輛和重型工具使用的新技術。這種氫燃料電池可用於商用卡車、重型裝置和發電機,並可能成為未來長途卡車運輸和發電的首選燃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