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打造你的「個人知識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用 AI 打造你的「個人知識系統」

整合輸入、思考與創作力,讓靈感不再流失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

  • 看了很多文章、影片,但沒幾天就忘光
  • 靈感常常在洗澡、散步時突然冒出來,卻沒有地方好好記下來
  • 想寫內容、整理企劃,但腦袋空空、不知道從哪開始

這就是「知識焦慮」的現代症狀。

資訊太多、工具太雜,最終卡住的往往不是輸入,而是轉化與輸出

這時候,建立屬於你的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就成了關鍵。

📌好消息是:你不用自己一個人搞懂整套系統。

有了 AI,你可以用更輕鬆的方式,把輸入、思考、產出串成一個創作正循環。


一、什麼是 PKM?為什麼現代人需要它?

PKM 不是複雜的筆記技巧,而是一種讓你有節奏地消化、反思、再創造的「知識循環」。

現代人的三大痛點正是:

  1. 輸入過載:每天接收太多資訊,很快就忘
  2. 轉化卡關:想法很多,卻不知道怎麼整理
  3. 靈感流失:當下很有感,過後就想不起來了

而 AI,可以在每一個環節幫你解套。不是取代你,而是讓你專注在有價值的思考與創作上。


二、PKM 的 3 個核心環節 × AI 用法設計

💡 提示:把 AI 當成你的「知識夥伴」,不是搬運工。

讓它幫你思考,而不只是重複整理資料。


三、實用情境範例:從輸入到輸出

這些是我日常真的會用到的情境範例,也推薦你開始實驗:

1. 讀書筆記 × AI

📚 我看完《原子習慣》的重點如下 →

→ 指令:「請幫我整理成一篇口語風格的 IG 說書貼文,含摘要與一句行動建議」

2. 會議紀錄 × AI

📝 這是今天的 Zoom 會議重點 →

→ 指令:「請提煉三個會議要點+一個行動提醒,幫我整理成備忘錄格式」

3. 靈感捕捉 × AI

🧠 我深夜想到三個內容點子 →

→ 指令:「請針對每一個點子寫出一段貼文開頭+一句吸睛標題建議」

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你的創作素材庫。


四、PKM 工具 × AI 實作建議組合

別再收集工具而不用。這裡是我實際操作過、覺得最順手的搭配:

📌 進階玩法:請 AI 幫你建立「分類邏輯」與「內容模組」

例如:

  • 「請幫我把以下段落歸類到【創作技巧】【心智模型】【生活反思】」
  • 「請幫我把這三篇內容整合成一個『創作者養成』的 Notion 模板」

五、結語:從知識焦慮,到輕盈整合

我曾經也以為「記得住」就是有用,但後來發現真正關鍵的是——能不能轉化與產出

PKM 不是收集,而是設計你自己的知識流。

AI 也不是為了效率而已,它可以讓你:

  • 不再被資訊壓垮
  • 更快進入創作節奏
  • 看見你內在的連結與價值觀

從現在開始,用 AI 打造屬於你的知識系統,不求完美,而是一步步建立自己信任的創作流程。


📓 10 個「日常靈感筆記模板」

👉 適用於 Notion、Obsidian 或 AI 聊天紀錄筆記,幫助你捕捉 → 連結 → 儲存靈感。

1|靈光一閃卡

  • ✍ 當下想到的點子是?
  • 📍出現的場景或契機是?
  • 🤔 為什麼我覺得這值得記下來?

2|閱讀引發筆記

  • 📚 我看到的段落是?
  • 🔄 引發我什麼聯想或連結?
  • ✏ 想寫什麼主題延伸?

3|對話共鳴筆記

  • 💬 今天誰說了一句打動我的話?
  • 💡 它觸動了我哪個價值觀?
  • 🎯 我想怎麼運用這句話?

4|觀察筆記

  • 👀 我注意到的現象是什麼?
  • 🔍 有沒有與我經驗或知識的交集?
  • 🧠 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5|內在覺察筆記

  • 🌊 我此刻有什麼感受?
  • 💭 背後可能的觸發源是什麼?
  • 🌱 有什麼想對自己說的話?

6|創作靈感筆記

  • 🧠 點子內容是什麼?
  • 📌 適合用在哪個媒介(文案/講座/產品)?
  • 🗂 有沒有舊筆記可以連結或補充?

7|反思日記卡

  • ✅ 今天我完成了什麼值得紀錄的事?
  • 💬 有哪些對話或事件讓我有所體悟?
  • 🔁 我想在下次怎麼做不同?

8|錯誤學習筆記

  • ❌ 哪個錯誤讓我卡關了?
  • 🔄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
  • 📖 想補學什麼知識或技能?

9|困惑釐清卡

  • 🤷 我最近對什麼感到迷惘?
  • 🔎 可以問自己哪三個問題幫助釐清?
  • 📌 哪個方向值得試試看?

10|感謝紀錄卡

  • 🌟 今天值得感謝的三件事?
  • 💗 哪個人對我有正面影響?
  • ✨ 我可以怎麼回饋或延續這份感覺?

✨3 套輸出格式化指令(適用 ChatGPT / Claude)

🎯 套件 1|「生成 IG 貼文草稿」

🔁 請幫我將以下靈感筆記轉換成 IG 貼文草稿,格式包含:

① 吸睛開頭(1 句) ② 主體內容(段落整理) ③ 結尾行動召喚(例如留言/分享/保存)

【輸入內容】:(貼上筆記)


📰 套件 2|「延伸為部落格段落」

🧠 根據這段筆記,請幫我擴寫成一篇部落格段落,語氣口語、有故事性,並加入一個個人經驗或比喻說明:

【筆記內容】:(貼上靈感筆記)


💡 套件 3|「轉為知識整理卡」

📌 請根據這段筆記,整理出以下格式:

  • 主題:
  • 背後概念:
  • 應用場景:
  • 建議行動:

【輸入內容】:(貼上內容)


AI 指令大全(可直接複製使用)

根據「輸入 → 思考 → 輸出」三階段設計:


📥 輸入階段|AI 協作指令

1️⃣ 文章摘要

請幫我整理這篇文章的重點,列出三點摘要+三個延伸思考問題。
(貼上文章內容)

2️⃣ 翻譯 × 轉譯

請將這段英文內容翻譯成中文,口語自然一些,適合 IG 說明文使用。
(貼上內容)

3️⃣ 閱讀筆記統整

這是我從 Readwise 匯出的段落,請幫我整理為一篇簡短摘要日記:
(貼上 highlight 文字)

🔄 思考階段|AI 轉化指令

4️⃣ 反思日記產生器

這是今天的學習筆記,請用第一人稱幫我整理成一篇反思日記+個人應用建議。
(貼上筆記)

5️⃣ 知識分類標籤

請幫我將以下內容分類到合適的主題標籤,例如:創作技巧/生活哲學/情緒覺察/心智模型
(貼上內容)

6️⃣ 跨主題連結建議

css
這是兩段不同筆記,請幫我找出它們可能的連結主題或應用點。
(貼上 A 筆記)
(貼上 B 筆記)

📤 輸出階段|AI 產出指令

7️⃣ IG 貼文草稿

請幫我根據這段內容,生成一篇 IG 貼文草稿,包含:吸睛開頭+主體段落+行動召喚。
(貼上靈感)

8️⃣ 部落格段落撰寫

請幫我用這段資料,擴寫為一篇口語、有故事感的部落格段落,篇幅約 300 字。
(貼上資料)

9️⃣ 課程大綱提案

這是我想教的主題,請幫我設計 5 個單元課程大綱與學習目標。
(貼上主題與背景說明)

10️⃣ 電子報精簡版

objectivec
請幫我把這篇內容轉成電子報格式,含標題、精簡摘要與 CTA
(貼上原始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牧的成長實驗室
76會員
351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牧, 我是一位成長曲線管理師,也是一名數位創作者。我的熱情在於將複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在這裡,我會用最親切的方式,分享專業的兒童成長管理秘訣,並拆解各種 AI 工具與數位技巧,讓您能快速上手,實際應用。無論是為孩子打造健康基石,還是提升數位效率,我都希望能成為您實用且可靠的夥伴。
2025/07/26
用 AI 幫你打造生活儀式感:寫給忙碌也值得被照顧的你 一、你也曾想過「好想好好照顧自己」卻不知道怎麼開始嗎? 這句話,我說過不只一次。 我明明知道需要休息、需要節奏、需要照顧自己,但現實是: 一天過完,什麼都做了,卻沒為自己留下一點時間。 幫別人安排得很好,卻輪到自己時腦袋一片空白。
Thumbnail
2025/07/26
用 AI 幫你打造生活儀式感:寫給忙碌也值得被照顧的你 一、你也曾想過「好想好好照顧自己」卻不知道怎麼開始嗎? 這句話,我說過不只一次。 我明明知道需要休息、需要節奏、需要照顧自己,但現實是: 一天過完,什麼都做了,卻沒為自己留下一點時間。 幫別人安排得很好,卻輪到自己時腦袋一片空白。
Thumbnail
2025/07/24
用 AI 分析你的習慣追蹤數據:讓每一次紀錄都有意義 從紀錄到洞察,讓改變真正發生 一、為什麼你記了那麼多,還是沒改變? 我們都試過使用 Notion、Habitica 或打卡 App 來追蹤習慣。 努力記錄,卻仍然改變不大——為什麼? 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 數據很多,但不知道代表什
Thumbnail
2025/07/24
用 AI 分析你的習慣追蹤數據:讓每一次紀錄都有意義 從紀錄到洞察,讓改變真正發生 一、為什麼你記了那麼多,還是沒改變? 我們都試過使用 Notion、Habitica 或打卡 App 來追蹤習慣。 努力記錄,卻仍然改變不大——為什麼? 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 數據很多,但不知道代表什
Thumbnail
2025/07/22
用 AI 優化每日待辦清單:5 招讓你從忙碌中找回節奏 每天都在寫待辦清單,卻總覺得永遠做不完? 我以前也是這樣:清單越寫越長,越看越焦慮,最後乾脆不看。 直到我開始用 AI 幫我處理這些雜亂資訊,才真正找回行動的節奏。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為什麼你總是列了卻做不完,還有怎麼用 ChatGPT
Thumbnail
2025/07/22
用 AI 優化每日待辦清單:5 招讓你從忙碌中找回節奏 每天都在寫待辦清單,卻總覺得永遠做不完? 我以前也是這樣:清單越寫越長,越看越焦慮,最後乾脆不看。 直到我開始用 AI 幫我處理這些雜亂資訊,才真正找回行動的節奏。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為什麼你總是列了卻做不完,還有怎麼用 ChatGP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Thumbnail
看到任何的新事物時,心裡所升起的感觸或想法,其實會藏在心底或腦海裡,平常時因為用不到,所以就被放到大腦的抽屜,而且藏得很深。但如果在寫文章,需要它的時候,那個抽屜就會打開,想法就會浮出……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讓日常生活成為你搜集各種素材的來源,做大量的筆記,寫的、畫的都可以。你創作時如果卡住,可以隨時翻翻你的筆記本,有些靈感會突然跑出來。
Thumbnail
讓日常生活成為你搜集各種素材的來源,做大量的筆記,寫的、畫的都可以。你創作時如果卡住,可以隨時翻翻你的筆記本,有些靈感會突然跑出來。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從自己精神世界中創造出來的靈感,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識。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Thumbnail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Thumbnail
資訊輸入輸出就像攝影,每個人接受資訊,吸收理解程度都有所不同。如今資訊爆炸,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的時代,要學習將吸收的資訊轉化有用的產出,如此對我們的人生將更有幫助。資訊吸收還要整理才有用,整理心智,就可以進入心流。 本次推薦兩個線上工具:Notion電子筆記、 Xmindmap
Thumbnail
資訊輸入輸出就像攝影,每個人接受資訊,吸收理解程度都有所不同。如今資訊爆炸,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的時代,要學習將吸收的資訊轉化有用的產出,如此對我們的人生將更有幫助。資訊吸收還要整理才有用,整理心智,就可以進入心流。 本次推薦兩個線上工具:Notion電子筆記、 Xmindmap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Thumbnail
生活中的資訊充盈,獲得並背誦知識並不合哩,將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後運用才是有效用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