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焦慮AI搶飯碗!未來生存關鍵:學會與AI共舞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2025 年,人工智慧不再只是科技公司的實驗玩具,而是真正開始改變職場生態的關鍵力量。今年初,Meta 宣布裁員 5%,相當於約 3,600 個職缺消失。這並不是一時的緊縮措施,而是一場更深層次變革的開端。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曾在一場節目中提到,公司正計劃推出能夠取代中階工程師職能的 AI 工具,並進一步將部分開發工作自動化。這樣的方向意味著:不只是單調的流程會被機器取代,就連過去被認為需要專業判斷力的工作,也可能逐步交棒給 AI。

raw-image

Meta 並不是唯一一個在這條路上快步前行的企業。金融產業同樣開始感受到壓力。根據彭博產業研究,全球銀行業未來三至五年內,可能會減少多達 10% 的人力。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對「重複性工作將被自動化」這一趨勢的真實反映。對多數工作者來說,真正令人不安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那句懸在心頭的疑問:

我的工作,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AI取代的目標?


這樣的疑問,其實不只是社會直覺的焦慮,也已成為研究者正面迎戰的問題。2025 年 2 月,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推出一項名為《The Anthropic Economic Index》的指標,試圖從系統面分析 AI 如何改變勞動市場的樣貌。這不是空談。他們運用了大量來自自家 AI 助理 Claude 的對話資料,整理出哪些工作內容已經有相當比例是由 AI 執行。這些真實的互動數據,比起問卷調查或產業預測,提供了更具體的觀察基礎。

更難得的是,Anthropic 並沒有把資料鎖在自家研究室,而是選擇開放數據集,讓學界、政策單位、甚至業界研究人員都能參與進來,一起討論:在 AI 與人力密切交織的新世界中,什麼是應該守住的、什麼又是可以重新定義的?

raw-image

在這份研究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首篇分析成果《哪些經濟任務是由人工智慧執行的?來自數百萬次 Claude 對話的證據》(Which Economic Tasks are Performed with AI? Evidence from Millions of Claude Conversations)。

Anthropic 團隊利用他們 AI 助理 Claude 所產生的數百萬筆匿名對話資料,觀察 AI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實際參與了哪些任務。這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根據使用者與 AI 真實互動的紀錄,勾勒出人工智慧目前已經能「勝任」哪些工作場景,以及它可能對各種職業角色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研究團隊從龐大的資料中萃取出兩個值得深思的發現,這不僅揭示了 AI 已經走多遠,也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質與未來的可能樣貌。接下來的段落,將帶你深入解析這兩項關鍵洞察。


關鍵觀察一:AI 影響職業,但尚未顛覆整體勞動市場

根據研究,AI 的實際應用集中在特定類型的任務,尤其是軟體開發內容創作,這兩個領域占了所有使用案例的一半左右。這意味著 AI 在現階段,主要還是用來加速有明確結構與邏輯的工作流程。

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職業會在部分任務中使用 AI 工具,但真正大規模依賴 AI(也就是七成以上工作交由 AI 處理)的職業比例其實非常低,僅約 4%。例如,一些語言與文學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已經開始大量用 AI 協助規劃課程或產出教材,但這仍是少數。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重新思考一個長期以來的預設立場:AI 並沒有以壓倒性的速度取代人力,而是以「補充者」的角色介入現有工作流程。那些關於全面自動化、工作大滅絕的警告,至少目前看來,還不必太過恐慌。

raw-image

關鍵觀察二:AI 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取代者」

研究進一步指出,AI 在工作流程中其實有兩種主要的參與方式:

  1. 自動化模式:AI 被指派去「完成任務」,人類幾乎不參與,像是一種無聲的外包工具。
  2. 增強化模式:AI 作為輔助者,與人類共同協作、優化流程,是工作者的「數位搭檔」。

進一步拆解這個「增強化模式」,還可以看到三種典型的應用情境:

  • 任務優化:人與 AI 一起修修改改,例如共同潤飾履歷、自動修正文稿、優化程式碼等反覆迭代的任務。
  • 學習輔助:人類尋求理解,而非完成任務,例如請 AI 解釋一段法律條文的意涵、幫助理解健康報告等。
  • 結果驗證:AI 幫忙檢查輸出,例如驗證 SQL 查詢語句是否正確,或檢查資料分析的邏輯有無錯誤。

從 Claude 用戶的實際行為來看,「增強型互動」的比例(約 57%)其實比「純自動化互動」(43%)還多。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並不是把 AI 當成替代人力的工具,而是拿來強化自己的能力、加快流程、或提升成果品質

這提醒我們,AI 在職場上最有價值的角色,也許不是「一個不需要薪水的員工」,而是一個幫你補位、補強、補快的數位合作者。


小結:AI不會取代你,但會取代不懂用AI的你

眼下我們或許還不需要擔心被 AI 一夕取代,但可以確定的是,AI 的影響正穩步擴張。不論你是基層員工還是高階主管,現在就是認真思考的時候——我的工作模式,是否已準備好迎接 AI?我是否懂得用 AI 讓自己做得更好、更快、更有價值?

未來的職場,屬於那些懂得與 AI 共舞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意寫寫
1會員
14內容數
分享大小事
隨意寫寫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Gemini 2.5 Flash‑Lite 是 Google 推出的高速、低成本 AI 模型,支援百萬 token 長文處理,適合大量請求與即時應用,效能更好、價格更省,是企業導入 AI 的高效選擇。
Thumbnail
2025/07/30
Gemini 2.5 Flash‑Lite 是 Google 推出的高速、低成本 AI 模型,支援百萬 token 長文處理,適合大量請求與即時應用,效能更好、價格更省,是企業導入 AI 的高效選擇。
Thumbnail
2025/07/24
大型企業導入AI的挑戰與成功關鍵,從組織架構、技術基礎、企業文化及資源配置四個面向深入探討,並以P&G與GE為例,比較成功與失敗案例,點出AI導入需務實切入場景、打好資料基礎、建立信任與文化的成功要件。
Thumbnail
2025/07/24
大型企業導入AI的挑戰與成功關鍵,從組織架構、技術基礎、企業文化及資源配置四個面向深入探討,並以P&G與GE為例,比較成功與失敗案例,點出AI導入需務實切入場景、打好資料基礎、建立信任與文化的成功要件。
Thumbnail
2025/07/23
Amazon S3 Vectors 是 AWS 全新原生向量儲存服務,支援語意搜尋與 RAG,成本可降達 90%。透過向量桶與索引管理大規模資料,具亞秒級查詢效能,並整合 SageMaker、Bedrock 與 OpenSearch,無需額外基礎設施,即可高效建構生成式 AI 應用。
Thumbnail
2025/07/23
Amazon S3 Vectors 是 AWS 全新原生向量儲存服務,支援語意搜尋與 RAG,成本可降達 90%。透過向量桶與索引管理大規模資料,具亞秒級查詢效能,並整合 SageMaker、Bedrock 與 OpenSearch,無需額外基礎設施,即可高效建構生成式 AI 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