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罷免大失敗』看《我們與惡的距離II》的棄劇撲街:Z世代的無感是X世代的自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7月26日,聲勢浩大的「大罷免行動」25:0 全面落敗,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執政黨的一次策略挫敗,更是一整個世代對政治操作的集體冷感與情緒抽離。
在選前衝刺的同一時間《我們與惡的距離II》也悄悄走完了它的最終回,儘管這個IP有第一季的光環護體,第二季卻沒能在口碑與聲量上複製前作奇蹟,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水花。
說它「撲街」似乎也有點重,但若問年輕觀眾為什麼不想看,答案卻出乎意料地簡單:「我們不想再被政治恩怨騙眼淚了。」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關鍵節點:

  • 大多數人對《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季印象深刻,只因那是台劇少見能成功結合社會議題、敘事技術與情感層次的神劇。
  • 第一季的劇本使用資策會的大數據資料庫,客觀的呈現大眾在討論的話題。
  • 第二季完全取決於編劇的個人喜好,老一輩的編劇讓網路聲量一片冷清,討論度不及預期,儘管官方宣傳拼盡全力也是撲得悄無聲息。
  • 上檔同時期,台灣正處於「大罷免」高張力政治對決,也揭露出政治斷能與選民冷感。
  •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像極了一場文化創意的失語危機:
💡當政治戲碼與世代情緒無法對接,再強的技術也撐不起內容的重量。

🧠 精神病題材只是幌子,真主線是政治家族群像

第二季打著「縱火案」、「刺法警」、「精神病患」的議題上場,但從劇情推進來看,核心是繞著政治世家的媽媽高張玉敏和兒子高政光的政治理想與家族對立;無論是國民法官制度、衛福體系、輿論操控,最終都成了「服務」於這一對母子的關係修復與價值論辯。

這樣的設定,對於五、六年級生來說可能充滿情感共鳴,那是「我們努力為國家制度奮鬥」的主旋律敘事,但對Z世代來說,這種結構老到掉牙,只因——

我們活在一個制度早就不能保護人,政治語言無法安慰人的時代!

於是,這部劇一邊探討制度失靈、一邊又用政治權力解決問題、一邊說精神病患需要理解與支持、一邊卻將角色的悲劇交給立法院與媒體戰收尾,一頓「自以為誠懇」的戲劇操作痕跡。

📌關鍵節點:

  • 政治戲穿著社會外衣的精英敘事、
  • 第二季乍看像是要延續第一季探討精神疾病與媒體暴力的命題、
  • 實際劇情卻轉向兩個政治世家的恩怨情仇,穿插選戰、鬥爭、秘密與翻盤。

🔸問題出在哪?

  • 沒有「距離」只有「惡」,全是家族恩怨與權力鬥爭、
  • 敘事切點過於高位,觀眾感覺不到切身之痛、
  • 精神疾病議題變成情節點綴,角色宛如代言人,而非活生生的生命。

🔸世代鴻溝:

  • Z世代:「我們不是你們那一代選民,不要再演那些我們無法共鳴的政治鄉愿。」
  • Y世代:「雖然知道要探討社會議題,但這根本不是我們生活的樣子。」

💡假借社會議題之名,說一群過度想像的政治菁英之事,觀眾選擇關掉電視。


⚠️Z世代不討厭政治,但討厭「假裝」這是政治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最大的問題不在太沉重,也不在於演得不好,而是整齣劇在敘事層面過度依賴政治操作與媒體事件,沒有真正回應年輕世代對制度的焦慮與無力感

而這跟「大罷免大失敗」事件不謀而合。

當上一代政客們依舊在喊著「國會改革」、「抗中保台」的大旗時,Z世代早已退場,他們看到的不是正義或進步,是老人們(既得利益者)在做一場與自己無關的儀式性鬧劇

📌關鍵節點:

  • 價值感的疲乏與世代的失語。
  • 第二季不只是劇情方向失焦,而是它沒有對應觀眾內在的「價值感焦慮」。
  • 在這個世代,正義不再是統一語言,連「善惡」都變得模糊又相對。

🔸Z世代的情緒輪廓:

  • 更關心個體處境,不信仰大敘事。
  • 習慣表態,也習慣保留距離。
  • 不崇拜權威,不接受「被」教育。

🔸X世代創作者常見盲點:

  • 以為自己說的是「社會議題」,但其實只是「政治回憶錄」。
  • 忽略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沒經歷那些歷史,也不認為那是價值判準。
  • 還在幻想「喚醒」觀眾,而觀眾只想問:你怎麼還在說那些事?
💡價值感是靠日常處境去理解!劇情沒有照見觀眾的當下焦慮,自然無法連結。

📉結構過重、價值過舊:劇情撐不起信任

第二季試圖構築龐大的多線敘事網絡,穿插司法、醫療、媒體、議會與家族恩怨,意圖打造出比第一季更複雜的價值論戰,複雜到觀眾還要看官方給的人物關係圖,才看得懂。

但,正因為每條線都想說點什麼,反而失去了落地(接地氣)的價值感與人物的可親感,Z世代要的不是「你來告訴我體制有多爛」,而是「你有沒有給我一個讓我想繼續看下去的理由!」

所以我們看到,不論是角色的悲劇命運,還是制度的改革過程,最終都變成一場場說教式的情節,像一封未寄出的信,熱切但無人查收。

📌關鍵節點:

  • 世代與媒介語言的斷裂,才是真正的悲劇。
  • 第一季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真的在「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第二季卻選擇回到權力敘事,失去了那種貼近生活的不適與掙扎。

🔸我們正在見證什麼?

  • 一群創作者還在講他們覺得重要的事;
  • 但觀眾已經轉身離開,因為那不是他們活著的方式。

🎯結論:失語的不只是劇,是世代價值落差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沒有失敗,只是故事說給錯的人聽罷了。

編劇試圖用老掉牙的誠懇與反省,去感動現在這個厭倦「懺悔敘事」的世代;劇本想用制度反思,去感召一群每天都在「荒謬制度」裡自救的人。

儘管演員演得再賣力、導演導得再用心,那自以為能代表價值中心的陳舊敘事邏輯,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看不下去了。

🔍條列重點:為什麼這劇打不到Z世代

1️⃣政治視角

  • 表現結果:政治家恩怨重鎖劇情,罷免劇情反感結合度低。
  • 與 Z 世代接受度落差:高張玉敏/高政光的政治操作,讓人感到空洞與疏離。

2️⃣議題主軸偏移

  • 表現結果:精神病與公衛議題,本應為主線卻淪配角。
  • 與 Z 世代接受度落差:Z 世代更期待政策落地,而非政治家庭狗血劇。

3️⃣情緒調性

  • 表現結果:情緒強烈但劇情收束過快,轉折有突兀感。
  • 與 Z 世代接受度落差:年輕族群更尋求真實、漸進且深度的心理變化。

4️⃣世代隔閡

  • 表現結果:卓越的演技無法跨越「輿論政治」同溫層的共鳴。
  • 與 Z 世代接受度落差:年輕觀眾對傳統政治疲乏,對標籤與權力抗拒。

📌給寫劇本和拍片的你:

如果你還在問:為什麼都沒有人要討論?
💡請先問自己:「這還是我們共同相信的價值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II》不是一部戲爛掉的故事,而是兩個世代如何無法產生對話的——照進現實!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聰聰 is 廣電所の研究生
5會員
111內容數
Elizabeth KT Wang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研究生
2025/07/16
影后陸小芬在電影《本日公休》中飾演一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其細膩真摯的演出令人動容。本片著重刻畫母愛在生活細節中的體現,並以溫柔堅韌的態度展現臺灣阿母的典型形象。文章探討了母愛的本質、社會對母愛的刻板印象,以及陸小芬精湛的演技如何超越傳統的戲劇套路。
Thumbnail
2025/07/16
影后陸小芬在電影《本日公休》中飾演一位平凡卻偉大的母親,其細膩真摯的演出令人動容。本片著重刻畫母愛在生活細節中的體現,並以溫柔堅韌的態度展現臺灣阿母的典型形象。文章探討了母愛的本質、社會對母愛的刻板印象,以及陸小芬精湛的演技如何超越傳統的戲劇套路。
Thumbnail
2025/07/15
這不是一部浮誇的電影,而是一首詩,寫給那些每日平凡卻有高度專注的職人。 一把剪刀、一段人生、一道情感,導演傅天余是拍給母親,也是拍給每一位普通卻偉大的台灣媽媽。
Thumbnail
2025/07/15
這不是一部浮誇的電影,而是一首詩,寫給那些每日平凡卻有高度專注的職人。 一把剪刀、一段人生、一道情感,導演傅天余是拍給母親,也是拍給每一位普通卻偉大的台灣媽媽。
Thumbnail
2025/05/04
《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僅僅是一部法律影集,更是一部蘊含深厚社會隱喻與人性探討的小說文本,曾獲得鏡文學百萬小說大獎。 本篇將運用「文本分析」理論,從劇情結構、角色塑造、對白運用與主題呈現等層面,進行深入探討,還原文本所蘊含的多重敘事層次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社會批判。
Thumbnail
2025/05/04
《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僅僅是一部法律影集,更是一部蘊含深厚社會隱喻與人性探討的小說文本,曾獲得鏡文學百萬小說大獎。 本篇將運用「文本分析」理論,從劇情結構、角色塑造、對白運用與主題呈現等層面,進行深入探討,還原文本所蘊含的多重敘事層次與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社會批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有關「成功罷免立委人數」的預先思考(假設補選全由民進黨選上) 0~5票:中共可控票數仍多於民進黨票數,毁憲亂政哄搶資源開洞給鑽永無寧日 0~1票:國民黨不感到壓力,也不需要和民眾黨合作 2~5票:國民黨必須服從於民眾黨才能使自己要的法案通過,資源將被民眾黨吸走一塊。 6 票以上:國家回復正軌
Thumbnail
實在很不想碰政治相關,每次寫完心情都很爛,就像看政治新聞那麼爛,但這次忍不住還是想表達一下個人立場,即使只能對一、兩個人產生影響,我也心滿意足了。 先說結論,我反對這次的國會改革!理由很單純,無關黑箱、無關藍綠,就是台灣的立法委員根本不夠格擁有那樣的權力!本文告訴你為何會這麼說...
Thumbnail
實在很不想碰政治相關,每次寫完心情都很爛,就像看政治新聞那麼爛,但這次忍不住還是想表達一下個人立場,即使只能對一、兩個人產生影響,我也心滿意足了。 先說結論,我反對這次的國會改革!理由很單純,無關黑箱、無關藍綠,就是台灣的立法委員根本不夠格擁有那樣的權力!本文告訴你為何會這麼說...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一黨之勝負,不等於一國之成敗,這是現代民主體制精要所在。
Thumbnail
一黨之勝負,不等於一國之成敗,這是現代民主體制精要所在。
Thumbnail
總統大選事件投機結束 接下來繼續投機。
Thumbnail
總統大選事件投機結束 接下來繼續投機。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嗯,沒錯。 這是我人生第二次社會公民運動。第一次獻給倒扁運動,原因是,我投的總統票,我負責。 從懂事出社會至近,幾十年了。十幾歲時,被李敖啟蒙的歷史角度如何看待勝利、失敗者的歷史書寫後,原來我們是黨國不分的國家體制。 然後,學會如何檢視、定義政治家、政客的區別。 曾經,我們以為有一個新政黨出
Thumbnail
嗯,沒錯。 這是我人生第二次社會公民運動。第一次獻給倒扁運動,原因是,我投的總統票,我負責。 從懂事出社會至近,幾十年了。十幾歲時,被李敖啟蒙的歷史角度如何看待勝利、失敗者的歷史書寫後,原來我們是黨國不分的國家體制。 然後,學會如何檢視、定義政治家、政客的區別。 曾經,我們以為有一個新政黨出
Thumbnail
為政無舊新之辯 太息掩涕哀民艱 碎嘴無德為己謀 民之唾棄矣不遠
Thumbnail
為政無舊新之辯 太息掩涕哀民艱 碎嘴無德為己謀 民之唾棄矣不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