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才陷阱!如何判斷「先交作品」邀請是否合理?完整應對策略及範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收到回覆了,開心點開信件「我們對你蠻有興趣的,想請你針對某活動,提供一份簡報企劃/內容排程/品牌建議書。」

瞬間心裡兩個聲音打架:

「他們是不是對我有興趣?應該要好好表現!」

vs 「等等...這已經是一整份專案了耶,我現在還沒進公司耶…」

對方一封信就能拿走你數小時甚至數天的努力,如果你什麼都不問就做,很可能白白付出還一場空。所以,該怎麼判斷對方要求合不合理?又要怎麼回,才能保住專業、又不破壞關係?

✅ 一份「合理的試作邀請」通常具備這些特徵:

➊有清楚的目的說明

明白告訴你:這份作業要觀察什麼?思路?內容力?邏輯?而不是無聲投球。

➋時間成本合理

工作量不應超過 1~2 小時,也不需要你做到像一份真正的企劃案等級。

➌與應徵職務密切相關

題目的內容與你申請的工作直接相關,而不是無關的測驗或廣泛型專案。

➍非直接可用的商業成果

對方不會把你的產出直接上線使用,例如作為行銷腳本或社群內容。

➎開放你提供過往作品集替代

表示對方尊重你已完成的經歷,而不是堅持要你免費新做一份。

❌ 相反地,這些徵兆就是你該提高警覺的訊號:

➊要你針對「公司實際產品」做完整提案

如果內容很具體,像是「幫我們現有的產品規劃新的行銷策略」,就很有可能是要你的免費點子。

➋公司不願解釋作業評估依據

問用途沒回、問回饋不說、甚至連時程都模糊不清

➌無償多輪試作還沒保障

試作一輪、補件二輪、複試三輪,過程毫無報酬也無錄取承諾

💡 面對作業邀請時,這樣回應可以幫你拉回主導權:

「了解,想再確認一下,這份提案主要會作為面試時討論用?還是有其他用途呢?希望能理解更完整的期待方向,讓我準備得更符合需求。」這樣的回應語氣專業、有彈性,也讓你在不破壞面試關係的前提下守住界線。

🎯不同職類該怎麼判斷?

1️⃣行銷/企劃職

若要求提供一整份品牌企劃、廣告策略、行銷文案,但沒說評估標準、沒保密協議,也沒說後續是否會邀面試——要警覺!

建議做法:只提供簡版架構,不提供具體創意內容。

👉試著這樣說:我可以提供過去的作品集或是簡要的提案邏輯方向,若需要進一步的細節內容,是否能等到面談中詳細討論,會更好讓雙方確認彼此期待。

2️⃣設計職(平面、UI/UX)

有時候設計職會要你畫一頁demo、或改現有作品。合理的是:「設計測驗」有說明時間上限、用途限定,並且在面試中會跟你討論創作邏輯。

但如果是要你做品牌新LOGO、設計商業圖稿,而且是公司現有客戶的需求 → 十有八九是在蹭免費設計。

👉試著這樣說:了解設計測驗的部分,想詢問一下,這次需求是模擬題還是有實際應用?希望確認雙方的期待,以便投入適當的時間與資源。

3️⃣內容創作者/社群經營/寫作類

常見的就是「幫我們寫三篇文案來看看風格」,還說:「不用很完整,我們只想感受tone調」。結果你花了三小時精修,卻連面試都沒進。

建議:只提供1篇方向,並強調非正式商業用途。

👉試著這樣說:我這邊可提供一篇風格參考的文字草稿,若後續確認進入合作流程,可再針對品牌需求進行深化。

總結一下:面對「先交作品」的情況,你可以怎麼做?

📍審查 3 項原則:

  1. 是否說明用途與評估標準?
  2. 是否在有進一步面談安排下提出?
  3. 是否內容具體到可直接商業使用?

📍你能這樣回應:

  1. 提供過去作品集
  2. 簡略草稿或邏輯說明
  3. 詢問是否有面談流程再深入討論

要避免:

❌直接送上完整企劃(尤其是針對現有產品的)
❌為了進面試而配合所有無限量要求

會尊重你時間與專業的公司,不會拿「作業」來試探你底線。

你越早學會用對方式說「這不太合理」越能篩掉那些只是想拿免費創意的公司
也越快遇到真正值得你花力氣準備的職缺

收藏起來,別再傻傻被說服:「這只是了解你能力的一小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資女の職場生存之道
348會員
364內容數
工作就是為了一份薪水,希望擺脫無止境的加班泥淖,在辦公室也能優雅地「躺平」。ˊ在這裡會分享各種很多種不同職場工具,以及各種職場小吐槽。工作已經夠辛苦,希望能夠解決加班煩惱、創造更多自由時間。來和我一起學習新東西,找尋屬於自己的「職場生存之道」
2025/06/17
畢業不等於人生自由,職場新人常犯的5個錯,讓你少走冤枉路!你以為找到工作就贏了?其實第一份工作決定你三年後的樣貌,職場潛規則、如何避免被主管忽略,以及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好形象,內文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2025/06/17
畢業不等於人生自由,職場新人常犯的5個錯,讓你少走冤枉路!你以為找到工作就贏了?其實第一份工作決定你三年後的樣貌,職場潛規則、如何避免被主管忽略,以及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展現好形象,內文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2025/05/27
面試常被問到的問題背後隱藏著面試官的真正意圖,本文提供三個常見問題(自我介紹、離職原因、薪資要求)的專業應對技巧,協助求職者避免掉入陷阱,提升面試成功率。
Thumbnail
2025/05/27
面試常被問到的問題背後隱藏著面試官的真正意圖,本文提供三個常見問題(自我介紹、離職原因、薪資要求)的專業應對技巧,協助求職者避免掉入陷阱,提升面試成功率。
Thumbnail
2025/05/01
面試就像一場心理戰,面試官的問題背後往往藏著潛臺詞。本文分析三個常見的面試問題:「請你自我介紹一下」、「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呢?」、「你對薪資有什麼要求嗎?」,並提供正確的回答策略,教你如何展現個人價值,從容應對面試挑戰。
Thumbnail
2025/05/01
面試就像一場心理戰,面試官的問題背後往往藏著潛臺詞。本文分析三個常見的面試問題:「請你自我介紹一下」、「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呢?」、「你對薪資有什麼要求嗎?」,並提供正確的回答策略,教你如何展現個人價值,從容應對面試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個人在透過人類圖學習內在權威與策略後,如何判別工作邀請的適合性。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不同角色在面對工作邀約時的決策過程,以及如何在職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希望能提供讀者一些啟發,並鼓勵大家在職涯上持續探索與成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個人在透過人類圖學習內在權威與策略後,如何判別工作邀請的適合性。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不同角色在面對工作邀約時的決策過程,以及如何在職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希望能提供讀者一些啟發,並鼓勵大家在職涯上持續探索與成長。
Thumbnail
其實到今日,我開始擴大範圍。因爲發現如果只是光找平面設計師這個項目,實在太少回復。看招聘系統可以發現,很多都看過,然後處理中。大概都在等暑期工……這也是很麻煩的時段。所以我就面向社交平臺小編和市場方面的工作。希望我的CV可以有點讓人吸睛,有不一樣的效果了。
Thumbnail
其實到今日,我開始擴大範圍。因爲發現如果只是光找平面設計師這個項目,實在太少回復。看招聘系統可以發現,很多都看過,然後處理中。大概都在等暑期工……這也是很麻煩的時段。所以我就面向社交平臺小編和市場方面的工作。希望我的CV可以有點讓人吸睛,有不一樣的效果了。
Thumbnail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建議在找工作時放開一點想像力、打破限制,申請更多管理帶人職位,盡量避免自己有太多腦中小劇場阻擋找到夢幻工作。
Thumbnail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建議在找工作時放開一點想像力、打破限制,申請更多管理帶人職位,盡量避免自己有太多腦中小劇場阻擋找到夢幻工作。
Thumbnail
🐳本文收錄於 1111人力銀行 面試經驗談;每週五分鐘,掌握實務技巧,讓你從容應對職場事務!
Thumbnail
🐳本文收錄於 1111人力銀行 面試經驗談;每週五分鐘,掌握實務技巧,讓你從容應對職場事務!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面試的過程中,不僅公司在評估求職者,同時求職者也在評估公司。透過幾個Tips來判斷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包括研究公司背景、提早到面試地點觀察、觀察引領面試的過程、觀察主管等。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Thumbnail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Thumbnail
因為身為公司人資也有接觸招募的關係,閒聊之間身邊許多朋友會好奇詢問 到底在面試後,公司是怎麼錄取哪位候選人呢? 這題很難三言兩語道盡,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我會說 「公司會選擇在有需求的當下最適合我們的候選人——尋找那位有緣人」
Thumbnail
召募人才是因事找人?還是因人找事? 通常都會回答:因事找人啊。因為有組織結構(含人員編制)以及職位說明書。怎麼會是因人找事呢? 在因事找人的框架下有了職位說明書,都會遵循公司文化和價值觀、資格與要求、專業技能、職場核心能力與人格特質特等指標一路篩(挑)選,挑三檢四,不是三跟四就謝謝再連絡。
Thumbnail
召募人才是因事找人?還是因人找事? 通常都會回答:因事找人啊。因為有組織結構(含人員編制)以及職位說明書。怎麼會是因人找事呢? 在因事找人的框架下有了職位說明書,都會遵循公司文化和價值觀、資格與要求、專業技能、職場核心能力與人格特質特等指標一路篩(挑)選,挑三檢四,不是三跟四就謝謝再連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