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吸引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內在狀態的反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常常在追逐目標的路上感到困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總是吸引來不對的人事物?為什麼我渴望成功,卻總遇到挫折?

為什麼我想要好業績,市場卻反應冷淡?我們可能把問題歸咎於產品不夠好、運氣不佳、或外部環境太惡劣。


然而,今天想和你分享一個深刻的真相:你所吸引到的一切,往往不是你嘴上說「想要」的,而是你內在狀態的真實反射。你的外在世界,其實是你內心世界的巨大投射。

這不只是一種哲學觀點,它在商業世界中更是行銷與團隊文化的核心原理。你給予出去的能量、你內在的頻率,決定了你會吸引到什麼樣的客戶、什麼樣的合作夥伴,以及什麼樣的團隊氛圍。



1. 外在世界:你內在頻率的「回音壁」

「外在世界是內心狀態的投射」並非神秘學,而是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反覆驗證。你的內在狀態,就像一個發射器,不斷向外發出訊號,而你所遇到的情境、人物,就是這些訊號的回音。

  • 焦慮與匱乏的能量: 當你內心充滿焦慮、害怕不足、或總想著「不夠好」時,你散發出的能量會讓人感到壓力、不信任,或下意識地避開。這樣的能量很難吸引到信任、支持與豐盛的機會。
  • 不確定與混亂的能量: 如果你對自己的方向、產品或服務感到不確定,你的能量就是混亂且缺乏說服力的。客戶感受不到你的堅定,團隊也可能感到迷茫。
  • 負面情緒的傳染力: 長期的抱怨、憤怒或受害者心態,不僅影響你個人的身心,這種負面頻率也會悄無聲息地蔓延開來,影響你周遭的人,讓合作變得困難,甚至驅散潛在的盟友。

這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你越是「用力」去推銷、越是「努力」去爭取,反而越是感到阻力重重。因為你外顯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一種不對應的內在能量。



2. 內在狀態:行銷與團隊文化的「隱形磁場」

在商業環境中,你的內在狀態不僅影響你自己,更會像磁場一樣,深深影響你的行銷效果和團隊文化:

  • 行銷的「言外之意」: 客戶購買的往往不只是產品本身,更是產品背後所傳達的能量與信任。如果你對自己的產品缺乏信心,或內心充滿對業績的恐懼,即便你的文案再精美,客戶也能感受到那份不確定性,進而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
    • 「業績不好,不一定是產品不好,也許是你的能量卡住了。」 當你釋放出自信、熱情、解決問題的能量時,這些頻率會自然吸引到認同你的客戶,讓他們更願意為你買單。
  • 團隊文化的「氛圍領袖」: 作為領導者,你的內在狀態會直接決定團隊的氛圍與凝聚力。一個焦慮不安的領導者,容易讓團隊感到壓力;一個抱怨不休的領導者,會讓團隊士氣低落。
    • 「為什麼你總遇到難合作的對象?先看你怎麼對待自己。」 如果你內心對自己不夠尊重、總在批判自己,這份批判的能量也可能反射在你對待他人的方式上,讓你吸引到或創造出難以相處的合作關係。反之,當你內心豐盛、懂得自愛與尊重,你將能吸引並培養出更具向心力、更樂於協作的夥伴。


3. 如何校準你的內在狀態,吸引你想要的成功?

要改變你所吸引到的外在,就必須先從校準你的內在頻率開始:

  • 覺察你的核心信念: 你的內心深處,是否藏著對金錢、成功、人際關係的負面限制性信念?例如:「我永遠不夠好」、「錢很難賺」、「合作夥伴都不靠譜」。這些信念是阻礙你吸引力的根源,先覺察它們。
  • 練習「自我關懷與接納」: 當你學會溫柔地對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你的內在能量會變得更穩定、更有愛。這份愛的能量會向外擴散,吸引更多正向的關係與機會。
  • 專注於「貢獻與價值」: 將焦點從「我能得到什麼」轉移到「我能給予什麼價值」。當你真心專注於解決他人的問題、提供有益的產品或服務時,這種貢獻的能量會自動吸引財富和認同。
  • 視覺化你渴望的狀態: 不僅要視覺化你想要的結果,更要視覺化你達到這個結果時的內在感受能量狀態。例如:想像你成功時的自信、平靜、喜悅。讓這些感受充滿你的內心。
  • 定期「清理」負面能量: 透過冥想、運動、寫日記或與信任的朋友傾訴,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和壓力,為正向能量騰出空間。


Vic 的正能量結語 🌟

我是帶給你正能量的 Vic。在追求事業成長和人生豐盛的旅程中,我們常常向外看,尋找解決方案。但請記住,你最大的力量,藏在你的內在。

你所吸引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狀態的回音。當你願意投入時間,校準你的內在頻率,讓它與你渴望的成功、財富和關係保持一致時,你將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會開始為你回應。

從今天開始,清理你的內在,讓你的能量成為你最強大的吸引力。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幫我點個愛心,也分享給身邊需要這份力量的朋友!別忘了訂閱我的頻道,讓我們一起駕馭內在頻率,吸引你真正渴望的一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馬鐵克的正能量沙龍
10會員
178內容數
我是雷馬鐵克的Vic,一位熱衷分享正能量、心態管理與商業模式的企業家。結合多年的跨境電商實戰經驗,成功打造了雙品牌——LEMATEC與雷馬鐵克,並持續拓展全球市場。作為講師與企業家,我專注於資源整合、全網營銷等,致力於以簡單實用的方式啟發更多人。我始終相信,心態改變命運,創新驅動成長,期待與大家一起探索無限可能!
2025/07/29
在這個追求高速成長的商業世界,我們常把「效率」簡單等同於「在最短時間內做更多事」,以為只要不停地忙碌就能累積更多財富。 我們努力成為多工處理的高手,追求極致的時間管理,每天的行事曆排得滿滿當當,手機通知響個不停。然而,許多人卻因此陷入了瞎忙與過勞的困境,甚至發現即使忙到極致,成果卻不如預期,財
2025/07/29
在這個追求高速成長的商業世界,我們常把「效率」簡單等同於「在最短時間內做更多事」,以為只要不停地忙碌就能累積更多財富。 我們努力成為多工處理的高手,追求極致的時間管理,每天的行事曆排得滿滿當當,手機通知響個不停。然而,許多人卻因此陷入了瞎忙與過勞的困境,甚至發現即使忙到極致,成果卻不如預期,財
2025/07/29
在一個快速變革、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對「安全感」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許多人拼命打拼,累積金錢、房產、職位,甚至更多的物質,以為這樣就能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我們被教導,擁有得越多,就越安全。 然而,當金融風暴來襲、科技巨變衝擊產業、或是個人健康面臨挑戰時,
2025/07/29
在一個快速變革、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對「安全感」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許多人拼命打拼,累積金錢、房產、職位,甚至更多的物質,以為這樣就能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我們被教導,擁有得越多,就越安全。 然而,當金融風暴來襲、科技巨變衝擊產業、或是個人健康面臨挑戰時,
2025/07/27
在傳統觀念裡,我們常被教導「藏私」、「保留一手」,因為知識、資源似乎是有限的,分享就意味著減少自己的份額,甚至培養了競爭者。然而,在今天這個高度互聯、快速協作的時代,一個反直覺卻極其強大的法則正在被驗證:越分享,反而越成功。 這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或口號,它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內在邏輯和商業智慧。
2025/07/27
在傳統觀念裡,我們常被教導「藏私」、「保留一手」,因為知識、資源似乎是有限的,分享就意味著減少自己的份額,甚至培養了競爭者。然而,在今天這個高度互聯、快速協作的時代,一個反直覺卻極其強大的法則正在被驗證:越分享,反而越成功。 這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或口號,它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內在邏輯和商業智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現在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什麼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是為了過上好生活、幸福、環遊世界等... 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之所以努力,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不被看扁,或是符合社會的標準,而不是打從心底「想要」這件事。
Thumbnail
你現在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什麼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是為了過上好生活、幸福、環遊世界等... 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人之所以努力,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不被看扁,或是符合社會的標準,而不是打從心底「想要」這件事。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心想事成」一直是每個人都想要達成的。然而,為何大部分的人是心想事不成,作者李欣頻點出這些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因素、以及盲點,是一本會敲醒你的好書!
Thumbnail
「心想事成」一直是每個人都想要達成的。然而,為何大部分的人是心想事不成,作者李欣頻點出這些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因素、以及盲點,是一本會敲醒你的好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顯化的兩個原因,為什麼有時候無法顯化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文章提到,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自己行動去拿,而是希望天上掉下來。同時強調了匱乏的行動和受啟發的行動的區別,以及內心根本就沒有想要這個東西的原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顯化的兩個原因,為什麼有時候無法顯化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文章提到,想要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自己行動去拿,而是希望天上掉下來。同時強調了匱乏的行動和受啟發的行動的區別,以及內心根本就沒有想要這個東西的原因。
Thumbnail
你有沒有察覺到,來自你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大部分都源自於你試圖去控制它們,並期望它們能依照你的預期發展? 你認為他人應該按照你的期望度日,你認為怎麼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強加自己的認知在他們身上,有時候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現在的你,沒有感到幸福與深刻
Thumbnail
你有沒有察覺到,來自你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大部分都源自於你試圖去控制它們,並期望它們能依照你的預期發展? 你認為他人應該按照你的期望度日,你認為怎麼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強加自己的認知在他們身上,有時候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現在的你,沒有感到幸福與深刻
Thumbnail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不是很能理解,就是關於有些人「不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為什麼不是基於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而是把理由推給別人或是外部因素呢?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說之前興致勃勃做某件事是因為有很多人給予正面的回應,但現在不做同一件事是因為缺乏認同或是社群能見度低落,但我比較想問的是:「難
Thumbnail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不是很能理解,就是關於有些人「不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為什麼不是基於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而是把理由推給別人或是外部因素呢?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說之前興致勃勃做某件事是因為有很多人給予正面的回應,但現在不做同一件事是因為缺乏認同或是社群能見度低落,但我比較想問的是:「難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