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赫茲的鯨魚與非暴力溝通:找回我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囝仔人有耳無喙。」

你有聽過這句話嗎?這是很多人小時候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我也是。

還有一句「不要問這麼多」,常是大人在不想或不知如何解釋時的擋箭牌。若你繼續追問,便會被貼上沒禮貌、不懂事的標籤。久而久之,很多事我們真的就不問了。

只要乖乖聽話,就能贏得「乖孩子」的讚揚;一旦反駁或不配合,則會被貼上壞孩子、沒家教、讓家裡丟臉的標籤。

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長輩說的話,就算我不同意、不想做,明明有話想說,也會選擇沉默,因為說出口後,常常換來的是斥責、否定,甚至失望。

漸漸地,我成了那個「沒什麼想法」的人。但那真的是因為我沒有想法嗎?

事後回想,其實我早就有感覺、有判斷,只是在那個當下,我錯失了表達的時機。

因為我總是害怕:害怕意見太多、害怕被視為幼稚或不被接受、害怕表達會破壞氣氛。 於是我選擇把話吞回肚裡。 然而,每當我感到委屈、憤怒,或想為自己說話時,卻怎麼樣也開不了口,只能任由情緒在心裡翻滾,最終化為不斷內耗的沉寂。

這種狀態,伴隨了我好久。


尋找我的頻率:從52赫茲的鯨魚到非暴力溝通

《52赫茲的鯨魚們》這本書,深深觸動我的是「發聲」這個核心概念

那頭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發出無人能聽見的高頻率叫聲。牠在海裡游動著,身邊可能不乏同類,卻沒有誰能理解牠的呼喚,牠也聽不見別人的回應。尋找同類,是一件孤獨又漫長的事情。然而,52赫茲的鯨魚還是持續發出牠的頻率,因為牠明白,沉默並不會改變還沒找到同伴的處境,但沒有發出聲音,就不會有後續

這份孤獨的堅持,讓我開始回望:我是如何找回自己的聲音的?

我是在一段彼此越來越沉默的關係裡,開始接觸《非暴力溝通》這本書。

起初只想找到「好好說話」的方法,卻意外發現:原來我從小習得的語言習慣,早已讓我失去表達能力,這也是我總覺得「溝通困難」的原因之一。

然而,實踐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

讀過這本書的人或許能懂,剛開始實踐時那種「卡關」有多明顯。光是第一關「觀察」,我就常常卡住。例如,當我想說出「我觀察到你…」時,大腦馬上跳出:「這是不是在指責?對方會不會不舒服?」結果話到嘴邊,又再次吞了回去。

後來,那段關係並未等我學會開口,就劃下了句點。

但這條路,我沒有放棄。


跑道上的堅持:找回我的聲音

之後,我開始在朋友、家人、同事,甚至後來的伴侶身上慢慢練習。

每一次,都是一場長期且不易的修煉:先理清情緒、再辨識感受、最後說出需求。

而真正難的,不只是方法本身,更是面對「對方不一定懂你、也不見得想改變」的那份孤獨感

那感覺像是一場馬拉松,但整條跑道上,只有我一人獨行

我也曾懷疑,這份努力到底有沒有用?是不是只有我在意? 但我選擇相信,這份堅持會讓我更接近真正的連結,也更靠近真實的自己。


那通電話後,我知道我真的變了

直到今年某天,一通與父母的電話中,我發現自己竟自然而然地運用了非暴力溝通

我清楚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立場,沒有情緒爆炸,也沒有壓抑。對話結束後,我們彼此理解對方立場,也終於找到一些共識:我們都明白,問題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如何對話」,才是影響親密關係的關鍵。

那通電話之後,我才真正感覺到:我找回了自己的聲音。

回頭看,從接觸非暴力溝通到現在,已至少三年。

每當我又把自己的聲音藏起來時,我都會再次練習並提醒自己:這是一條值得走的路,別放棄自己的聲音。


書寫,是另一種發聲

除了說話,我還學會了一種「發聲」的方式:書寫。

那些當下說不出口的話,我都寫進文字裡。

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些說不清的情緒,一點一滴寫下來,這不只是讓情緒有了出口,更讓我慢慢看見自己。有時寫著寫著,才發現自己原來還記得那些話、那些畫面,也才明白,自己其實一直都很努力。

透過書寫,我整理了很多混亂,放下了一些不再適合的信念,也讓心裡有了更多空間。

而一篇篇的文章,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裡誕生。


結語

其實,我對《52赫茲的鯨魚們》的劇情本身感受不深,甚至對角色設定感到有些距離。它並未給我評論中那種強烈感動,但它卻喚醒了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核心主題:「被聽見」。

或許因為我過於理性,無法將這本小說單純視為情感投射的對象,但它仍促使我提筆,重新整理自己的故事。

原本以為寫不出什麼,沒想到竟然寫到要分成兩篇(笑)!

原來不是沒感想,只是那些感想的核心,不在小說本身,而是在我自己的人生裡。

下一篇,我想聊聊另一個觸動我的主題:「靈魂伴侶」。

當我學會發聲之後,我對「連結」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聲音與故事。

願我們都能在彼此的頻率裡,被聽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宙邊緣筆記
2會員
20內容數
這裡是我用文字搭建的獨特宇宙,記錄著腦袋中的各種思緒與生命風景。 歡迎來到這裡,讓我們一起在文字中遇見,共同發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價值的概念,並強調表達情感的重要性。從歌手大穎的音樂,到孩童時期的教育方式,作者提及了各種帶來正面和負面情緒價值的例子。文章認為,應該自發地表達對周遭人和事物的正面情感,並樂見他人獲得支援和滿足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情緒價值的概念,並強調表達情感的重要性。從歌手大穎的音樂,到孩童時期的教育方式,作者提及了各種帶來正面和負面情緒價值的例子。文章認為,應該自發地表達對周遭人和事物的正面情感,並樂見他人獲得支援和滿足感。
Thumbnail
小蝦現階段對敘事治療的心得彙整。關於「重寫」與「小故事」分享。
Thumbnail
小蝦現階段對敘事治療的心得彙整。關於「重寫」與「小故事」分享。
Thumbnail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個放蕩不羈的小子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傾聽他的聲音才不會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個放蕩不羈的小子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傾聽他的聲音才不會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小蝦現階段對敘事治療的心得彙整。關於「解構」與「外化」。
Thumbnail
小蝦現階段對敘事治療的心得彙整。關於「解構」與「外化」。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Mika告訴媽媽,調整是為了進步,但她也希望媽媽可以放下對自己的壓力,好好照顧自己。現代人需多關注自身,不要忽略對內心的關照。此外,文章中提到了動物溝通師Zakiya,如果你有需求,可以預約跨族群交流服務。
Thumbnail
Mika告訴媽媽,調整是為了進步,但她也希望媽媽可以放下對自己的壓力,好好照顧自己。現代人需多關注自身,不要忽略對內心的關照。此外,文章中提到了動物溝通師Zakiya,如果你有需求,可以預約跨族群交流服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