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歌手大穎,寫了一首關於媽媽過世的歌,有零星網友說她賣情感,但那是她的情感,她曾經發生的故事,為什麼不能抒發感受呢?以前也習慣對別人發生的事感到不解甚至發表想法,但後來看到一段話,別人發生的難過事只有當事人能懂,旁人如果無法感同身受,就不要置喙少點評斷。華人/台灣人社會會進行羞恥的教育,藉由指責點出犯錯和社會壓力來告訴你,某些你的行為是不符合社會框架,彷彿只要社會框架規範不論好壞你就必須遵守而不能有任何異議與意見。曾經有個日本教練來台灣教球隊,他受訪講了一段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台灣社會只要有凸起的釘子就會把它打下去,就如同瑞莎在推動體操隊時也一直遇到反更動調整方的阻擾。台灣社會不習慣傾聽孩子意見,美國家庭習慣家人分享事情,不論大小事,都會讓孩子知情,所以相較不會讓人壓抑情感表達。反觀,台灣大人習慣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懂,不讓他們知道一些事。不過我有發現馬來西亞人比台灣人感性,直至今日即便我詢問了也不太了解原因,或許有待我日後發掘。🤔
Dior大穎 《如果那通電話有接通》 - Official MV https://youtu.be/m1ifjumQz-I?si=1Sbe-Nj86JCG8rYw
好的情感價值指的是某個物品或經歷對個人具有正面情感,帶給人安慰性的意義。這種價值通常來自於與重要人物、珍貴回憶或特殊時刻的聯繫,讓人感到被愛、被關心和被記得,這些有意義的回憶和重要時刻,能夠帶給情感的支持和滿足感。有些人能夠帶給他人舒服愉悅的好的情緒價值照亮他人,而有些人則是會製造讓人生氣難堪不舒服的壞情緒,這影響了彼此關係的好壞。
「心理學的交流分析理論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行為稱為『撫慰』(Stroke),而像是貶低、諷刺等會讓人有負面感受的行為則是『負面撫慰』。」
我認為要帶能給與人好的情緒價值需要發自內心去讚賞誇獎周邊美好的人事物,而言不由衷的認同則是會帶給人負面感受。
許多人會因為自己過去曾經從別人那邊受過歧視或批評,把累積的怨氣、受過傷的陰影以及憤怒發洩在另一個人身上產生情緒轉移。他們無法當下向當事人表達不悅、無法反抗,或者自卑,不敢對抗讓你不舒服的那個對象說,反而柿子挑軟的轉而向和善沒有惡意的,受歧視過的人無法直接對抗歧視源頭,不敢反擊加害者,轉而找旁人來發洩。或是在成長過程曾經有過什麼傷痕,內心渴望沒有達成,可能在某個時機下,你碰觸到你一直不願意面對不想聽的字詞,而觸動你的舊傷,於是你開始在他人言語話裡面挑針,伺機抱怨攻擊譴責,但源頭那個問題依然被擱置。再者,要批評不滿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害怕得罪人,轉而找第三者或物品發洩情緒。日本人的委婉是怕打擾別人或者不想被打擾,台灣人的委婉是怕被攻擊、保護自己或是怕得罪人。
我們需要體驗過激情,但我們亦需要穩定的愛。情緒價值的高低和對周遭接觸人的情緒影響好壞相關,也會呈現在和人溝通講話出來的樣子。我們社會總有意無意在強迫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阻止或不詢問人想法。孩堤時被罵感到委屈哭泣時,媽媽總是生氣要我不要再哭你做對什麼,情緒少了出口被壓抑起來,長期積累而變得難以宣洩。而有些說話比較直接的人會被說成不受控制,被阻擋發言,其實這只是台灣社會部分縮影,不讓人表達意見,不讓人抒發內心真實想法,聽到實話會害怕並感到不舒服。先關心自己自我覺察才能懂的自己的情緒好壞,這是我這陣子一直以來的課題,而比起溫柔,懂得擁抱自己的情緒與脆弱更是我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