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曾說:「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點明了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人生並沒有一個預設好的劇本或目的。
我們並非為了某個特定的「本質」而被創造,而是先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然後透過自己的自由選擇和行動,來創造和定義自己的人生。
在一個看似荒謬且無意義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存在負起全責,勇敢地為其賦予意義。這種沒有既定答案的哲學觀,與超人氣YouTuber 老高的「人生觀」不謀而合。
老高認為,人生的目的並不是去追求一個社會定義的「成功」或「終極目標」,而是更接近於一種體驗和過程。
他常說人生就像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去探索、去體驗,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看作是「打發這段時間」的方式。
重點不在於結果,而在於你如何選擇去度過這段時間,以及這段時間是否能讓你感到充實與快樂。
而哲學家阿爾伯特·博格曼(Albert Borgmann)的觀點,則為「如何打發時間」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深刻的註解:
「你會希望在你的生命中有很多時刻,在這些時刻裡,你會說:
- 這是我最想待的地方
- 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 這是我最想相處的人
這是我永遠會記住的時刻。如果你能用這些時刻將人生填滿,那我認為你會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尋找一個外部的宏大目的,轉而專注於創造和珍惜這些發自內心的「最想」時刻,我們便是在用最真實的方式,將自己的人生填滿。
這正是存在主義所強調的:在自由的基礎上,透過個人的體驗和選擇,為自己荒蕪的生命畫布,親手描繪出屬於自己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