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巧不成薯:一場800萬年前的異種戀曲,竟然產生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馬鈴薯(potato,Solanum tuberosum)不只是薯條的原料,還是世界第三大主食作物,僅次於稻米與小麥。它與玉米、小麥和稻米合計供應了人類約八成的熱量來源。高產、能適應多種氣候、且塊莖能長時間儲存這些優點,讓馬鈴薯成為養活全球數十億人口的關鍵作物之一。


也因此,科學家們不只關心怎麼讓馬鈴薯更好吃、更抗病,也很關心: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團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基因體研究。他們蒐集並分析了來自茄科(Solanaceae)家族的超過128個雙倍體基因體,涵蓋了馬鈴薯所屬的 Petota 譜系、番茄(Tomato)譜系、Etuberosum 譜系(這個譜系的植物能產生地下莖,但不像馬鈴薯那麼「巨」),還有3個作為對照的外群植物。這是目前為止對馬鈴薯親緣背景最完整、最廣泛的基因體研究。


結果相當驚人!他們發現,馬鈴薯並非由單一路徑演化而來,而是約在800到900萬年前,由「番茄家族的某個祖先」與「Etuberosum族的某個祖先」發生了一次異種雜交後誕生的混血後代。


這個混血事件發生在南美洲安地斯山區剛好快速隆起的地質時期,為新生後代提供了多樣棲地的演化舞台。


但更神奇的是——


在植物中,大多數異種雜交都會伴隨染色體加倍(成為異源多倍體,如小麥、玉米),否則後代無法正常進行減數分裂,幾乎注定不育。


然而,馬鈴薯卻打破這個規則。


基因體分析顯示,它是透過「同倍體雜交與種化」(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誕生的,也就是在兩個物種發生雜交後,雖未發生染色體加倍(它的染色體還是只有12對、24條,2n = 24),卻仍演化出一個具穩定繁殖能力與明確分化的新物種譜系。


但是,染色體沒加倍,就會造成減數分裂時無法發生同源染色體配對;也就是說,這個「混血王子」便無法產生後代。那麼,馬鈴薯的祖先是如何克服這個困境的?


研究團隊推測,雜交初期的馬鈴薯祖先可能真的無法產生種子,但是「無巧不成薯」--來自兩個譜系的互補基因組剛好觸發了一個關鍵創新:塊莖的形成。


他們推測,來自番茄譜系的 SP6AGIGANTEAGI)基因參與光週期訊號的調控,而來自 Etuberosum 譜系的 PHYBIT1CLF 等基因則調節地下莖與側芽的分化。這些基因在雜交後重組,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調控網絡,使 stolon 末端得以膨大成為塊莖。


這些塊莖不只是儲存器官,更能透過營養繁殖穩定傳代,即使無法有性生殖也能倖存。這讓馬鈴薯的混血後代有時間在環境中擴散、累積突變,並逐漸恢復部分有性生殖能力,最終演化出我們今天看到的107種野生馬鈴薯與一個被人類馴化的主食作物。


為了證實這個假設,研究團隊以基因編輯將SP6AGIPHYBIT1CLF給「砍」掉(即剔除),結果發現,少了這些基因,的確會大幅影響馬鈴薯的塊莖形成。SP6A 是類似 FT 的花期轉換基因,在馬鈴薯中轉而促進塊莖生成;GI 則調節日長感應;PHYB 是光敏素;IT1CLF 則參與芽點活化與表觀遺傳調控。這些基因的跨譜系重組,讓馬鈴薯得以建立塊莖形成的新機制。


現代馬鈴薯的基因體中,大約有60%的基因來自 Etuberosum 譜系,40%來自番茄譜系,這種穩定的混合基因組構成了它得以成功繁衍與適應多樣環境的遺傳基礎。


這也說明了一件事:


「番茄不是馬鈴薯的祖先。」


它們的確有親緣關係,但更準確地說,它的祖先是馬鈴薯祖先的來源之一。在幾百萬年前,番茄族的某個祖先與 Etuberosum 譜系的某個祖先發生了異種雜交,共同締造了馬鈴薯家族的誕生。真正讓馬鈴薯成為今日重要作物的,是一場偶然的混血事件、一次創新的塊莖演化,以及漫長演化史中的堅韌與適應力。


看到某食農粉專寫「番茄是馬鈴薯的祖先」,甚至還進一步說「番茄是媽媽」,真的很叫人無言。身為科普作者,趣味與過度解釋之間的分寸,還是應該要小心拿捏的。

我們沒辦法知道八九百萬年前到底誰貢獻了花粉、誰貢獻了胚珠,因為這兩類植物並不是雌雄異株。不過,連紐約時報都來個「馬鈴薯是九百萬歲的番茄」...唉。


參考文獻:

Ma, Z., Gagnon, E., Jia, Y., Cheng, L., Bao, Z., Liu, Z., Wu, Y., Hu, Y., Lian, Q., Lin, W., Wang, N., Ye, K., Wang, H., Zhang, J., Zhou, Y., Liu, L., Li, S., Lucas, W. J., Särkinen, T., Knapp, S., Rieseberg, L. H., Liu, J., & Huang, S. (2025). 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 Cell, 188(18), 1–17.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6.03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7會員
97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好快八月啦!我們來看一下上個月的高完讀率文章~一樣從低排到高。 我在6月底啟動了貓咪躺躺計畫,然後貓咪文也有進榜。 第一名是東京大學的紙飛機~
Thumbnail
2025/08/01
好快八月啦!我們來看一下上個月的高完讀率文章~一樣從低排到高。 我在6月底啟動了貓咪躺躺計畫,然後貓咪文也有進榜。 第一名是東京大學的紙飛機~
Thumbnail
2025/07/30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左撇子比較聰明、比較有創造力。」從達文西、畫家艾雪,到吉他大師吉米.亨德里克斯,很多左撇子都是天才。但這真的是因為他們用左手嗎?還是只是巧合? 最近發表的研究發現:一切可能都只是巧合喔!
Thumbnail
2025/07/30
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左撇子比較聰明、比較有創造力。」從達文西、畫家艾雪,到吉他大師吉米.亨德里克斯,很多左撇子都是天才。但這真的是因為他們用左手嗎?還是只是巧合? 最近發表的研究發現:一切可能都只是巧合喔!
Thumbnail
2025/07/30
馬伯庸是我很喜歡的作者。當初《長安的荔枝》小說出版時,我衝著他的名字就買了、也看完了。後來,聽說要改編成電視劇,我當然不會錯過。 荔枝是出了名的難以保存,有所謂「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 而《長安的荔枝》演得是李善德要將荔枝從廣東運到長安!他能達成嗎?
Thumbnail
2025/07/30
馬伯庸是我很喜歡的作者。當初《長安的荔枝》小說出版時,我衝著他的名字就買了、也看完了。後來,聽說要改編成電視劇,我當然不會錯過。 荔枝是出了名的難以保存,有所謂「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 而《長安的荔枝》演得是李善德要將荔枝從廣東運到長安!他能達成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香噴噴的馬鈴薯燉肉,上菜囉👋 很喜歡日式馬鈴薯燉肉的香氣,吃起來甜甜的,配兩碗飯都不為過。即使把肥滋滋的豬五花拿下去燉煮,吃起來不油膩又保有豬油的香氣,主要是靠甜而不膩的日式鹹甜醬汁,讓人忍不住多扒幾口白飯。 馬鈴薯燉肉的靈魂是馬鈴薯呀~~~ 把馬鈴薯燉到像暖男一樣,擁有堅強的外表,卻有著
Thumbnail
香噴噴的馬鈴薯燉肉,上菜囉👋 很喜歡日式馬鈴薯燉肉的香氣,吃起來甜甜的,配兩碗飯都不為過。即使把肥滋滋的豬五花拿下去燉煮,吃起來不油膩又保有豬油的香氣,主要是靠甜而不膩的日式鹹甜醬汁,讓人忍不住多扒幾口白飯。 馬鈴薯燉肉的靈魂是馬鈴薯呀~~~ 把馬鈴薯燉到像暖男一樣,擁有堅強的外表,卻有著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因為過敏因素,以及想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堅持,正男妮妮非常少接觸油炸食品,所以正男去幼稚園前沒聽過薯條、看過薯條、吃過薯條(是的,請不要懷疑),但是自從孩子去上學以後,同學聊到薯條二字,對正男來說是個新詞,為了不讓他和其他孩子差異性過大,我把馬鈴薯和地瓜切條狀、用水洗過、泡鹽水後抹橄欖油、進烤箱烘烤
Thumbnail
因為過敏因素,以及想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堅持,正男妮妮非常少接觸油炸食品,所以正男去幼稚園前沒聽過薯條、看過薯條、吃過薯條(是的,請不要懷疑),但是自從孩子去上學以後,同學聊到薯條二字,對正男來說是個新詞,為了不讓他和其他孩子差異性過大,我把馬鈴薯和地瓜切條狀、用水洗過、泡鹽水後抹橄欖油、進烤箱烘烤
Thumbnail
馬鈴薯豬骨湯 午餐也是來到一家專賣店 我是第一次吃馬鈴薯豬骨湯 這餐只有小菜跟白飯可以吃到飽 這鍋是4人份、要配飯吃才會飽 不知名的菜乾 豬骨湯裡面有燉得軟爛的豬排骨、芝麻葉、金針菇、不知名的菜乾、麵疙搭、馬鈴薯 不知名的菜乾有點像客家福菜,只是菜的種類不一樣,還有一股不一
Thumbnail
馬鈴薯豬骨湯 午餐也是來到一家專賣店 我是第一次吃馬鈴薯豬骨湯 這餐只有小菜跟白飯可以吃到飽 這鍋是4人份、要配飯吃才會飽 不知名的菜乾 豬骨湯裡面有燉得軟爛的豬排骨、芝麻葉、金針菇、不知名的菜乾、麵疙搭、馬鈴薯 不知名的菜乾有點像客家福菜,只是菜的種類不一樣,還有一股不一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Thumbnail
今天這題,我不確定是怎麼回事。但確實是只有在薯國才會有的。
Thumbnail
今天這題,我不確定是怎麼回事。但確實是只有在薯國才會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