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默默忍受那個讓整個團隊變得一團糟的人嗎?小心,他正拖垮你的職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經在會議中感受到某人的冷嘲熱諷?

或者有人總是搶走別人的功勞,還在茶水間散播流言?

這些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職場環境可能正面臨有毒的氛圍。

英國CIPD曾指出,有 38% 的員工在一年內經歷過人際衝突。對企業來說,這不是小事。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會直接影響生產力、士氣與員工留任率。

行為如果一再被容忍、甚至擴散,就會像病毒一樣,侵蝕整個組織文化。


「有毒員工」不只是難相處

很多人會把「難搞的同事」與「有毒員工」畫上等號,但事實上,這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有毒員工之所以危險,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會被複製、擴散,進而讓整個團隊的標準下降。

這些人可能表現優異,讓主管難以察覺;也可能外表和善,實際上卻在暗中破壞團隊氣氛。常見的表現包括:

  • 散播謠言
  • 一昧附和上級
  • 拖延與逃避責任
  • 找藉口掩飾失誤
  • 極度自戀
  • 表現出「人在但心不在」的假象

這類員工若未即時處理,會對團隊造成連鎖性的影響。


與有毒員工共事的代價

一項研究顯示,當優秀員工與有毒員工共事時,離職的機率會提升 54%。也就是說,留住毒性員工,等於逼走真正的人才

如果沒有即時介入與管理,有毒行為會不斷被模仿,職場標準逐漸下滑。從最初的小衝突、冷漠、說話不禮貌,最後可能演變為霸凌或性騷擾,導致團隊士氣瓦解。


該如何面對「有毒員工」呢?

面對有毒員工,企業不能只停留在「觀察」階段,必須採取雙軌並行的策略:

第一階段:嘗試改善行為

  1. 明確告知問題
    多數有毒員工並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影響,主管應該清楚說明這些行為如何影響團隊合作、溝通與生產力。
  2. 提供改善資源
    若有毒行為源自心理壓力、家庭困難或職涯挫折,可考慮提供心理諮商、彈性休假等措施。
  3. 設定具體目標
    制定明確可衡量的改善指標,並設下合理的期限,觀察其行為是否改變。
  4. 降低傷害範圍
    可採取調整職位、工作重新劃分、遠距等方式,減少其對其他成員的負面影響。

第二階段:改善無果,果斷處理

若在提供改進機會後仍無改善,企業應考慮更嚴格的處理方式,例如紀錄考核、正式警告,甚至解僱。但要特別注意:

  • 保留完整的紀錄與證據
  • 避免讓情緒主導決策
  • 確保處理過程合法、透明、尊重當事人隱私

建立健康職場文化才是根本

重點不只是「清除毒素」,而是要 防止毒素再度生成。這需要從根本打造開放、透明、信任的企業文化。

  1. 高層要當領頭羊
    管理層的行為會直接影響下屬的行為標準。
  2. 鼓勵匿名反饋與對話
    定期透過員工調查、私密訪談或匿名建議箱,讓員工有管道表達不滿或觀察到的問題。
  3. 建立安全感與回應機制
    讓員工知道他們的聲音會被傾聽,並且管理層會實際回應與行動,而不是冷處理或推卸。
  4. 使用HR系統輔助追蹤
    利用數位工具紀錄員工狀態、追蹤溝通歷程、辨識潛在風險,是現代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企業不應只著眼於業績數字,忽略了職場內部的人際氛圍。

一個有毒的員工,不只是表現上的問題,更是文化上的風險源。

有毒員工的存在,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整體組織健康的一環。

唯有打造信任與正向的職場文化,企業才能真正持久、健康地成長。


今日重點

📍 有毒員工會讓團隊氣氛惡化,影響生產力與人才留任
📍 處理方式應雙軌並行,給予改進機會,同時做好紀錄與風險管理
📍 從根本打造開放、透明、信任的職場文化防堵毒素的關鍵


📝經驗分享

我剛進職場時,沒想到第一份工作就遇到有毒的環境。當時有同事動不動就亂發飆,還情緒勒索,但因為我是新進員工,怕留下壞印象,只能選擇忍耐。每天壓力大到喘不過氣,常常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現在想起來,真的不值得。

後來我決定離職,回頭看,這是最正確的選擇。處在一個有毒的職場,只會消耗掉自信、健康和原本的熱情。當時為了給前輩留下好印象,而一再退讓,結果讓自己越來越疲憊。事後才明白,工作永遠有選擇,健康和情緒才是最該保護的。

所以如果你也正處在一個讓你喘不過氣、影響心情的職場,不用硬撐。外面的機會很多,不需要為了迎合不合理的環境犧牲自己。能夠早點認清狀況、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才是真正的成長。健康的心態比任何一份工作都重要。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FPの幻想國度
26會員
86內容數
天馬行空、隨心所欲、胡思亂想
INFPの幻想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8/05
很多人一聽到「節儉生活」就皺眉,覺得太辛苦、不適合自己,甚至有點丟臉。 但如果我告訴你——節儉其實是一種策略性的選擇,而不是一種被迫的犧牲呢?
Thumbnail
2025/08/05
很多人一聽到「節儉生活」就皺眉,覺得太辛苦、不適合自己,甚至有點丟臉。 但如果我告訴你——節儉其實是一種策略性的選擇,而不是一種被迫的犧牲呢?
Thumbnail
2025/08/04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出門走在街上,遠遠看到同事迎面走來,卻突然轉進小巷或假裝看手機,只為了避免和他打招呼?
Thumbnail
2025/08/04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出門走在街上,遠遠看到同事迎面走來,卻突然轉進小巷或假裝看手機,只為了避免和他打招呼?
Thumbnail
2025/08/03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困難或挫折,這些都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管理壓力、保持正向態度,並從每一次經驗中成長。
Thumbnail
2025/08/03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困難或挫折,這些都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管理壓力、保持正向態度,並從每一次經驗中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公司就最怕有你這種毒瘤整天在那邊散發毒氣!」 對那位整天抱怨的同事, 我憋了一整年,終於說出 真是快瘋了。 每天進辦公室,我都能深刻感覺到座位旁邊那團黑色烏雲蠢蠢欲動。 「乾你知道她有多瞎嗎?連Excel公式都不會寫,跟她面進同一家公司真是我的恥辱...」 他一開口,就像一股
Thumbnail
「公司就最怕有你這種毒瘤整天在那邊散發毒氣!」 對那位整天抱怨的同事, 我憋了一整年,終於說出 真是快瘋了。 每天進辦公室,我都能深刻感覺到座位旁邊那團黑色烏雲蠢蠢欲動。 「乾你知道她有多瞎嗎?連Excel公式都不會寫,跟她面進同一家公司真是我的恥辱...」 他一開口,就像一股
Thumbnail
不禮貌又具備攻擊性的嘴臉,真讓人討厭!
Thumbnail
不禮貌又具備攻擊性的嘴臉,真讓人討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