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會講話的人最厲害,而是懂得傾聽與回饋的人更有影響力
今年一整年在公司裏面都在處理跨部門的專案,讓我覺得每一個人真的是形形色色,有的好溝通;有的溝通得很辛苦。趁著年底前有些空閒時間,我去參加了一堂外訓課程,主題就是「雙贏溝通與談判」,整堂課讓我最大的體悟就是:
👉「溝通不是說服,而是協作。」

良好的溝通氣氛
一、每個場域都需要溝通:從家庭到職場,無所不在
不管你是在一個國家、公司、家庭,還是在便利商店點一杯拿鐵,只要你需要他人協助,就脫離不了「溝通」這件事。而溝通的形式也不只是說話,還包含寫作、肢體語言、眼神交流,甚至是你發個貼圖,也是溝通。想要拿到自己想要的,不是硬逼對方同意,而是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
二、科技越發達,溝通反而越少
現在社群軟體、訊息系統越來越方便,結果我們越來越不會好好「講話」。
很多時候,大家選擇用文字簡訊快速解決問題,但也因此省略了語氣、表情與情緒的傳遞,導致誤解、猜忌、甚至是無形的對立。
特別是在工作職場,許多同事寧願丟個訊息,也不願意面對面溝通。久而久之,整個團隊的默契就下降了,氣氛也變得「各做各的」。
事實上,人是群體動物,要一起生存與前進,良好的溝通是關鍵。
缺乏溝通技巧,只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卡關,錯失原本可以「雙贏」的局面。
三、雙贏溝通,從理解自己開始
很多人以為溝通是「怎麼說」,但事實上,好的溝通是從「理解自己、傾聽對方」開始的。
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嗎?
你能不能明確說出「你的立場」與「你的期待」? 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需求與限制?
這些都需要練習,也都可以透過一個溝通的流程做到:
👉 傾聽 → 發問 → 回饋 → 建立共識
這是一種讓彼此都有空間的對話方式,而不是「你說完我說」、「我講得比你有道理所以我贏」的輸贏遊戲。
四、用男女朋友互動當例子:你就懂了!
來個實際例子,讓我們看看「雙贏溝通」與「失敗對話」的差異。
👫 場景:女朋友希望男友週末陪她逛街,男朋友想打電動放鬆。
❌ 失敗的溝通方式:
女:「你週末都不陪我,你根本不重視我!」
男:「我平常上班這麼累,假日不能休息嗎?你很煩耶!」
結果:兩人大吵一架,誰都沒得到自己要的。
✅ 成功的溝通方式:
女:「我希望你這週末可以陪我出去走走,因為最近都沒什麼見面。」
男:「我也想休息,但我可以陪你去半天,下午我留時間玩電動可以嗎?」
結果:雙方都感到被理解,也各自保有自己的空間,這就是「雙贏」的溝通。
五、七個實用溝通技巧:讓你溝通不踩雷
以下這 7 個溝通技巧,是這堂課中我最有感、也最想實際應用的練習:
- 釐清你的真正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麼?得到一個結果、解決一個誤會、還是只是情緒出口? - 多用「我覺得」「我希望」來表達
避免用指責語氣,從自己出發,更能讓人理解你的需求。 - 傾聽不打斷,先確認再回應
重複對方的話確認理解,例如:「你的意思是……對嗎?」 - 設身處地,試著理解對方的立場
不要把對方當敵人,而是可能的合作夥伴。 - 有彈性的立場,不要一開始就把話說死
溝通是過程,不是比誰堅持到底。 - 確認雙方的共識是什麼
講完之後簡單總結:「我們現在的共識是……這樣對嗎?」 - 溝通不代表馬上解決,也可以是下一步的鋪路
有時候一場好溝通只是讓彼此打開門,還沒到結論,但也成功了。
結語:溝通是人生技能的起點,談判與衝突管理才是下一步
回頭想想,有多少時候我們沒有好好表達自己?又有多少次,我們不願意傾聽他人?
如果我們想要在這個社會裡活得舒服、拿到自己想要的,也要讓別人願意給你幫助。
這就要靠 「溝通」——一種建立互信、達成共識的橋樑。
💡 學會溝通,只是第一步。
這門課程後續還有更進階的議題,像是如何管理衝突、如何談判,有機會我再分享給大家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