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現好,你才值得被愛
「你再不聽話,小心我揍你喔!」這句話你可能聽過,也可能自己曾經說過。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只是想做當下的事,大人就在下一秒大聲喝止,用嚴厲的語氣說出這樣的話。表面上是關心沒錯,是愛、是擔心我們的安全。但背後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卻是:你只要做錯事,就可能失去我對你的愛。
這就是我們從小學會的第一個「關係法則」 —— 不要犯錯,不然你不配被愛。
後來長大一點,我們被教導要當個好學生、有禮貌的人、合群的人、有成就的大人。只要你夠努力、有能力、有成就,你就能被稱讚、被喜歡、被接納。
我們活在一個交換條件的世界裡,而這個條件是:「表現好,你才值得被愛。」
但,真的非得這樣嗎?
䷀ 每個人埋在心底最深的痛,都藏在意志力中心裡面
意志力中心,是人類圖裡最想要被看見、也最容易受傷的地方。
意志力中心的核心課題,就是「我值不值得」。
它不是在討論事情做得對不對,而是在問:「我這個人,有沒有價值?」
無論是主還是奴、支配還是服從,都與我們內心怎麼看待「我」有關。
意志力中心位在人類圖的最內層,它就像是你心裡有個司令官,會不斷問你兩件事:
「我有價值嗎?」
「我要怎麼證明我有價值?」
這裡提到的「價值」,也可以替換為:「成功、尊嚴、承諾」。這些關鍵字都與世俗的定義有關。
䷀ BDSM 是內心的放大鏡
在 BDSM 的世界裡,我們談的是權力、是慾望。但這一切的核心,都是「我值不值得」的延伸。
當你是 Dom,你可能曾默默自問:「我有能力掌控氣氛嗎?我夠有技術嗎?我可以扛起這份信任嗎?」
當你是 Sub,你也可能在心裡想過:「我做得夠好嗎?主人有開心嗎?如果我變胖,是不是就沒主人要?」
即使你從未說出口,那些藏在意志力中心的聲音,早就不斷地監控你的一言一行 —— 不是要你開心地做自己,而是逼你表現出「值得被愛的模樣」。
我們以為自己自己在「玩權力交換」的遊戲,但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玩「我是不是夠好」的焦慮。
這也是為什麼 BDSM 對某些人來說,不只是性,而是一個放大鏡。它照出我們最渴望被看見的那部分,也放大我們藏最深的傷痛。
䷀ 表現 ≠ 價值,意志力中心教我們如何愛自己
我們一直以為只要表現好一點、懂事一點、聽話一點,就能得到別人的愛。但人類圖裡的意志力中心要教導我們:
價值,不是用來證明的,而是活出來的。
我們不是因為做得夠好,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我們本來就值得。
你不需要逼自己扮演一個「夠像 Dom 的Dom」,也不需要假裝成一個「最乖巧的 Sub」。你可以有情緒、可以拒絕、做有界線的人,你也可以坦誠地說:「我今天沒辦法承擔這個角色」或「我不想這樣做」。
真正穩定的自我價值,從來不是靠別人給的掌聲,而是你心裡明白 —— 我可以付出愛,也值得被愛,無關乎我今天表現得如何。
當你願意承認內心的脆弱與真實,你的 BDSM 關係才有更多的愛。那不再是為了討好、迎合、扮演某個標準角色,而是你願意帶著意志力中心的不安與勇氣,在信任裡相遇。
這才是自由,這才是意志力中心的愛。
䷀ 意志力中心願你被愛,不必證明
長大成人的我們,都曾在某個時期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要再更好一點,才值得掌聲?
但意志力中心想告訴我們的是另一件事:你的價值,從來就不該被審核。
BDSM 是權力和慾望的遊戲,也是真實反映內心的練習。它讓我們看見自己用盡力氣想展現於世界的模樣,也給我們機會,慢慢放下那些不再需要扮演的角色。
面對意志力中心裡的司令官,我們可能還是會害怕做錯、焦慮表現不夠、反覆懷疑自己。
但它真正的帶來的禮物,是回到信任自己已經夠好、不必再努力證明,也能被深深地愛著。